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6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当一个品牌坚守正义,那他必将走向远方 《劲牌之道》一书是如何编著的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导语

  资本主义把资本的逻辑——逐利,作为核心的价值追求。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资本的核心价值追求又是什么?

  这是中国政治家和企业家苦苦思考的问题。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在物欲横流时代,一切向钱看难道真的是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人的价值追求?

  有这么一位企业家,他反对企业搞资本主义那一套;他反对歪门邪道做企业;他反对自己的企业上市、收割股民;他的企业绝不偷税漏税,每年为国家上缴数十亿的税收;当听说那个抢夺中小企业和弱势人群饭碗的当代名人入群了时,他毅然决然退出了那个很多人削尖脑袋也挤不进去的拥有大量人脉资源的微信群;他有着坚定的信仰,他主导做企业心正、身正、言正、行正……他就是劲牌正文化的倡导者——吴少勋。

  《荀子》说:“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宇宙万物方生方死、生生灭灭,万物由正义产生,也必复归于正义。

  人心失去了 “正”字,就会走上歪路;当一个品牌失去 “正”字时,就会走上歪路。

  劲牌的信条是 “树正气”—— 一言以蔽之,就是“正”。劲牌人认为,“树正气”就是劲牌的道德底线、是核心价值观,是最重要的。正是凭借着底线的坚守,劲牌才能为世界大众所接受,在保健品市场滚滚洪流中纵横捭阖、惊涛拍岸如入无人之境,因为劲牌的品格是消费者、竞争者、合作伙伴所欢迎和接受的,代表着一种正气。

  近日,劲牌企业文化中心7位同志来杭州参观学习海康卫视、正泰、哇哈哈、吉利、绿城企业文化,我有幸在浙江劲牌营销公司与劲牌人相聚,谈社会、谈市场、谈到我编著的《劲牌之道》一书。他们说,3万劲牌人在劲牌都学习过《劲牌之道》,这让我感到欣慰。他们问我,近60万字《劲牌之道》一书是怎么写出来的?

  于是,我又想起了自己为《劲牌之道》写的那篇序——

1.jpg

  ■ 许强

  《劲牌之道》序

  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

  ——美国作家韦伯斯特

  正道·劲牌

  2014年10月1日清晨,我伫立在成都天府广场的五星红旗下,一边享受着斜射过来的阳光,一边看着阳光下悠闲散步行人的微笑,看着广场四周高楼演绎的现代时尚与繁华,看着广场北面伟人毛泽东招手致意的雕塑,我突然想起了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那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正道,正道!仅仅60多年,中国就从战乱走向和平,从一穷二白走向了繁荣富强,凭什么?因为,中国走的路是一条正义之道。

  突然,我手机的电话铃响了,是《新食品》杂志编辑打来的,他急着约我写一篇关于中国保健酒逆袭的专稿。我问为什么非要写保健酒?朋友说:“受塑化剂问题、产能过剩、中央限制三公消费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酒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唯独保健酒逆袭增长,为什么?保健酒业突起的动能是什么?我们想请你深度调研一下。”

  提起保健酒,我的眼前突显出一幅保健酒业发展的场景。

  保健酒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称之为药酒和养生酒,1989年,劲牌研制出了“中国劲酒”,推广时,为了将劲酒与普通白酒切割开来,劲牌首先提出“保健酒”概念。在世纪跨越之时,保健酒业逐渐形成规模,成熟起来,保健酒品牌集中度提高,崛起了中国劲酒、椰岛鹿龟、竹叶青、致中和、秦钟皇樽酒、古岭神酒等品牌,使中国保健酒业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2000年开始,保健酒业每年超过30%的增长率超过了白酒的市场增长。2006年销售总规模突破了50亿元,2015年超过200亿元,有希望成为中国酒水家族“五虎上将”。但是,至今为止,并没有一本完整描述中国保健酒业发展的史册,也没有一本系统化的、可供行业参考的案例读本。在网上所有可查询的相关保健酒的资料都是零碎、杂乱的、感性的、片段性的,保健酒业“文化性”的提炼远远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影响了未来保健酒的高速发展和海外拓展的进程。于是,为“尚存空白”的中国保健酒业史留下一本不会丢失的记忆,演绎成了我心中激荡的梦想。

