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3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都工匠”的创新故事 ——记优秀共产党员、广元市劳动模范、 成都工匠刘兴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小英

  见到共产党员、华荣能源代池坝煤矿机电队队长刘兴发时,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正蹲在2米绞车前听运行的声音是否正常。看见笔者只是笑笑,依旧没有多余的话语,仍然在琢磨如何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刘兴发今年54岁,有着38年工龄和24年党龄。头上随时戴着一顶矿工帽,一笑就眯成月牙儿的眼睛里透着智慧的光芒,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带着煤矿工人特有的闯劲儿。

  在机电队,笔者听见有人喊他工匠、有人喊他大拿,他说更愿意别人叫他刘工,介绍自己时,加了一句:“共产党员”。在机电队的28年时间里,他解决了设备上的关键问题无数,成为“单位信得过、员工最佩服、厂家真喜欢”的设备维修专家,先后获得了广元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广旺公司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4月,他又当选为“成都工匠”。

  爱钻研的工匠

  “几星期可能都见不到他一面。”这是该矿总工程师曾洪伟对刘兴发的评价。

  多年来,刘兴发一直处于走动状态,从地面2米绞车房到井下306采区、304采区、303采区……这些都是他的战场。每个采区的员工都欢迎他这样的技术大拿。

  刘兴发大部分时间都在搞创新,该矿有许多老设备,它们的一些零部件厂家已经不再生产,面临着市场买不到、生产却急需的时候,遇到这种难事,去找刘兴发准没错。

  该矿自综采设备投入使用以来,机巷惯例采用潜水泵排涌水,但由于没有实现根据涌水量自动启、停技术,电机经常被烧坏,常常一个月要更换三五次,导致人力、物力投入极大。针对这一情况,刘兴发组织人员开始技术攻关,经过现场多次试验和论证,决定采用多级离心泵排水。他们在二级泵进水口加装蓄水罐,形成能自动为一级泵加引水功能的自排水系统,可以精确监测巷道积水,根据情况触发水泵自动启、停,达到了自动打水的目的。该技术实施2年以来,都没有出现因设备故障而再更换潜水泵的现象,解决了长期以来机巷积水而影响正常文明生产的问题。

  该矿曾用瓦斯烧蒸汽锅炉为澡堂供热水,但是因为输送管道长,所以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投入的空气源热泵电力耗费又巨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9年,刘兴发组织队上的电钳人员组成科技攻关小组,将已废弃的原蒸汽热水储水塔改制成20吨容水量的“瓦斯热水炉”,瓦斯热水炉能自动点火,失压或浓度达不到要求时就自动熄火,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为一体,仅此一项,就减少了4名值守人员,降低了电耗,每年能节约支出50万元左右,成为瓦斯综合利用在该矿的新突破。

  凭着一身创新的技术,刘兴发在该矿是出了名的治疗机电设备疑难杂症的“专家”,只要他在设备故障现场,大家都放心。

  “每次到我们综采队来,我都希望他多待几个小时,多听听他讲解排除故障的方式方法。”综采队电工罗庆说。

  爱学习的工匠

  该矿播音员何梦曾经在机电队干过8年,说刘兴发爱学习、爱钻研,只要他想研究一台设备,就可以在这台设备面前站半天。

  虽然已经在煤矿机电岗位干了28年,但刘兴发始终保持着对机电技术近乎痴迷的热情。

  问他为什么会对机电技术“情有独钟”?他也说不出个子曰来。

  “可能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吧。”刘兴发说。刘兴发1967年出生,刚参加工作时只是技校学历,由于好学,他自考了电气专业,工作之余,总是抱着机电方面的专业书籍,对着设备比划着、琢磨着。

  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他也不解释,只管埋头苦学,书本上找不到的,他就现场请教经验丰富的师傅。在矿上,刘兴发拜过很多师傅:设备操作司机、电钳工、机运科的专业技术人员,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刘兴发干工作常常是“废寝忘食”,“有时候值班半夜想起哪个点的设备了,马上就要去现场看看。

  “机电设备发展速度太快,天天学习都有可能跟不上,不知道哪天我可能就被淘汰了。”面对飞速发展的机电技术,刘兴发不安于现状。

  矿上只要新到了机电设备,刘兴发哪怕不吃饭也要到现场,与厂家技术人员一起摸清设备性能,探讨维护保养、检修方法,不弄明白不罢休。

  通过多年的学习、现场实践和孜孜不倦的钻研,渐渐地,刘兴发在2米绞车更换、新设备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和解决现场复杂技术难题方面,成为了该矿高技能拔尖人才。他总结的“2米绞车检修法”运用简单、可操作性强,这一方法很快便在检修工中得以广泛应用,使检修工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

  爱带徒的工匠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兴发自己成为机电技术“大拿”后并不满足,因为矿井机电技术人员极度匮乏,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成为他近年来的重要任务。

  他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开展互帮教学活动。因为采掘队电钳工大多是“年龄偏大、半路出家、零基础”的招聘工,所以他引导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为用而学。通过问题解答、案例剖析,使他们很快就承担起解决本单位生产设备出现的一般性问题。机电队电工班长郭宗富说,如果没有刘工的帮助,我恐怕真没信心和能力吃下技术这碗饭!

  刘兴发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多年来,他一直按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但凡是评优,他总是将身边的人推在前面。因此,他的徒弟有先于他获得“广元工匠”、“技术能手”、“广旺劳模”称号的,还有走上了副总工程师岗位的。对此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他们都成了工匠、能手、劳模,我也就成了能人啊!”他的这种情怀和价值观,使他浑身散发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引领着他的机电团队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道路上速跑。

  如今,刘兴发的徒弟已经有4人走上了管理岗位、5人担任班长,3人成为机运副总工程师,他也成为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机电兴趣小组”组长。现在,他正琢磨在退休前,如何把小组打造成集学习、创新和培训为一体的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爱改造的工匠

  刘兴发个头不高,话语不多,最不喜欢接受采访、也不喜欢镜头对着他。看着笔者跟着他走了大半天的份儿上,总算在办公室坐下了,办公桌上摆着的“共产党员示范岗”牌子特别显眼。他是有问必答,但工作之外的话题,基本不聊。刘兴发说,他对共产党员的理解就是:能将自己的工作干到极致的就是好党员。

  采访时,熟悉刘兴发的工友向笔者透露了他的两大习惯:一是爱佩戴党徽,出办公室就会随身携带工具,看见设备故障马上处理。二是看见废旧设备和零配件,喜欢收集整理起来,说是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不能忘。

  正是这种好习惯,使他收集的废旧设备在创新时派上了大用场。该矿改造广播室时,他将广播室里废弃的稳压器柜搬到机电设备车间,经过喷漆、检修后又焕然一新了。后来在改造“瓦斯热水炉”时,他又动“手术”在里面安装了显示器、变频器、处理器等,成功地改造成了一个自动控制器,节约了一大笔材料费。

  如今,矿山设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刘兴发作为矿山机电队的“领头羊”,谁也无法体会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当笔者看到他又废寝忘食地进行小改小革、目睹他和工人同上同下的身影、听着他现场传技时滔滔不绝的讲解时,笔者就相信,刘兴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已不满足于自己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他更愿意深耕技术创新工作,不断破解企业发展中机运设备上的难题。他已成为矿山人的一面旗帜,已成为矿山广大共产党员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