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玉玲
日前,以亭林山水构架为背景的河心岛景观绿化改造完工,叠山理水,飞虹卧波,绘就了园林向西蔓延的新画卷,进一步推进亭林园片区人文景观提升,让江南园林文化与景观自然延伸到街区公园中。近年来,昆山城投集团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昆山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整体打造亭林园传统文化集聚区为重点,结合昆山文脉,整合周边资源,再现可听、可赏、可品的“微缩江南”,构筑江南文化高地,聚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园林筑境让江南可赏传统文化又“活”又“火”
走进亭林园,游人漫游此间,既可以观木赏花,还可以爬山玩水,同时阅名人经历,赏峰峦奇石。
亭林园地处昆山老城区的核心位置,如何满足市民休闲旅游品质的提高和城市更新的需求?2016年10月,亭林园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工程启动。“亭林园提升改造一期工程主要是通过‘梳’‘扩’‘理’‘提’四大举措,凸显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彰显江南水乡特色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名园。”昆山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百年园林风貌重新展现。在亭林园提升改造一期工程中,嘉顿山庄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江南文化气息的公共开放空间;桐榭、菉竹居、夕秀轩等古籍中的“亭林七十二景”重现,进一步凸显园林文化特质;园内东北角重建拱辰门,诠释昆山“六城门五水关”的城墙文化;顾炎武纪念馆、昆曲博物馆进行改造和重现布展,融入了3D全息影像等新技术,昆山的两张“金名片”在此传承。
亭林园正以别样的特色为昆山的经济文化写下生动注脚。2020年8月,亭林园提升改造后,夜场首次对外开放。昆山城投集团以“亭林夜画”为主题,立足园内布局,因势就形推出“夜戏·昆曲雅韵”“夜市·匠人匠心”“夜访·文脉传承”“夜品·诗意万象”等系列篇章活动,赋予夜经济文化内涵,让传统“活”起来,“火”遍千家万户。
白色的景墙、中式的连廊、精巧的亭子……在昆山马鞍山路沿线,几个具有中式园林意境的小游园陆续开放,古韵新风,打造传统园林新街景,尽显江南城市韵味。如今,行走在马鞍山路上,转角就能遇见园林式的街景,人们可于亭台楼阁、车水马龙间观山望水。


文化集聚让江南可品匠心践行文化担当
“大西门商业街再过1个月即将封顶。”昆山城投集团土木工程部负责人兴奋地说。这条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潮流的江南文旅新街区将于明年正式亮相。
大西门在历史上曾与东、西塘街以及半山桥街市相连,是昆山最繁华的街市之一。现在大西门商业街傍水而建,融入昆曲文化元素,再现江南街区风韵。大西门商业街以昆曲文化为核心,完善亭林片区的文化商业配套,构建多元丰富的商业形态,其中包含了休闲餐饮、精品零售、文化娱乐等。
昆曲、园林、生活在大西门商业街街交汇,浓缩的江南文化风貌在此流转;大西门商业街对面,以亭林山水构建为背景的亭林园西扩工程正有序推进,这里以亭林山水构架为背景,将打造出一个自然山水园、城市休闲地。
亭林园文化集聚区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该区域占地面积40.3亩,将形成集文化艺术公园、传统文艺商区、生态休闲绿岛等功能于一体的传统文化集聚区,展现江南文化的灵气与秀美。
大美昆曲让江南可听好戏连台唱响盛世
灵动的演员像从画中走来,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充满着诗情画意。昆曲唱响的那一刻,古人的悲欢离合穿越时空和观众的内心情感共鸣。
近年来,昆山城投集团助力昆曲发扬,以多样的方式传承文脉,为市民献上一场场丰盛的“文化大餐”。2012年12月,昆山城投集团建成昆山文化艺术中心,该项目以昆曲水袖为建筑灵感,成为昆山文化地标;2017年6月,建成昆山大戏院,为昆曲传承打造多元文化空间;2016年8月,西浜昆曲学社完工,成为传承昆曲文化新载体;2020年,戏曲博物馆开工建设,依托“百戏之祖”昆曲这一文化IP,打造高品质文化项目。
昆曲深植于传统文脉,在江南文化的土壤中破土而出,逐渐在当代有了动人的回响。每年四月春光正盛之时,亭林园一年一度的琼花节如期而至。园林实景版《牡丹亭》再次唱响,市民纷至沓来。除了听昆曲,市民还可以与昆曲演员近距离交流,穿上昆曲演出服,学习昆曲的水磨腔调、水袖翻飞,感受传统的魅力。
按照昆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最新蓝图,亭林园传统文化集聚区肩负着继承和传扬昆山文化的重任。“下一步,城投集团将在保护好、传承好昆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续推出文化精品,为昆山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城投作为。”昆山城投集团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