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中,银光关键技能带头人、“银光工匠”李树龙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执着钻研,带领团队成员采用自动加料和管链输送系统,安装拆跺机械手,实现了整个工序的自动化操作。
李树龙所在的含能公司化工二厂持续对标学习一流企业先进管理经验,2020年,实施原料岗位自动化改造这一难题摆在了李树龙面前。

李树龙作为项目负责人,深知责任重大。他和团队成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调研设备加工企业,开展项目申报立项、确定设计方案、审核图纸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他大胆提出了在生产线引进机器人的设备组合设计理念,前期先后与破碎机厂家、管链输送厂家、机器人提升破碎厂家反复核算,敲定设备对接安装尺寸。
机器人的精准安装、机械臂运行路线确定是李树龙反复琢磨、考量的事。他会同厂家技术人员提取坐标点,反复试验测试,选取最佳安全路径,编写程序。但在机器人调试过程中,他发现机器人吸盘无法正常提取料袋。于是他又和厂家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提出一台可行的技术方案:给机器人换“爪子”。
换“爪子”的前提是必须解决包装袋漏气问题。李树龙便网购内腹膜的编织袋,现场手工换袋、封口,确定符合机器人所用的规格尺寸,并将吸盘换成倒锥形的抓钩;在抓钩轴上,分段采用键槽固定模式制作定位销,最终完成了机器人、破袋机组、管链输送装置的安装、DCS调试等工作,为带物料试车奠定了基础。该自动化系统运行半年以来,工房作业人员大幅减少,员工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 (强世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