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自述(长篇连载之七十二)
迎新千年曙光·创新世纪基业——王建明董事长2001年元旦电视讲话
明天要出差了,这次是对今年元旦讲话作一些分解,两司主要的领导在电视上都要亮相,那么,这次元旦的献词我得有点非同一般的,昨天写好之后,我想:出差之前能不能够宣讲一遍?有一个想法,特别是股司对于像2001年鲜明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分线来阐述,分线来阐述怎么办?在谈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能集中一点,扣中明年的一些要害,这样来谈。今天我跟李天生讲,大家在分开来对着镜头做元旦讲话的时候,是不是作一些侧重?今天时间不长,今天如果时间来不及,那么,李天生、周振秋再研究,各位副总要在今年元旦讲话中要回答的重点问题时,两位总经理再做一些圈圈点点吧!大家就根据这些圈点、重点,各自认真做好自己的准备,看看面对全厂职工,面对新年的到来,我们对职工说哪些话,介绍哪些情况,提哪些要求。
2001年的元旦是相当特殊的,这一年既是上下千年交替,又是上下世纪交替。今年的贺词标题是:迎新千年曙光,创新世纪基业。我反复用了好几个词汇,贺新千年并新世纪的第一天,贺新千年并新世纪的第一年。文章当中有好几个这样的概念,希望突出2001年的特点。上下千年的第一年,上下世纪,下世纪,一个世纪中的第一年的希望,唤醒所有的职工对这一年的重要意义,还有自己责任的认识。前面谈到关于下一个世纪动力工业的遐想。这个是应中央党校的邀请,他们一定要我对下一个世纪动力工业的未来说说我自己的看法,这样,当时我写了这几句话,把它挪到元旦献词里面。那么借着这个机会,我要把我们在2000年当中控股组建成功的中国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单地向职工做一个介绍。像这样的一些话,我觉得集司的领导、集司的同志、我们的全体员工是应该反复咀嚼的。玉柴即将由此大规模、高起点进入中国环保产业,无疑是新世纪最具活力、最有生机、最富于高新技术含量、最具备市场广阔特性的产业,那么,这个里面的上一句是对我们这一代玉柴人在这个方面工作的充分肯定,就是20世纪末活跃着中国内燃机行业的一代玉柴人,不仅创造成功了多项第一并列的发展机动,还为新世纪的玉柴人拓展了发挥和发展的新空间。我有的时候感觉到我们做过后一些事情,回过头来把它的意义想想清楚,想想明白,这个是有价值的,它有助于把一些看起来非常艰难的事情,要把它坚持,把它推进,要把它坚持做下去,这是很有意义的。
下一段话是三层意思,一个是新千年的长河深不可测,长不可及。就是说,下一个千年怎么样?站在今天,我们是没有多少权力来详细描绘一千年的事情,说不太清楚,无法说清楚。第二层,新世纪的进展,就是说下个一百年它是怎样的?大家可以向一千年多讲两句,但是恐怕也讲不了太多,下一个一百年,新世纪的进展,它是在梦幻和现实之间,这种扑朔迷离的一种快速切换,就是说今年是迷幻,一百年后它是现实,甚至于十年之后就变成了现实,这个是在20世纪我们看得清清楚楚。20世纪初期,英国人有一位幻想小说家叫鲁若伐尔纳,他在当时的幻想小说里写了许多科学幻想,现在看,现实比他当时的幻想更先进。所以,我讲这句话,新世纪它是在梦幻和现实之间扑朔迷离的快速切换。我们也没办法把握,但是当然比一千年的事情可能会看得清楚一些。而新世纪的第一年赋予玉柴的机会和挑战,也就是2001年,2001年给玉柴的机会和挑战,这个东西它是清清楚楚、真真切切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站在上下千年的交替,我们站在上下世纪的交换,千年后与千年,我们不能够去幻测、难以幻测后一百年的事情,它一个是幻想跟现实之间快速交替的东西。但是2001年,清清楚楚摆在我们面前,它的机会是什么?它的挑战是什么?既清楚,又真切。
