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医药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 建设健康中国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关于中医药特色产业小镇的调研报告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消费扶贫工作委员会调研组

  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医药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人民对中医药的需求比较来看,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人才建设比较薄弱,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因此,迫切需要深入贯彻《中医药法》,采取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等措施,既有利于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也有利于造福一方百姓,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2019年以来,我们深入河南焦作的四大怀药基地,云南文山的三七基地,湖北利川的黄连基地,山西浑源的黄芪基地,山东省平邑县的金银花基地,辽宁本溪的黄精基地和丹东宽甸的野山参基地学习调研。结合今年党中央开展的百年党史教育活动,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市党组织,结合发展中医药产业特色小镇,用新的理念优化工作效果。

  一、 中医药产业园和特色小镇的成就

  (一)中医药产业园为脱贫创造了新模式。主要做法是龙头企业下订单,明确收购价格,乡村建立合作社,组织农民种植,实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例如,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参仙源参业”)由北京碧水集团控股,成立于 2006年12月,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双山子镇黎明村七组。是国内唯一以稀缺野山参资源为主营业务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的精神,采取入股分红的模式,让两个贫困村购买旅游电瓶车参与景区运营,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率增加20%;带动附近餐饮娱乐、特产零售等行业发展,周边农家乐达300余家。企业直接安排群众就业400多人,间接用工1000多人,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2007年以来,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10番以上,老百姓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湖北利川市黄连合作社徐泽刚主任带领贫困群众种植黄连致富,多次受到上级政府的表扬。该市建南镇黄连基地种植5万亩,按此计算,仅就黄连花茶可为连农增收1亿元,相当于新增一个亿元产业。依托建南现有黄连资源,2019年,全镇加工生产黄连花茶10吨,黄连叶茶100吨,黄连花菜20吨,按现有市场价计算,其产业前景十分可观。随着产业加快发展,黄连带动康养避暑民宿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2018年,数千重庆、武汉等地游客到箭竹溪避暑休闲,“黄连+旅游”已在黄连产业链崭露头角。

  (二)中医药特色小镇呈现新的发展势头。据初步了解,浙江推出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聚集中医养生、医疗、康复等资源,提出在城市打造中医药一条街,在农村打造中医药特色小镇。杭州市上城区在百年老店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基础上延伸开发了五柳巷中医药一条街。磐安县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江南药镇”建设,小镇规划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计划3年内投入30至50亿元,将其打造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贸易、休闲、养生目的地。

  河北任丘作为我国古代医学家扁鹊的故里,在河北省级特色小镇名单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任丘市中医文化小镇等特色小镇。河北省易县则是依托“紫荆关边塞文化避暑休闲旅游区”,深入挖掘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中医文化理论并提出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景区——蔡家峪中医药文化旅游小镇。未来,将通过让农民种植中草药花海和打造特色民宿美食村等形式丰富特色小镇内涵。可以预见,随着各地中医药道地药材资源和中医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再加之山水休闲旅游业态的开发,中医药特色小镇将会迸发出更大发展热情。

  (三)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需要解决的短板。我们调研的20多个县市,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县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繁忙,有的领导对政策不了解。二是中药龙头企业对发展产业热情高涨,对建设小镇缺乏信心。三是地产企业有积极性,但短板是不熟悉中医药产业。四是地方政府支持小镇力度不够,国家专项政策不配套等。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研究道地中草药产业和建设特色小镇融合与联动的有效形式,完善小镇的政策和运营模式。

  二、 统筹把握党中央及国务院有关城镇化建设与中医药发展重要精神

  (一)乡村振兴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以上文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发展中药产业,对于指导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非常重要。

  (二)扶贫攻坚文件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特色产业和健康扶贫。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鼓励大型电商企业为贫困地区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

  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发文,要求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扶贫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以上文件,对于扶贫转入乡村振兴,通过建设特色小镇,包括中医药特色小镇,是一种有效的新模式。

  (三)发展中医药文件

  1.国家《中医药法》明确:“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采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规划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

  以上文件,为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四)城镇化建设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把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重要载体,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强化政策激励,加强用地和财政建设性资金保障,鼓励省级政府通过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设立省级专项资金等方式择优支持。

  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要求:鼓励各地区挖掘多种类型小镇案例。挖掘先进制造类、农业田园类及信息、科创、金融、教育、商贸、文旅、体育等现代服务类案例。”

  以上相关文件,为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提供了政策引导。

  三、明确农民对宜居中医药特色小镇健康生活的强烈需求

  近些年来,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和健康需求更加迫切,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大力推进和探索中医药特色小镇,为人民健康生活提供载体。

  (一)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

  (二)我国中医药发展落后。近些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也要看到,遵循中医药规律的治理体系亟待健全,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中医药发展落后于日本等国家。迫切需要深入实施中医药法,采取建设特色中医药小镇等有效措施,解决以上问题,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优质的食药同源。

  四、 有关部门应该确定发展中医药特色小镇的目标

  依照中国知名道地中药材50强,加快建成20个三产示范、食药同源、康养产业的特色小镇。包括人参、党参、柴胡、当归、桔梗、半夏、丹参、枸杞、干姜、杏仁、陈皮、黄芪、黄连、黄精、三七、阿胶、四大怀药(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川芎、川断、大黄、龙胆草、白术、连翘、木香、泽泻、麻仁、金银花、甘草、百合、槟榔、天麻、五味子、蒲公英、附子、薄荷、肉桂、防风、瓜蒌、川贝母、香附、杜仲、麦芽、山楂、芋头、益智仁、肉苁蓉、吴茱萸等。

