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张杨钧: 自身的风水是修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气乘风而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环境中的风水可以挑选,于张杨钧而言,自身的风水则是修行。

  张杨钧同样不屑于纷争,他将大自然搬进了工作与生活,将艺术融入了有限的生命,然后自得其乐地说一句:"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罢了。"

  ■ 李 慧/文

1.jpg

●杭重科技总经理张杨钧    李 靖/摄

  南风是燥热之风,对风水学颇有研究的浙江杭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杨钧,在南向的办公室里置放了一个实木大衣柜,如此便挡住了南来的热煞之气。清醒的头脑、缜密的思维,是企业家在商场中摸爬滚打的生存利器。

  张杨钧将办公室布置成了中式雅间,与衣柜相衬的还有一系列简约内敛的明式家具,桌椅几台的摆放遵循风水学的规律,讲究五行相生相克。“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办公室的内里布局同样随着时间变迁而不断调整。

  木桌之上,香炉烟袅袅,如仙如雾,缱绻着文雅隽永的古老禅语。“气乘风而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环境中的风水可以挑选,于张杨钧而言,自身的风水则是修行。

  ▲上,进,取

  都说忙人乐多,张杨钧不以为然。疫情过后,钢材价格如过山车般的波动,给主要从事重型钢管生产的杭重科技造成极大冲击。作为领头人,张杨钧需要审时度势,谨慎地制定应急措施和市场决策,这不,刚从山东国家电网旗下的山东电工电器集团招标回来,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钢管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地宁波,等终于有空接受笔者的采访,又过去了个把月。

  “不管价格趋势怎样,国家工程还是得完成,急的话我就急事急办,动用备用库存把工程量抢出来,我们都是中国公民,有义务优先满足国家的需求。”张杨钧认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工程损失减到最小,是企业的本分,一来和客户有商有量,在危急关头留下处事能力高超的好印象,二来牺牲小我,为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是企业的荣幸。

  企业在成立之初,名为“杭州重型钢管有限公司”,张杨钧的父亲一手将它做大做

  强。张杨钧从父亲手里取过接力棒,将企业

  更名为了杭重科技。多了“科技”二字,他下

  定决心要做出点不一样的成色。

  变化最先体现在综合业绩上,张杨钧采用了与老一辈完全不同的销售模式和订单沟通方式,结果显示业务量增长,企业的行业集中率提升。“老业务员们不考虑客户粘性,我跟他们说,业务是长久性的,而非单一性、一票制的,按照我的方法,利润在前期可能稍微薄弱一点,但从长远看,客户再次选择我们的概率是百分之百的。”

  钢结构产业在大众印象里属于传统产业,又应该如何融合并体现“科技”元素?当笔者抛出这一疑问,张杨钧的话匣子瞬间被打开。

  “建筑的科技感要由钢结构来支撑,目前的房屋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随着原材料的优化,未来的房屋会大量采用拼装式的钢结构,就像搭积木一样,可以整体移动……”展现在张杨钧眼前的,是一番蓬勃的钢结构产业图景。

  潜在的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反过来助推了上游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钢铁原材料优化的同时,相应的切割焊接工艺也在升级。张杨钧介绍,杭重科技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已经全面应用了智能切割技术,通过给工业大脑内的控制芯片编程,可以向固定式定点定位机器人下达精确的切割指令。与此同时,为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杭重科技也在对钢机设备进行改良。

  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钢铁行业这一碳排放大户必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双碳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建筑绿色化的时代真正到来,从炼钢越少越精开始,钢铁产业将会形成良性闭环,我相信中国人一定能克服困难,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张杨钧干劲十足地说道。

  他的自信,也融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当孩子在杭州体育馆快乐地玩耍,在未来科技城指着气派的建筑群啧啧称叹时,张杨钧会告诉孩子,“支撑这些建筑的钢管都是我们杭重生产的,我们的产品渗透在城市的角角落落。”说到这里,他的骄傲与欣慰已经尽数展现了。

  ▲学佛学智慧

  “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 杭重科技的办公大堂里,两米高的笑面弥勒佛开怀敞笑地端坐着,将愉悦洒脱的情绪传递给每位登门之客。

  佛,与这家企业的掌舵者似是渊源颇深。经过一番了解,原来张杨钧的家中祖祖辈辈有信佛的传统,父亲将公司经营权移交给他后,便皈依了佛门。受家庭的熏陶,张杨钧广泛涉猎佛学经典。

  他自觉意志力不坚定,会研读《金刚经》“降伏其心”;当行动踟蹰不前,便念诵《大悲咒》汲取力量。

  烦躁的时候,张杨钧选择沏一壶清茶,捧一卷《心经》,阅览冥思之暇,再呷一口香茗,拨开混沌,体悟四大皆空的境界。待到心静、心净之时,他顿觉释然,做坏了的事,不会再去责备他人,所谓执念,也没必要刻意强求。做生意如此,做人亦如此。

