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首届行动学习西湖峰会成功举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 慧/文

  ALC Xihu首届行动学习西湖峰会暨浙江大学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年会,日前在浙江大学科技园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届峰会由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主办,浙大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承办。

  浙大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自成立之初,就用行动学习的方法,明确了以商业实战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定位,随着CORNER、LEARING、TALK系列的落地,行动学习研习社致力于打造无边界无终点的EMBA校友学习平台,共创新知识新应用的生态系统。

  峰会由浙大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执行社长许欣儿主持。浙大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名誉社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浙大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首席学术顾问、浙大EMBA中心学术主任窦军生,浙大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首席实践顾问、浙大EMBA课程教授陈长征,浙大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专家、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大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专家邬爱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大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专家韩洪灵等出席此次峰会。参加峰会的还有广大研习社社员和EMBA校友。

  魏江在致辞中强调,行是知之师,知是行之果,行动学习研习社是践行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有效方式。纵观管理学140年发展历史,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霍桑实验提出的非正式组织理论,再到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人生回溯,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发展始终践行知行合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和路,就是知和行的关系。魏江表示,改革开放前40年,我们在学习引进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指引中国企业的管理道路;如今,华为、阿里等一批中国领袖企业正在改变全球产业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管理道路。

  魏江呼吁,是时候为全世界贡献中国的管理智慧了!所有行动都来自于学习和模仿,他人的“行”在前,我们的“知”在后,当我们的“行”得到世界的关注和尊重,我们自然而然在为世界贡献我们的管理思想。“今天我们要从浮躁中走出来,从井底走上去,在学习中做好积淀,为中国、为世界管理贡献浙大智慧,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情怀与思想。”

  主题板块:行动学习与商学教育实践

  在随后的行动学习与商学教育实践主题板块中,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副主任莫申江,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浙江大学EMBA社会实践专家倪德锋为大家带来了专业理论水平、前瞻性、战略性兼具的主旨演讲。

  莫申江以“行动学习在商学+课堂的应用和思考”为主题,阐释行动学习在商学教育中的意义。他首先抛出一个公式:L(行动学习结果)=P(结构化知识)+Q(有效提问)+R(自我反思)+I(落地执行),并结合出自《中庸》的 “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得出有效学习L=博学之P+审问之Q+慎思之R+明辨之R2+笃行之I。在他看来,这是治学的方法,更是致真诚的路径,能够成就真实型领导。

  莫申江还指出,行动学习不仅在于解决问题,还在于贴近场景和走进人心。行动学习不是单纯的管理咨询或“企业为学校服务”,而是一次自我反思与提升的宝贵机会!“商学+”行动学习启示我们,行动学习的核心收获来自于反思,提升变革领导力,从而达到长期导向及组织韧性的最终目标。

  倪德锋则从恒逸集团的管理实践出发,带来了有关企业行动学习实践与思考的主旨分享。他认为,行动学习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并与嘉宾们分享了企业行动学习四大要点。第一,行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而非模拟问题;第二,行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也是实践者;第三,“行动”是作为一条通向学习的途径而存在的,组织的“学习发生”比拥有解决方案更重要;第四,行动学习要通过反思进行,强调切磋与相互质疑。

  新形势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主要归根于人才竞争,同时新形势也孕育着新机遇,企业人才培养也需要新方法——行动学习。为支撑集团战略发展,恒逸集团于2017年筹备成立恒逸大学,该大学以人才培养和组织变革为核心,打造学习型组织,聚焦提升组织效能,助力业务快速发展,支撑战略有效落地。

  诸多实践案例中,嘉兴逸鹏工厂多部门通过恒逸大学9个月的行动学习,将精品生产线的产能从0提高至150吨/天,精品溢价150元/吨,经济效益提升1800万/年,一改往日高端市场占有率低、产品盈利低、品牌影响弱的困境。该工程项目还获得国际协会ISPI中国区最佳实践奖。