  五、明确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的重要任务

  (一) 中医药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组织业内专家,依据人民健康需求,研究制定大众化与个性化的药食同源指南,打造南药与北药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本草纲目”,为建设新时代中草药国家级特色小镇提供指引,探索同步发展新模式。

  (二)壮大中医药产业。有序开发道地中草药资源,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区,支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中医康养基地,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利益联结紧密的运行机制。实施中草药特色小镇兴村强县行动,打造南北道地中药材强镇的发展格局。

  (三)创新机制。针对中医药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和院士等国家高级别专家的作用,组织国家层面熟悉中医药专业和食品、健康产业的社会组织,共同和实力强的企业直接申报千企千镇工程办公室,接受专家评审立项公示机制;地方政府常规性申报立项的管控体系。建设“一师带一镇、一会帮一镇、一企建一镇”的中医药特色小镇新模式,实现国家级中医药特色小镇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春满园。

  (四)用现代中医药理念指导企业家食药同源。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1.聚焦企业家食药同源健康需求。针对企业家等高端人群的健康需求,重点开展心脑血管、三高、痛风、睡眠和老年性疑难杂症治疗和康养等活动。争取用5年时间,有1000名企业家等高端人士享用食药同源,提高健康指数。

  2.科技引领食药同源健康发展。探索企业家食药同源服务理念,坚持高科技引领,核心是食疗养生+中医养生,模式是心智调能量、环境调精神、食疗调营养、运动调气息、中药调五脏。模式是建立全免疫中枢神经平衡康养+“空中医院”+人工智能中医全科医疗+机绿色产品,服务消费者与乡村医生,力争做到科学饮食、营养均衡、阴阳平衡、健康快乐。

  3.完善要素综合服务体系。构建和逐步完善企业家不同需求的完整服务体系,根据选择的要素功能,对应病灶及查体指标数据,探索建立以下服务体系。一是调理企业家“三高”人群食药同源“三+一”服务体系:三是吃燕麦产品,喝金花葵茶,饮驴奶。一是全免疫中枢神经调理,以此达到效果。二是调理企业家痛风食药同源“四+一”服务体系:四是吃燕麦产品,喝金花葵茶,饮驴奶和食用扭动力系列。一是全免疫中枢神经调理,以此达到效果。三是调理企业家心脑血管食药同源“五+一”服务体系:五是吃燕麦产品,喝金花葵茶,用丹七粉,饮驴奶和扭动力系列。一是全免疫中枢神经调理,达到效果。四是调理企业家初期肺癌食药同源“六+一”服务体系:六是吃燕麦产品,喝金花葵茶,用灵芝粉和林下参,饮驴奶和扭动力系列。一是全免疫中枢神经调理,达到预期效果。

  六、 创新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新模式

  (一)建立主管部门与行业部门完整的政策支持新体系。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和建立专项基金,农业农村部对中草药种植加工建立专项补贴,工信部对中草药二产深加工建立专项补贴,商务部对小镇电商建立专项补贴,科技部支持中药技术创新和技术平台建设,文化旅游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草药文旅建设,国家卫健委支持食药同源新产品等,银行与政府建立金融平台和低息与贴息制度。

  (二)探索发挥社会力量支持特色产业小镇新模式。民政部门组织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有关方面专家,整合各方资源,支持小镇建设,充分发挥小镇功能和作用最大化。

  (三)探索商会+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小镇新机制。动员全国有关商会与小镇运营企业共建平台,联合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做实第一产业,做精第二产业,做强第三产业,做大健康产业,真正使中医药特色小镇实现重振祖国中医雄风,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服务世界人民健康。

  七、进一步完善发展中医药特色小镇政策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国办发〔2020〕3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组织制定特色小镇发展导则,引导培育一批示范性特色小镇,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建议国家卫健委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医药特色小镇发展导则,从建立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增加中长期融资支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地方通过安排相关资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等方式,对特色小镇发展予以支持引导。进一步明确具体政策:一是政府土地费用免一减二政策,支持小镇建起来;二是国税与地税实行减二惠三政策,支持小镇活起来;三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给予引导资金和奖补政策,支持小镇强起来;四是组织与人社部门动员高级专业人才下沉市县提供智力支持,支持小镇居民富起来。

  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土地免一减二的政策,支持小镇建起来;国税与地税实行减二惠三政策,支持小镇活起来;财政部门给予引导资金和奖补政策,支持小镇强力来;组织人社部门组织高级专业人才下沉市县提供智力支持,支持小镇富起来。各方积极努力,构建社会积极参与的大格局保障体系。

  八、 加强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诸多文件,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建党百年教育的实际,加强党的领导,成立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指导小组,建立制度,压实责任,认真组织落实。

  九、稳步推进中医药特色小镇试点

  建议在辽宁省宽甸县野山参产业基地、山东省泰安四大名药基地,河南省温县四大怀药产业园、广东省乳源县南药康养产业园、云南省文山市三七产业园和海南省万宁市槟榔产业园先行中医药特色小镇试点,建议千企千镇工程办公室组建发展中医药特色小镇调研组,邀请有志向的老部长和有关专家下沉县乡,深入调研,帮助制定规章制度和编制中医药特色小镇发展方案,配合各省级人民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制定本省份特色小镇管理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细化可操作的工作措施,并科学编制特色小镇规划,为试点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