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雁 王煜均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对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条例》指出,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组织应当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笔者长年在基层负责党建工作,深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的整体素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通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四度”党员工作法。“四度”分别包含“深度”“精度”“温度”“尺度”四个方面。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理论学习有深度”“坚守匠心有精度”“为民服务有温度”“用权律己有尺度”。笔者在赤水河畔茅台集团基层生产车间工作,“四度”党员工作法中的“四度”与“四渡赤水”谐音,不仅包含茅台赤水河文化符号,还与红军四渡赤水的红色历史相连。同时“度”在现代汉语词典当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标准、准则。二是事物大小、深度。
“四度”党员工作法实践过程
开展此项工作前,笔者首先对所在单位的党员情况进行了摸底了解,归类汇总。从汇总情况看,党员们分布在各个班组,文化程度不同,年龄跨越较大,涉及多个岗位,工作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针对党员的实际情况,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教育管理方式。车间党支部专门成立课题小组,对每一“度”党员的具体工作方法进行了认真分析。以茅台集团“五心茅台”品牌为指导思想,创建“党的声音进班组”、“党员论见”、“七月阳光”党员志愿团队、“红旗党员工作站”、“铁榔头”攻坚小组等七大党建活动品牌,体现“四度”党员工作法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取得成效。
(一)理论学习有“深度”,拧紧思想“总开关”
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不深不透,是党员教育中的常见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切实攻坚克难,解决党员理论学习的“深度”问题,让理论知识入脑入心。笔者首先从讲党课的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大力开展“党员论见活动。过去一般是支部书记授课,外请老师授课,党员们被动听课,而现在是让支部总体把握、党员们亲自上课,把“听我讲”变成“我来讲”。通过具有表现力、感染力的台上宣讲、演讲,让党员、员工在参与备课中自然而然学到知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加强,成效十分明显。同时根据生产一线的工作时间、场地等特点,大力推进“党的声音进班组”主题宣讲活动,授课人员也原来的支委成员扩展到了中级管理人员以上。把大课变成小课更具灵活性,上课时间更贴合生产。此外以党员微信公众学习平台为依托,建立采编团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及时发布车间新闻动态,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新闻,对党员员工产生教育影响。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持续常规化党员理论学习。找到新形势下加强提升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的有效形式和方式,最终夯实党员政治理论基础。
(二)坚守匠心有“精度”,攻坚技能“大比拼”
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实不实,生产指标是重要衡量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以生产经营成效检验党组织战斗力。企业生产工作中,最重要是坚持“匠心强企”,让党员在自身岗位上发挥作用,切实抓好主业主责,做到坚守匠心有“精度”。
笔者坚持把党员的政治优势与生产工作实践相融合,围绕车间生产难点、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广泛开展“提技能 赛水平”党员技能素质竞赛、组建“铁榔头”攻坚克难小组,大力开展技能大比拼。在通常情况下会遇到党员所属岗位种类较多,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党员劳动技能竞赛。就笔者所在的生产车间来讲,党员的岗位工种也大不相同。为此,支部总体把握分类进行,分特点进行的原则。如开展技能竞赛时,车间党支部将全体党员分为管理岗位,生产一线和维修三个种类进行。管理岗位竞赛的是电脑操作和公文写作。维修岗位党员竞赛维修技能,生产一线竞赛生产实操,且因为生产车间劳动强度非常大,因此又把参与生产一线劳动竞赛的党员按年龄进行了分组。这样,增强了每个党员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可实践性。通过大量“以赛促学,以赛促干”,搭建起促学、助学、竞学“三大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提升技术的动能,把对党忠诚、热爱茅台的政治本色与开拓创新、坚守工艺的匠人精神结合,将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融合,切实推动生产指标提升,让党旗始终飘扬在生产提效增质、技术创新一线。
