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伯韬 王峰 肖扬
湖北襄阳市围绕创建“无欠薪”城市要求,为推进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湖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落实落地落细,襄阳市人社局敢于向难事开刀,向优化营商环境纵深发力,积极探索实行根治欠薪“双五制”工作法,即以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属地管理职能为抓手建立“联席会议制”,以项目开工竣工实时备案、实施三方担保为抓手建立“报备制”,以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执法前移为抓手建立“调解制”,以项目主要环节实行信用承诺为抓手建立“信用制”,以重大违法行为公布和黑名单管理为抓手建立“追责制”,以有余度的柔性服务促进工资支付刚性制度落实落地。
该市人社局特别是在工资保证金制度创新上做出有益探索,充分发挥保证金兜底保障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扁担效应”,141个工程建设项目采取银行保函、保证保险和工程担保公司保函等方式替代缴存工资保证金1.23亿元,实现了“惠企”与“保支”双利好。
创新制度机制破解缴存管理难点
传统工资保证金采取现金缴存模式,存在企业不愿意、管理有风险,动用和返还程序繁琐等特点,为破解“缴存难、管理难、动用难、返还难”问题,襄阳市人社局迎难而上,会同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市场监管、行政审批、人民银行、银保监等9部门联合出台《襄阳市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第三方担保代替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暂行办法》。通过推行第三方担保,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主动缴存工资保证金的积极性,解决“缴存难”问题;大幅降低工资保证金专户财务管理风险和经办人力物力,解决“管理难”问题;首次详细明确各类保函保单代偿启用标准和流程,解决“动用难”问题;规定保函保单终止条件,在进一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基础上逐步实现“无申享”,解决“返还难”问题。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平面媒体、门户网站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作用,对新型缴存机制进行深入宣传解读,在68个项目现场开展现场政策宣传,赢得了企业和农民工充分肯定。
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发展动力
该市有效赋予企业资金流动和担保融资自主权,根据工程项目自身实际,企业可选择现金形式缴存工资保证金,也可灵活选择银行保函、保证保险及工程担保公司保函等第三方担保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代替缴存。同时执行与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挂钩的差异化替代缴存方式,A级企业可减免缴存60%,B级企业可减免缴存50%,C级企业增加缴存60%,进一步降低守法诚信企业第三方担保费用支出。对已缴存现金的企业,在确保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风险可控前提下,可以第三方担保的形式置换现有工资保证金专户余额,让政策红利可溯及既往,进一步释放企业资金流动性。
2020年8月,民发现代公司通过信用承诺、诚信等级减免等优惠,在襄约23亿元的建设项目采取保证保险代替缴纳工资保证金,为公司直接节省资金1600万元。通过实行工资保证金新型缴存机制,也推动了建设项目落实实名制、开设专户和银行代发等制度,实现了企业加速发展和工资兜底保障“双赢”。
强化兜底保障拓宽风险化解渠道
秉持审慎开放包容原则,第三方担保机构为可在襄阳本地经办相关业务的银行机构、保险机构以及工程担保公司,企业申请开立保函保单原则上可扩大至在本地设有分支机构的外地机构,且出具的保函保单具有见索即付、即时赔付性质,进一步拓宽了企业担保融资渠道。实际受益人为工程建设项目招用的农民工,且不限定特定农民工,以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或者整改指令书认定的事实为准,打通了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及工程担保公司代偿资金直接流向农民工群体的渠道。
与此同时,相关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和工程担保公司强化事前事中事后风控管理,安排专员对项目施工过程和工资支付情况提供全程服务评估,有利于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协助政府部门强化欠薪预警管控,从而构建起“政策引导、部门监管、市场运作、自愿选择、合法合规、诚实信用”的政企协同服务监管机制。
目前,该市已通过信息化监管系统提示欠薪预警信息20余条,经过及时处理,问题均以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既保障了第三方担保制度稳妥有效推进,也进一步筑牢了工资支付保障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