下面的话最重要的是我讲的机会是什么?2001年给我们玉柴的机会,那就是市场。市场对玉柴准备7年之久,大家回顾一下,我看时间差不多,我们在1990年、1991年,我们完成了6105QC对QA的换代,然后,大约在1993年、1994年开始,我们比较紧张地开始了抓行程、扩缸,到6108的换代,功率准备上160马力,然后从1994开始到2000年这个七年的时间,大家想想过去的风风雨雨,柴油机我们弄了6108.弄了6108之后,弄了6110.在6108跟6110之间又做选择,6108又搞增压,然后推倒重来,又搞FEV的6108.然而这个中间,买回了福特,但是又引而不发,要反反复复做磨合,做改进,又增大它的技术扭矩,又降低它的油耗,然后,不顾董事会的反对,不顾董事会的态度暧昧,劈缸又上了四缸,既上了4108.也上了6112延伸出来的4110.就在最后这两年又是增压,又是欧I,又是一些新的德国咨询的增压,又是6112劈缸变成了现在。今天一汽的老总安得武,他评价最高的,他认为一汽将来可能会高度感兴趣的就是4112的增压,170马力。他觉得这个机将来可能面对本茨,面对本茨公司,这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东西。机会就是市场对玉柴准备七年之久的几类主要新产品给出了全面接收的意向。这个就是在2000年当中从九月份开始,首先来自二汽,继而从一汽发出的。二汽先是给出了全面解冻,全面开禁,给出了这种意向。后来发生了一汽给出了250和240马力,242和240马力以上的柴油机装玉柴的发动机。再进而就是到了二汽的载重车公司办公会议就给出了订货的意向,给出了一万六千台的四缸机、一万四千台的中型机,还有一万台的ZQB和6112.给出了三万台到四万台的一个订货意向。那么,其中,今年我们一直在进行试销,市场试投放的4110ZQ,一下子就替代了二汽自产的汽油机,以及跟他汽油机共线生产的6102机。那么,同时伴随前天过来的仝总,在二汽办公会议上说出来的这个话。他在办公会议上说,说了以后进了纪要,进纪要之前是传递过来了,那么前天当面陈述,他认为玉柴是二汽的战略合作伙伴。机会是市场对玉柴准备了7年之久的几类主要新产品,给出了全面接收的意向,然后二汽在大幅度增订我们各类发动机的同时,发出了希望玉柴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的信号。
挑战,挑战是什么?挑战也是市场,市场对玉柴一个叫“三不给”,限制;一个叫“三必须”。大家看看,这些概括是不是准确的。三不给,一个是不给我们循环、反馈的改进期,一个是不给我们产品成熟的磨合期,第三个是不给循序渐进的增长期。我们回顾一下6108.从1984年蜗牛式定型之后,一直到,基本上到社会上相当稳定可靠,并且形成了一种让人感觉到是比较放心和安全的这么一种感觉。形成这种感觉,实际上我们已经历经了差不多十年之久,就是七八年。这里就是所说的:反反复复改进,反反复复磨合,另外循序渐进地增长,这些是我们经历过的。2001年给了玉柴跳跃增长需求的机会,同时又给了极为苛刻的,要求进步是苛刻的这样的挑战。
三个必须,第一个必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台台成功,台台可靠;第二个必须是做到每一批都成功,每一批都可靠;第三个必须是做到要满足需求,要足量供应。这个概括,概全了没有?这是不是挑战?2001年对玉柴的挑战是不是一个叫三不给,一个叫三必须?我这里给第一项跟第二项的必须做了一个比喻:它是一条生死链,决定我们玉柴成活与否的生死链,然后每一批产品,就像这个链条的一个环节。如果每一环都可靠,那么环环相接,玉柴的生存、生机就得以维系。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如果从现在起,我们对特别是二汽这个典型的用户,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有他的巨大困难,他在急需要玉柴冲出来时候,如果我们的表现是台台可靠,台台成功,继而批批可靠,批批成功,这样的话,玉柴的生存的危险程度恐怕在一段时间就应该是大幅度下降,生存得以维系。反之则意味着断链。(此文系本报整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