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盆地南雅向斜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钻井生产全面结束,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钻井工程中心三队队长张义像卸去沉重的包袱,气息一下子匀净了。这区区32748口井工作量的小项目难道比该队这几年动辄六七万口井的大项目还难搞不成?有员工恨恨地道明原委:尽力了,怪只怪天老爷不给力。

●图为水冲钻机作业
该项目位于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东北部接壤地区,涉及达州市达川区、开江县和重庆市梁平区、万州区、开州区5个区县,施工面积881.57平方公里。工区东西部为山地,中间是大片的水田和水产养殖基地,呈典型的“两高夹一低”构造形态。
自4月10日钻机上测线生产以来,该队遭遇了近年罕见的“三难”:一是工区雨水多,比之“天无三日晴”的“雨城”雅安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地老乡叹息道今年的油菜收成很差,水稻插秧也比往年晚上二十来天。哗哗的雨声叫人耳朵生茧子,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味道,山下小雨,山上中雨,山下中雨,山上就是滂沱大雨,很多时候叫人猝不及防;二是水田井多,占比70%左右,农民为了多收几颗粮食,把田埂挤压得宽不及尺许,雨水浸泡后特别湿滑,深一脚浅一脚,搬运机器很是考验平衡技巧,架设钻机往往要用木板搭建“跷跷板”,不然就没有操作手的立足之地;三是西面的明月山海拔上千米,林木森然,巉岩密布,钻机搬迁迂回绕道,吊上吊下,每天的时间三分打井七分搬迁,大部分折腾在路上。
为了赶在项目要求的时间节点6月中旬前完成钻井,该队陆续增加投入,中后期一度达到以往两个项目同时施工时的人力物力规模。
“一切为了项目,为了项目的一切”,该队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针对多雨天气,密切与区县气象部门联系,生产安排尽可能打提前量;配齐雨衣、雨靴等劳动保护用品,井位测线上就近搭简易窝棚,一俟雨停立马施工。针对水田井,全部使用PVC导管保井,避免返工再走一遍回头路;积极配合负责项目采集的西南物探分公司物探259队,搞好村民协调,取得对施工的支持。针对山体困难段井位,配备皮实抗造、动力强劲的FDZ-50钻机,挑选年轻力壮、素质过硬的机组,同时,增加搬迁定员,落实激励机制。项目施工期间,队领导、钻井组长和技术员随时监控野外生产信息,哪里遇阻,或即时调整安排,或前往现场解决;各钻井班“分割据守,连片协作”,尽量规避同一机组不必要的来回搬家;后勤人员坚守岗位,随时为前线提供服务。
天时地利不给力,人和来帮衬!该项目日钻井从一两百口,到四五百口,后基本稳住五百口,最高时达到八九百口,大家欣喜地看到“三钻速度”顶风冒雨又回来了。田间地头、深山老林,泥泞里、陡壁前,一幕幕壮怀激烈的钻井施工场景,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无不使人感奋,给人力量,党的100岁生日即将来临,拿下“南雅”,正是物探钻井人最好的献礼。(宋伯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