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实训“小基地”发挥“大作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探寻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卧龙河集气总站“员工技能培训室”

  实训“小基地”让员工技能培训“活”起来,让这里产生的创新成果走出去并推广开来。在这里,可以看到阀门真实结构,有员工现场操作,观摩学习人员能亲自体验空呼佩戴及心肺复苏操作等,这是一座集室内阀门解剖展示、创新成果展示、练兵风采、视频学习、室外练兵区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室。

  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卧龙河集气总站“员工技能培训室”,在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员工的道路上稳打稳扎、推进创新。

  在这里,员工根据工作中的难点和短板排兵布阵,攻坚克难。在这里,员工明确主攻方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这里,凝聚着员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只有平时练得硬、学得深,关键时刻才能“拉得出、打得响”。员工始终坚持学习要求不降低,利用技能培训室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过去看到更多的是在现场工作中的阀门成品,现在摆在面前的都是阀门的解剖件,让我们更加直观了解阀门工作原理、密封、传动机制,对现场阀门泄露的判断及现场安全管控会越来越精准。”到过培训室观摩学习的人都这样说。

  在阀门解剖展示区,可以看到五类常用阀门四分之一的解剖实物。班组员工在这里积极开展岗位练兵、自主培训,通过对阀门进行拆卸、清洗、安装,使其对站场382只阀门、37只电动执行器等阀门的结构原理、性能用途等基本信息和操作全都了然于心,形成良好的循环提升模式,达到操作标准化的目的,为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班组严格按照“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的“十字作业”法,做好站场阀门的日常维护保养,实现了阀门的开关运转灵活。

  “新型阴极保护测试桩创新成果”这枚沉甸甸的果实见证的是卧龙河集气总站培训工作破茧成蝶、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该测试桩通过对下部多段式桩体部分,中部测试头,顶部数据远传模块等三部分的设计,实现了成本低廉,功能完善,真正意义上达到了“防破坏、免维护”的目的。这套装置在运销部、气矿、分公司相关单位共安装近2000套,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万元。

  以员工为中心集中力量集思广益,坚持创新发展不停步,班组员工争做技术创新“弄潮儿”,许多新点子、新思路、新想法从集气总站产生并试验成功,在分公司范围内得到推广运用,如便携式气门拆装专用工具、新型阴极保护测试桩,压力表泄漏自动断流保护装置等创新发明。

  为了促进匠心传承,卧龙河集气总站充分发挥了技师“传帮带”作用,通过时时练技能、处处大练兵,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班组员工的技能提升和职业成长。历年来在集气总站,特别是通过在岗位练兵场勤学苦练成长起来的技能人才,在各级大赛中摘金夺银,创造出了卓越的成绩。如程艳燕荣获分公司“巾国风采”输气工岗位练兵活动擂台赛第一名;胡波多次荣获采输气专业技能竞赛名次。

  为了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卧龙河集气总站在视频教学中运用了3D动画,员工可以更清楚的观看到各类阀门的原理、结构解说等,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

  以练为战励精兵,以考促训强素质。班组员工全面强化实战训练,苦练应急本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室外练兵场设立了空呼、心肺复苏项目练习区,实操区,实操区建立了一套配气流程,可满足员工日常练习清洗孔板阀、调压阀、过滤器等。教学观摩区设有气液联动装置1套,电动阀1套,可现场实际操作并观察运动原理。员工可以在这里现场操作演示,观摩学习的人员也可以在这里进行亲自体验。这个培训室的建成可以说激发了员工的兴趣,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了不断提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重庆气矿党委围绕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等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员工队伍。卧龙河集气总站“员工技能培训室”虽是小小斗室,却光芒四射。这不仅是员工的“练兵场”,也是员工的“最强大脑”、“科学引擎”和“筑梦平台”。在这里,员工从一无所知的懵懂小白成长为勇挑重担的“技能专家”。(潘秋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