  《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人世间种种,就如同这风吹幡动一般,无论认为风动还是幡动,皆非本质,根本原因在于内心的差别。

  佛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物质现象皆依各种因缘条件而产生,也依于不同的因缘条件而消失,张杨钧笃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看到的、摸到的东西,全部都是虚像,再怎么折腾,其实都是没有套路的。”既如此,只要不执着于它,便会产生智慧。

  学佛学智慧,是张杨钧毕生之追求,恰好与他自身性格形成了巧妙的互补。

  刚接手企业的几年里,张杨钧犯了不少失误。有一年钢材价格波动大,他预估市场价将大幅下跌,在毫无商量的前提下,一次性抛售四五千吨钢管,占当时总库存量的40%多。这次冲动又武断的举措过后,钢材价格不降反升,给了张杨钧一次沉痛的教训。

  好在他很快平复心绪,“这让我意识到不能做投机取巧的事情,要跟着社会整体形势走。”对佛学的参悟,也在日后教会他以柔克刚的当机立断,不拖泥带水的行事智慧。

  如今在生意场上游走,难免接触三教九流,无法严格遵循三戒五律,但日后,张杨钧笃定地告诉笔者,当儿子有能力单挑重担,他便功成身退,跟随父亲的脚步皈依佛门,“清修是为了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让他们能够像父辈祖辈年轻时一样有爆发力,处事更机灵,有智慧和好的思想。”

  《金刚经》有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张杨钧认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以功利为目的,不为得失所桎梏,真谛在于“行善”。

  “任何经文归根结底就是教人做好人,所以一定要学会布施给他人。”布施不拣择对象,不限于物质财富,有心助人,为善最乐。张杨钧并不盲目布施,“年纪轻轻,不去创造,不为社会做贡献,好吃懒做的人,我不会去布施,否则等于是在害他。但如果是政府组织的、有需求的活动,比如赈灾、扶贫,我会义无反顾参与进去。”

  ▲人生是一场修行

  谈话间隙,一阵唧唧切切的蟋蟀鸣叫声传来,清脆又舒缓,令人恍若置身盛夏的乡野田间。

  原以为张杨钧一时兴起找了首衬景的背景乐,意图为谈话增添些许意趣,不一会儿,虫鸣声许是受到惊吓骤然停止,笔者忽而愣住,才意识到此乃不期而遇的自然之音。

  见笔者凑上前来,张杨钧瞬时起了兴致,双眼迸射出兴奋的光芒。他献宝似的拿起蛐蛐罐,介绍起两只心爱的小宠物,“它们不打架的……我特别喜欢研究小昆虫,读大学的时候还选修过生物学……最早的时候,我海水鱼养得很好……”说起大自然这个他痴迷又熟悉的领域,张杨钧颇显得意,滔滔不绝。

  于是下意识四下打量周遭的环境,自然的生命力流淌在办公室的角角落落。绿鬣蜥悄无声息地掩映身躯,与玻璃生态缸内的人工雨林背景浑然一体;石燕鸟不时啼叫,在笼中上下跳跃,上前逗弄别有一番生趣;说得上名、说不上名的花花草草,点缀在窗台、茶几、书桌、门廊,巧妙融入这一方幽静古朴的天地。

  除了灵动的活物,散落各处的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物什摆件。籽粒饱满的铜制莲蓬,手掌大小的石头乌龟,刻着“辟邪”二字的陶瓷葫芦丹药瓶……总能激发观赏之人一探究竟的好奇,产生上前把玩一番的冲动。

  喜爱捣鼓这些玩意儿的张杨钧,又是怎样一个有趣的人物呢?

  在一众干练利落的企业家里,张杨钧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这从他的穿衣打扮便可见一斑——黄色polo衫配蓝色牛仔裤,黑框眼镜搭一头蓬松卷曲的中长发,俨然一副艺术家的模样。

  其实,张杨钧有一个艺术梦。绘画是视觉上的音乐,音乐是听觉上的绘画,他欲徜徉在富足的艺术世界里,品味这至死不渝的浪漫。如果不从商,他会走上艺术教育的道路。

  早些年,兴趣使然,张杨钧考上了艺术院校,很快就有人来规劝他,老爷子辛苦“打下的江山”需要有人继承和发扬。在家人的殷殷期盼中,他最后想通了,选择扛起家业的重担,中途转学计算机和管理学,“艺术给我的回报,支撑不了我去实现更多的创造,而若有了一定的实力积累,就能更好地养我的兴趣爱好。”

  喝茶,便是其中之一。他说,茶,喝的是心境。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偷得浮生半日闲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在《生与死》中写到:“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灭了,我也准备走了。” 张杨钧同样不屑于纷争,他将大自然搬进了工作与生活,将艺术融入了有限的生命,然后自得其乐地说一句:“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