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朗诗控股集团董事长、绿色供应链推进委员会主任委员田明作为论坛成员参与论坛成立并演讲。
田明在演讲中表示,房地产和建筑业在中经济总量里面碳排放量占多少,有好几组数据,有30.也有50几,自己取中间数是40%,包括建筑,也包括工业制造,比生产的钢铁、水泥、玻璃、铝铜等等,一半的产量都用在了建筑上。包括运输,很多的运输是为房地产和建筑业服务的。
他指出,中国在全球最新的碳排占比将近1/3.中国房地产和建筑业在全球碳排放当中单独占到13%,这个数据如作为一个经济体排序的话,排在全球第三。在2016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行动,2016年6月5号地球环境日阿拉善SEE、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万科、朗诗五个单位联合发起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以我们的手上庞大采购权、经济权向供应商提出“不绿色、不采购”。这里面的不绿色不采购的范畴比低碳和节能大一些,包括环境污染,也包括对人类的健康环保,但是主要的工作方向还是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田明称,房地产绿色供应链行动连续四年走进了联合国气候大会,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环境署艾瑞克曾经说过,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在总量规模上对全球碳排放影响重大,这是国际上首例由行业自发集体推动的可持续发展案例,他两次和我们一起开会讨论过工作的进展。
“建筑耗能要降下来,然后再考虑用高效能的设备,来实现更少的能耗和更低的碳排放。同时考虑能源替代问题,让清洁能源逐步提高份额,取代化石能源,这是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他说。
田明呼吁,设立建筑能效标识体系。自己在国际上也考察过好多国家,有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往往是做着做着就把权力做到了政府部门手上,企业向政府要政策要资源,这种方式往往效果不是太好。更有效的方式应该是,把所有的建筑,包括公用建筑和民用建筑全部由可信的第三方进行能效标识的评价,节能率如何,能效如何,就像冰箱、汽车贴上能效标识。然后根据建筑的能效,在贷款利息、税收、电价等方面进行政策调节。用市场化的方式,让建筑建造方和消费方做出节能减排选择,政策制定者能够找到依据,这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市场取向的做法。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后面如果要研究的话,我们愿意配合讨论建筑能效标识体系。
最后,田明表示,建筑遍布城乡,面广量大,每一栋建筑只要有人使用,就在耗能,要把能耗降下来,要把能效提上去,要调整能源结构。建筑将是碳中和最后一个重兵战场。这么多建筑在耗能,建造这些建筑在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最后建筑销毁、拆毁的时候还在产生碳排放。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把节能减排碳中和最重要的工作放在建筑行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