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内部市场化考核率达到95% 钱营孜矿“经营大考”激发内生动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企业的活力来自于创新与变革,来自于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让多劳者多得。今年以来,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将内部市场化进行到底,内部市场化考核率达到95%,提升了矿井经营管理水平,激发了矿井内生动力。

  全要素考核打通“堵点” 补上“断点”

  建立内部市场化激励机制,必须理清单位责任界面,打破单位、岗位分工限制,建立息息相关的共同体。该矿构建“三级考核指标、二十二项考核内容、两种考核形式和效用”为内容的“3222”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将工资分配细化为内部市场结算工资、内部市场考核工资、效益工资、安全工资、其他工资等五部分组成,不断提高了矿井经营管理水平。

  针对以往内部市场考核存在“无工程计划、无兑现途径、无激励措施”的“三无”现象,造成部分考核凭印象、凭感觉进行,导致有些单位和人员多干活得不到多报酬的现象。该矿进一步完善内部市场化服务价格体系,实行一工程一标价,一工程一结算,对生产一线单位实行“全要素”考核,扩大和细化了采、掘、修、工作面安拆、机电安装、修旧利废等单位等计件考核单价,对井下及地面辅助单位实行工作量权重制,根据提供服务的质和量进行考核结算,打通“堵点”,补上“断点”,逐步实现了内部市场工资结算全覆盖。

  激活市场让“能者多劳”变“能者多得”

  “以前,我们每班只抽出一架支架,自实施四级内部市场机制后,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激活,现在每班能抽出两架支架,不仅工分翻番,还额外得到内部市场激励工分的奖励,真是多劳多收益。”该矿安装区党支部副书记潘小兵说。

  今年以来,钱营孜矿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市场主体,细化矿、区队、班组、个人四级市场体系,按照分线管理、分块核算的原则,建立四级市场运作机制。坚持按劳动强度和贡献大小进行分配,树立“干得多、干得好、拿得多”的分配导向,杜绝“大锅饭”式分配。

  以往该矿内部市场化激励要素偏向一线单位,自细化四级市场体系后,将考核范围向全矿覆盖。该矿通风区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积极承建封闭墙、风墙、风门、风筒、隔爆水袋安拆等工作,一季度,利用市场化结算比以前单独挂靠多收益1万余元。截至4月底,矿井累计结算市场化单项工程23项,涵盖二线单位4家,三线单位2家,支付市场化工资达37.1万元,受益员工超过300人。

  人人创效岗位就是利润源

  推行内部市场化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利用市场的经济杠杆作用,激发广大员工在岗位上创收创效。该矿把材料管理作为内部市场化的重要部分,制定降本增效激励方案,增强了全员节约意识。

  “通过严格执行内部市场考核机制,4月份,我队在材料使用上,仅风水管路的卡箍节约2400元,回收旧水槽节约成本6800元。”该矿开拓区一队队长宗瑞利说。

  据宗瑞利介绍,以前打锚杆施工时,每月浪费锚杆不少于100根,仅这一项就浪费5000多元,自执行内部市场考核后,将材料消耗与员工工资直接挂钩,对个人原因造成的锚杆损坏的,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个人赔偿,通过刚性约束,现在浪费率下降80%,每月节约4000余元。

  该矿按照分线管理、分块核算的原则,将市场化触角延伸到科区、班组、岗位和个人,实行材料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全程可追溯管理,对超标投入和浪费材料的单位分析查找原因,坚决把成本控制到位。定期对各单位的用料情况进行检查,对用料混乱、超出预算的单位进行问责和考核,对精打细算、不超预算的单位给予奖励,从而调动了各单位控制材料的积极性。

  “内部市场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激活矿井内生动力,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形成共同承担成本控制良好局面,彻底消除‘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思想,从‘要我节约’向‘我要节约’转变。”该矿副矿长鲁海涛如是说。(张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