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熊飞 编辑
近日,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使用的、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舱外服)是由谁设计的?相关设计成果归谁?是归湖南大学,还是归湘潭大学?相关成果归属争议引发人们关注。7月8日,有网友爆料称,湘潭大学历经8年付出的航天服设计成果,因团队里一位老师2020年去湖南大学任教,而被宣传为是湖南大学的研究成果。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表示不满。(7月8日 澎湃新闻网)
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是历史的突破,而这一历史时刻的实现,离不开无数航天人的科研攻关、辛勤付出,大到整个空间站小到一颗螺丝钉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能参与其中,既是无尚的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出色科研攻关能力的体现。
航天员出舱,舱外航天服自然必不可少,能设计出符合出舱要求的舱外服,为航天员保驾护航,可谓功不可没。而对于舱外服设计成果归属出现争议,有网友认为都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大可不必分你我。看似站在全局层面考虑问题,实则此言差矣,明晰成果归属,既体现出对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的尊重,更是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很多重大科研工作本就是个长期坐冷板凳的过程,如果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再被“张冠李戴”,岂非更是寒了科研人员的心。
对于舱外服设计成果的归属问题,从媒体报道来看属于湖南大学,而湖南大学微信公众号也不止一次对此进行宣传,这也是引发部分湘潭大学老师与校友的不满地方。而从“马秋成老师”发布的信息来看,主张归属湘潭大学也是有理有据,而且还有湘潭大学官网及媒体历年来报道湘潭大学中标、参与舱外服设计的新闻稿为佐证。有图有真相,博得了不少网友支持。
舱外服设计成果归属出现争议,极有可能是因为湘潭大学团队中一位老师2020年去湖南大学任教所致。这些成果究竟是该老师在湘潭大学期间就已完成,还是其去湖南大学后独立自主取得的,是判断成果归属的重要标准。对于其中是非曲直,目前在媒体上一直宣称成果归属自己的湖南大学,显然需要拿出有力的证据自证清白,否则就可能在这场争议中处于不利位置。
出现争议并非什么丑事,出现争议的原因有可能是媒体报道把关不严,也可能是个别人误导所致。相反,敢于表达出不同意见,而不是因为涉及重大项目就忍气吞声一团和气,恰恰是科研人员、科研领域最需要的敢于质疑、据理力争的精神,毕竟真理越辩越明。期待涉事双方高校以及设计项目的甲方能及时发声,用经得起检验的事实明晰舱外服设计成果的归属,让真正参与其间的科研人员得到应有尊重,也为全社会树立高度尊重知识产权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