  当梦想撞击心扉的时候,我血脉澎湃,我知道自己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奔波,手中的工作像山一样压在我单薄的肩上,况且我并非医药或酒业的科班出生,除了深深的热爱,我对保健酒的认知也很肤浅,梦想能实现吗呢?疑惑之间,我想到了我熟悉的劲牌。

2.jpg

●作者许强(中)与劲牌老员工访谈后的合影

  做百年企业·树百年品牌

  写保健酒的发展史就应该先写劲牌。因为:一、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劲牌,60年的创业,伴随着新中国跌宕起伏、风起云涌的时代变革的脚步,可以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铭刻与探究;二、劲牌60年在新中国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保健酒企业成长史,也展演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和一个民族品牌的奋斗史,应该记入史册;三、劲牌60年,在曲曲折折的前行的道路上,励精图治,据义履方,逐步登上了中国保健酒的巅峰,记录和思考劲牌的成长,可以弥补零碎的中国保健酒史的缺憾。

  2015年大年初八清晨,我正迎着灿烂阳光带着妻儿在东海岸线上旅游,手机铃响了,是劲牌企业文化中心沈莉打过来的,她告诉我,劲牌领导破天荒地同意我写劲牌书籍的请求了。劲牌企业管理部已经组织整理完了“劲牌60周年回顾”总结,愿意奉献出在60年创业过程中摸索和积累出的经验和教训。

  听了这消息,我激动不已,立马结束了旅行。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立刻看见了劲牌发来的资料。“劲牌60周年回顾”总结洋洋洒洒443758字,详尽归纳了劲牌各部门创建的经验和教训,几乎涵盖了劲牌发展的所有总结。

  读完劲牌“60周年回顾”,天色渐暗,夜晚流淌而来。我关上电脑,伫立窗台前,远眺窗外,窗外的楼群灯火辉煌,溅射着中国城市新时代的荣耀和精彩。

  在璀璨的城市灯火里,我隐隐约约看见那些生动而鲜明的劲牌人真诚而朴实的笑容。在那笑容中有我的过去,有我和劲牌的不解之缘。

  有人说,缘分是前世感情的延续。我相信缘分,我和劲牌的缘分就是源于保健品和白酒。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保健品市场风起云涌、跌宕起伏,作为一名财经记者,我开始关注中国保健品行业。幸运的是在“中国保健品之父”来辉武帮助下,1994年,我撰写一篇报告文学《生命之光》发表在《陕西日报》、《云南日报》、《西安晚报》、《厂长经理日报》、《小说评论》等数十家新闻媒体上,轰动一时,由此,我与中国保健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几乎采访过那个年代所有的保健品知名企业,来辉武、姜伟、赵步长、吴炳新、朱保国、史玉柱、沙鹏程等等,1998年,我编著的保健品业教科书《中国人可以说富》出版,发行量突破了10万册。那些年,我听说了劲牌提出了保健酒概念,非常激动,一心想采访劲牌,但劲牌一直保持低调、低调、再低调,总是“擦肩而过”。即便是这样,我始终坚信,我和劲牌是有缘分的,是千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酒业高歌猛进、云波诡谲,鲁酒迅速突起。1996年,中国央视标王“秦池”格外耀眼,成功创造了“每天向中央电视台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的是一辆豪华奥迪”的奇迹。我开始关注茅台、五粮液之外的鲁酒,多次去山东采访秦池、齐明思、景芝等企业,撰写了《永远的秦池》等鲁酒系列报道,轰动一时。1997年,在成都春季糖酒会上,白酒“勾兑门”事件发酵,整个中国白酒业深陷危机之中。这一年,劲牌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更名为“湖北劲牌酒业有限公司”。1998年 劲牌转为民营,销售额突破1亿元,随后多年销售额逆袭增长。

  在世纪跨越之时,不管是坐在黑夜里还是躺在轰隆隆的列车卧铺上四处奔波采访,我脑海中常常会出现对劲牌了解的渴望:

  为什么劲牌能逆袭发展?

  是什么力量推动劲牌在酒业下行道上向上快速奔跑?

  劲牌是如何推出“劲酒虽好 可不要贪杯哦”这样别具一格的广告的?

