■ 姚荣华
●该矿群监员正在检查340水平副斜井架空人车液压轮边制动闸。
●该矿机运技术人员正在研究行人天桥的改进。
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赵家坝煤矿作为建矿50余年的老矿井,基础条件差、作业战线长,人员从地面到井下作业点经过的环节多、路程远,对井下人员行走安全带来了较大影响。今年以来,该矿严格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关键环节整治,着力提升井下现场“硬环境”,全力确保人员下井行走安全。
更换架空人车机头,运输安全系数高
该矿340水平副斜井架空人车驱动器采用涡轮涡杆传动,但存在使用年限长、故障频率高、维修量大等问题。“掘进作业体力消耗大,我们下班最怕遇到人车出现故障,拖着疲惫的身体爬近500多米、上千梯步的斜坡,心情遭得没法说。”掘进一队员工李子清说道。
今年7月初,该矿对架空人车驱动装置进行了更换,将原来蜗轮、蜗杆减速器更换为安全可靠的齿轮减速器,并将轮边制动改为较为先进的液压制动,提升了人员乘坐的安全系数。
“我们将矿井下现有的5部架空人车保养、维修落实到班组,采用队上定期检查、机关业务部门日常抽查的方式,全面抓好架空人车管理,确保人员乘坐安全。”机电队队长王东说道。
辅设斜坡安全垫层,乘坐心里不慌张
“那次我乘坐架空人车到115水平暗副斜井中段时,突然听到后面有矸石或是铁块往下滚动的声音,越滚越快,声音越来越大,我当时没有办法,只有在心里默默祈祷,幸好砸在了巷道帮上。”采煤二队员工孙礼昌心有余悸地回忆道。
该矿为解决340水平副斜井、115水平暗副斜井因地坪硬化,掉落的物体容易沿斜坡下滚伤人的问题,在副斜井辅设了豆石,并每隔一段距离修建一个防豆石下滑的挡墙,在副斜井构建起了一个缓冲垫层。
“这个垫层就像中国的太极拳样,直接将掉落下来硬物的力吸收了,不会发生往下滚落的问题,让员工乘坐架空人车心里更安心更踏实。”负责副斜井地坪垫层施工的运输一队队长杨继刚说道。
施工过程中,他们还将115水平暗副斜井的水沟、变坡点等处进行了重新浇筑,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整治井下道路质量,人员行走更可靠
今年以来,该矿在抓好井下运输平巷人车完好检查,增开人车趟数的基础上,还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对矿井主要运输平巷、采区的轨道和水沟等进行了集中整治,夯实井下人员行走安全基础。截至6月底,该矿共完成井下1200余米水沟整治。
7月14日早班,只见一列列空、重车在115水平运输大巷平稳运行,偶尔有人员在巷道中行走。而在今年初,由于采煤三队工作面出现较大裂隙水,造成115水平运输大巷个别地段水沟堵塞,轨道、行人侧被积水淹没,对机车运行、人员行走带来了较大影响。该矿运输一队清淘水沟、辅设盖板、调整轨道,使115水平运输大巷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将在102采区石门口至115水平井底车场段施工躲避硐,为井下人员安全行走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副总师兼生产科副科长康虹说道。
优化行人天桥设计,人员上下更安全
“井下作业人员的胶筒靴鞋底常沾有水、煤渣等,踩在用2公分钢管制作的行人天桥梯步上容易打滑,我时常提醒员工上下时要格外注意。”采煤三队工资核算员张华东在1962机巷指着身边更换下来的行人天桥说道。
行人天桥是该矿翻越皮带运输机的重要载体,有着连接采面溜煤小眼或是巷道两边的重要作用。面对皮带运输机在矿井采面、掘面的广泛使用,行人天桥的行走安全管理迫在眉睫。该矿多次试验后,采用将角钢焊接在行人天桥原有的圆钢处,角钢平面形成内低外高的坡度,既节省了成本,还让员工踩在上面不易打滑。
“在行人天桥改造方面,我们还将根据井下现场实际,在保证人员上下安全必备条件下,还将在重量轻、安装方便、适应性广等方面狠下功夫。”机运科科长熊海宁在谈到今后努力方向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