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优化制度“新供给” 实现治欠“新成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湖北省襄阳市多措并举根治企业恶意欠薪

  ■ 特约记者 田伯韬 王峰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实施以来,湖北省襄阳市以优化制度供给为突破口,谋定快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提升监管能力,取得了根治欠薪的新成效。

  机制再优化,推动制度落实“全覆盖”

  该市紧紧围绕实现在建项目法定“五项制度”全覆盖为主要目标,创新实施新“五项制度”,以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属地管理职能为抓手建立“联席会议制”;以项目开工竣工实时备案、实施三方担保为抓手建立“报备制”;以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执法前移为抓手建立“调解制”;以项目主要环节实行信用承诺为抓手建立“信用制”;以重大违法行为公布和黑名单管理为抓手建立“追责制”;以有余度的柔性服务促进《条例》五项刚性制度落实落地。目前全市已有1213个项目纳入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信息平台管理,累计代发工资19.6万人次,代发金额21.5亿元。

  制度再创新,实现保支惠企“双利好”

  该市着眼保障有力、企业有利,统筹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出台《襄阳市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第三方担保代替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暂行办法》,建立完善了“第三方担保代缴机制”,构建起“部门监管、市场运作、合法合规、诚实信用”的协同监管机制。该《办法》施行以来,全市已有121个项目采取银行保函、商业保险等方式替代缴存工资保证金1.02亿元,切实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和融资成本,实现了“保支”与“惠企”双利好。

  信用再加力,架起联合惩戒“高压线”

  该市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服务监管机制,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梳理确定15项激励措施和52项惩戒措施,将信用结果引入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招标投标领域设置“信用门槛”。一年来,先后为1.0931万家企业建立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5批次向社会公布重大违法行为37起,5家恶意欠薪企业列入“黑名单”管理。将不同信用评价等级的企业纳入对应的执法监管库,对诚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实现与“互联网+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有机结合。以信用承诺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支付义务,377个新增在建项目在资金拨付、按月发放等方面得到规范统一。

  宣传再升级,营造根治欠薪“浓氛围”

  该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片区、行业先后举办《条例》《办法》专题培训16场次,培训各级成员单位业务人员、劳动保障监察员、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和劳资专管员783人次。积极发挥“店小二”精神,实施“人社服务员计划”,按照“一对一”模式,为全市1800家企业选派服务员,采取政策宣讲、现场咨询和上门服务等方式,帮助指导企业加强自身用工管理,协助解决招工、社保、技能培训等实际问题1496件。全要素解读《条例》《办法》,推出宣传图解,制作宣传标语、宣传海报,依托公交车、大篷车在城区主干道、乡镇街道流动宣讲;在当地主流媒体开设“根治欠薪在行动”专栏,在建工程项目工地张贴欠薪线索反映平台、“襄阳劳动保障监察”微信二维码,营造了贯彻落实《条例》《办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