  劲牌位于“青铜古都”的大冶,去趟并不容易,去了几趟劲牌,都没有见到董事长吴少勋,很感遗憾。

  2006年,中国酒业如一辆极速奔驰的动车行驶在第二个“黄金十年”的快车道上。5月23日下午,我到湖北宜昌采访CCTV-3《与您相约》节目,终于有幸采访了应邀来的吴少勋先生。他一脸正气,朴实无华,身材魁伟,身着灰色棉布体恤,待人谦和,不刻意张扬。我从他夹着浓浓的湖北语音听到了一种崭新的创业思维,和深蕴内涵的经营哲学。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曾说:“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意思是说,靠劳动吃饭乃是生活正道,而其中有成就的人,必然有出众之处。实际上,劲牌的逆袭发展,当然有其“出众之初”,从吴先生的话语中就能感受到了劲牌“与众不同”。

  采访后,我撰写了一篇长篇专题报道——《吴少勋:诠释“上善若水”创业哲学》发表在《经理日报》上,一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读者来电来信问我:劲牌老总创业思路很正很好,但他能因此成功吗?不是说这个社会上总是好人吃亏吗?。

  读者的反馈给了我更多的渴望,我渴望知道有着吴先生这样思想的人到底把企业带到了一条什么样子的道路上?

  2006年7月,江汉大地在烈日烘烤下,炽热、干燥。我顶着烈日再一次赶往大冶采访劲牌,被花园一样的工厂和气势恢宏的劲牌工业园深深吸引。工业园里有座为了让员工的避免来往车辆伤害的天桥,将古色古香传统酒业与现代化的工业园区连接起来,仿佛寓意着劲牌人努力连接着的昨天和未来。

  我在大冶连续采访劲牌几天,翻阅了劲牌大量的历史资料,参观了劲牌的生产和经验,对劲牌有了更多的认知。

  劲牌始于1953年,起家时,只有几个人,几千块钱,但生命力顽强,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几经沉浮,几易其名,2001年4月更名为劲牌有限公司。跨越世纪后,劲牌的市场销售一直收获红红的大阳线。

  21世纪初,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总部经济在中国迅猛发展,但劲牌崛起后,在大冶郊区一片绿色的原野上盖起了红楼和现代化的科技楼。为什么劲牌不去大都市搞总部经济呢?当我看见科技楼上劲牌标志的刹那,我明白了一切——

  劲牌标志似在无限广阔的大海上,一轮披着七彩光环的太阳,从奔腾的浪花中喷薄初升,一种无与伦比的辉煌和向上的力量,使广漠的原野刹那间盈满光明:万道霞光染红了海面;那标志是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充分组合,具有八卦的玄机和印象画派的洒脱。圆的博大与完美、红的热情与奔放、绿的纯朴与希望、浪的突破与力量无不透析着简洁与和谐,喻示着劲牌人精深的事业,如一只旋转的车轮,在绿色的旷野中向前奔驰,离开了绿色原野,劲牌将会失去方向。

  “做百年企业,树百年品牌。”第二个酒业黄金十年,劲牌胸怀如此博大的愿景,进入了直线上升的快速通道,年销售收入和上缴税收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并在中国保健酒业顶峰树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猎猎喧响。

3.jpg

  树正气·正己守道

  2015年的春天,我开始策划劲牌书籍的写作。

  感谢我的大学同学贺先志教授,他研究劲牌成长轨迹之后,发表了他独特的见解。他说:“劲牌的‘正文化’就是劲牌成长的基因密码,所以‘正文化’决定了劲牌的个性和特质。”

  那么,什么是“正文化”?劲牌“正文化”的内涵又是什么呢?

  吴少勋先生的回答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世界观、行为哲学和处事准则,是一个企业和组织的修养。劲牌文化如果用一个字表述,我会说是‘正’!两个字,是‘正气’!三个字,‘树正气’。”

  2012年后,我开始劲牌企业文化顾问和文化宣传顾问,我有幸近距离接触劲牌企业文化,对“正文化”有了较多的理解,撰写的《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保健酒思维突变》、《保健酒初现王道》、《劲牌价值观》、《劲牌辩证法》、《劲牌“中国梦”》、《劲牌“正”视界》、《走正道、做正人、行正事》《切割,“做不一样的劲牌”》《中国酒业步入“产品为王”时代》……都和“正文化”有关。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劲牌的生产、研发、销售、管理、服务粘合度极高,几乎所有的经营行为都与“正文化”息息相关,劲牌发展的每一个脚印都深深地刻有“正文化”的印记:“少喝一点,为健康”的广告语,纵横市场“非饱和营销”,解决企业矛盾的“问题管理”,努力体现企业公平的“包容性增长薪酬制度,劲牌慈善“阳光班等等。可以说“正”是劲牌刻写在这个时代最具鲜明特色的标志。