(三)为民服务有“温度”,争做群众“贴心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标准,结合‘四有’新路径,探索践行更有温度的基层党建。”为此,笔者在贴近生产、服务员工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笔者创建“七月阳光”党员志愿团队。“七月”就代表着团队的主要组成力量是全体党员。“阳光”代表着他们暖人心的服务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这个团队成立以来,一方面协助车间开展各种生产辅助工作。另一方面也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比如疫情期间,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协协助车间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得知员工们反映劳动时传统口罩容易产生湿气,引起不适。便研制了棉纱薄片放入传统口罩中减缓呼吸引起的湿热。由于当时商铺没有完全开放,找不到人制作这些棉纱薄片,他们牺牲休息时间,手工缝制了一千多个棉纱片发放到班组,受到员工的普遍欢迎。
同时笔者还创建了“红旗”党员工作站。由党员们负责管理,为员工们提供贴心服务。站内小到雨伞,大到电脑电视,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候车、候餐环境。
一个笑脸、一个问候、一次设身处地的着想,就是“公仆精神”最朴素的传承和表达,都是“温度”最直接的体现。培养“有温度”的党员团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以“服务中心、温暖人心”为理念,围绕生产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党群关系不断焕发出生机活力,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用权律己有“尺度”,严明作风“度量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教导我们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可以说,“用权律己有尺度”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对于党员来说,廉洁自律是必备的政治品格,是确保权力“方向盘”不偏的重要保证。 笔者发现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党员有时会认为自己既不管权、不管物、不管人,便不会有滋生腐败的土壤,这样一来可能会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各岗位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研判,制定《各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点》,对党风廉政建设风险点进行分级解析、层层防控,筑牢反腐的思想堤坝,确保车间风清气正。
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笔者对四度党员工作法的成效及七大党建品牌的受欢迎程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参与对象为全体党员。从调查结果看,党员们对由四度党员工作法认可度较高,实施过程中创建的七大党建品牌的满意度也较高,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深度:开展“党员论见”活动、“党的声音进班组”主题宣讲等活动,既是组织他人学习又是加强自我学习的良好方式。
通过这两项活动,有多名党员先后走上讲台进行宣讲,根据党员的反映,这两项活动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学习模式,党员的参与性强,备课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自我学习的力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提升。此外,车间4名党员推选到公司参加“党课微视频”竞赛评比,其中1名党员成功推荐到省国资委“党课微视频”活动进行参评。由此可见,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在培养党员的思想基础上起到了一定成果。
(二) 精度:党员专项技能竞赛对提升党员业务水平有良好作用。
笔者针对不同岗位的党员开展系列技能竞赛,推动党员技岗位达100%,实现全员参赛。通过各项技能竞赛、考核,培养和锻炼出了不少业务尖子和业务骨干。车间1名党员获“茅台工匠”称号。通过党员技能竞赛培养出来的3名党员在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茅台杯”贵州省第四届白酒行业职工技能大赛中斩获制曲项目组的一、二、三等奖,2名党员荣获“贵州省技术能手”称号,1名党员获“黔酒工匠”称号。由此看出,对党员开展技能素质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可督促党员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三) 温度:整合优势,形成团队力量,可更好地开展工作。
分布在各班的党员平时也会自发地组织或参与班上的各类公益活动,笔者把这些微小的力量集中起来组建了“七月阳光”党员志愿团队,能够更有效、更好地服务员工、服务社会。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团队协助车间开展了大量工作,受到员工好评。同时,以服务员工为中心建设的“红旗”党员工作站,实际解决了员工学习、就餐、候车中的不便实现党员群众服务的“零距离”,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 尺度:制定的《各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点》有助于生产一线党员和员工克服党风廉政建设的麻痹思想。
自车间党支部发布了《各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点》后,党员们包括各班组的骨干和员工们对于本岗位存在的风险点有了进一步清醒的认识,可以根据《防控点》提示遵守好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此项廉洁教育的创新形式,获得了公司纪委认可。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
[2]《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3]《2019年-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