  唐朝著名史学家吴兢有一句名言“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劲牌的成长恰恰验证这句名言。在通过对劲牌的认知中,我更加坚信了韦伯斯特的那句名言——“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也毅然决然地确定了这本劲牌书籍的灵魂——“正”。

  为了触及本书的“灵魂深处”,我以“正文化”为主线,将书分为了三大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概述劲牌的发展史,希望通过许许多多精彩的瞬间,记录劲牌60多年所走过的坎坷而正确的路径;

  第二部分,从文化、产品、营销、品牌建设、创新、管理六大方面,揭示劲牌成长之秘。

  第三部分,思考劲牌成长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为中国企业探索出一条永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历史需永远铭记”,但前提必须是正确的记忆。为了真实地记录劲牌历史,避免本书籍偏离“正”的主线,在已经完成三个月写作之后的2015年8月13日—18日,我再一次走进劲牌深入采访。

  劲牌变了,花园式的保健酒基地一期、二期、三期崛起于荆楚大地,展演着时代的风景和荣耀;劲牌原酒生态园一期、二期、三期气势恢宏,藏伏在青山绿水之中,演绎着酿酒新工艺的革命;在劲牌厂区之外,那些由劲牌入资合建的现代化生活小区一幢幢、一片片拔地而起,凸显了当代大冶人的文明幸福的生活……

  带着厂牌、身穿厂服的吴少勋董事长依然精神抖擞,他在没有悬挂字画没有特别装饰的办公室接受了我的访谈。他依然低调行事,建议本书中少用他的名字,所述内容一定要客观真实,哪怕是负面的会影响劲牌形象的教训。那一刻,我意识到了我先前书写时那种散文式史诗般跳跃新潮的写作手法并不适合这本劲牌书籍,必须重新再写。

  幸运的是,此行我有幸聆听了许许多多老劲牌人精彩地讲述劲牌的故事:

  85岁的原厂工会主席肖汉国,1956年进厂,他用浓浓的大冶话讲述了劲牌前身的艰难创业;

  1963年担任厂长的张新讲述了他带着9个人、8000元重建酒厂心路历程;

  16岁就到酒厂当临时工的冯美华,他讲述了劲牌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如何弄潮市场、如何进入保健酒的经历;

  美丽的劲牌工会主席卢青专门组织了劲牌退休的老员工为我叙述了劲牌60年的纵横、跨越、探索、波折;

  1985年,时任七里界村村支部书记胡家申带着村民,以土地带工的形式,“跳龙门”进入酒厂,对劲牌改制和保健酒基地建设记忆犹新。同来酒厂的现任行政总监的余敦文,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劲牌故事;

  分管营销的劲牌副总裁王楠波于1990年毕业后分配到了劲牌,他以前瞻和敏锐的市场视角,为我全方位解读了劲牌的销售与市场;

  2001年,在武钢某单位担任处长的吴用成加盟劲牌,后担任劲牌管理总监,他诠释了劲牌的问题管理、绩效管理、精益管理、流程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

  劲牌企业文化中心刘跃进主任24岁就开始担任劲牌中层干部,根据劲牌轮岗制度,他在劲牌多个部门任过职,对劲牌文化理解很深。劲牌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王衍解读了劲牌资本运营的模式;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大建、企业文化中心赵胜都给予我细微的关照,让我了解劲牌人的情怀。

  说实在的,我非常感谢那些接受我采访的劲牌人,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以及对劲牌的感情和认知呈现给了我,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感谢那些为本书写作提供原始素材的劲牌人,感谢那些参与“劲牌之道”征文比赛的劲牌人,他们的名字将与这本书一起镌刻在劲牌的发展史中。

  走在大冶市的街巷中,说起劲牌市民往往会谈到一个字——“正”,“正”似乎已经成为了劲牌的形象标签。于是我条件反射,脑海中产生了“为什么市民这样评价劲牌”的疑问,其实我心中早有了答案——“正者,正也。”“正己守道”便是劲牌的本色。

  离开劲牌的那天下午,阳光斜射在正立的劲牌办公楼的绿色玻璃墙上,迸溅出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心怀,突然间,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书写劲牌的愿望,因为自己和劲牌趋向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树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