  主题圆桌一:行动学习与群策能力

  通用电气(GE)的杰克·韦尔奇把行动学习作为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利器,更是把基于行动学习思想的“群策群力WORK OUT”,从克劳顿管理学院带进企业创新和组织变革的实践中。圆桌论坛开始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EMBA人才协会理事长、上海脉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通用电气(GE)前高管杨龙,从韦斯伯德的六盒模型出发,带来了有关行动学习的价值与底层逻辑的主旨演讲。

  杨龙分享了杰克·韦尔奇对群策群力的看法,认为群策群力是用来创造这样一种工作环境,在公司里无论男女,每个人都可以发现和感觉到: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彼此有联系的,它可以帮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最终也可以使他们获得自信和工作安全感。

  随后,话题继续延伸,进入圆桌论坛环节。窦军生主持,杨龙、莫申江、喜马拉雅3D打印董事长赵庆洋以“行动学习与群策能力”为主题,作了精彩分享。

  在几万乃至几十万员工规模的组织里,如何让每一个人参与其中,真正形成群策群力的行动学习?

  杨龙从文化和氛围塑造方面出发分享了通用电气(GE)的做法,强调组织设计是第一位的。他认为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聚合体,所以要顺着冲突,通过合作博弈,输出最优的决策,碰撞创新的火花。

  杰克·韦尔奇提出无边界组织,这是一套被证明非常有效的能够激发组织活力的系统。传统意义上,企业靠严格的边界制胜,而无边界原理认为企业组织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存在各种隔膜,使之具有外形或界定。虽然生物体的这些隔膜有足够的结构和强度,但是并不妨碍食物、血液、氧气、化学物质畅通无阻地穿过。

  赵庆洋指出,终身学习要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指导企业的最佳实践。通过行动学习,组织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在学习、在观看、在演练,从而避免走向官僚体系。比如在喜马拉雅,任何一个一线员工都可以随时呼叫执行总裁开会。

  莫申江则认为领导力是解决问题的要点,在他的定义里,领导力是一种勇气,领导者要敢于把门敞开,敢于让团队从原先有边界的变成无边界组织,这不是组织自身能够去实现的,一定要有人来推动场景的出现。

  群策群力式的行动学习,讲求“策”和“力”。“策”指的是共同参与决策,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力”指的是让每个人有力且能够发力,凝心聚力。杨龙表示,逻辑力、想象力、场景力可以通过培训获得,价值观才是最难培养的,企业在招聘时寻找的是价值观跟企业趋同的员工,但一些人的价值观仍然存在偏差,这时候组织活力系统通过竞争淘汰机制就发挥了作用。

  赵庆洋从企业行动力、活力、执行力、领导力再到领导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发挥了领导力才有可能成为领导,领导力发挥以后,才能带动企业的活力和执行力。

  提及领导力,莫申江呼吁设置独特的环节,对下属或同伴的成长和创造贡献给予相应的认可,这对于单体的价值能够凝聚成组织的价值非常重要,需要领导者去做这样穿针引线的工作。

  主题圆桌二:行动学习与共创实践

  在第一场圆桌论坛上,杨龙分享了海外实践行动学习的知名企业案例。那么本土企业又是如何把行动学习应用到实践中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培训》杂志社中国企业人才发展智库专家、阿里巴巴前资深组织发展总监王凌,带来“数智化时代行动学习与共创实践”的主题演讲。

  她与现场嘉宾分享了两个精彩案例。盒马开了7家店后,商业模式基本确定,问题随之而来:如何让一个新物种在短期内进一步扩大,筑起竞争壁垒?新的业务模式、新的运营标准、新的能力要求如何复制才能不走样?盒马借着“掌柜日记”梳理运营标准,明细考核要点,迅速提升人员能力,打通了前中后台。

  在盒马迅速开店100家后,组织也随之扩张。如何保持初心、坚守客户价值、让战略落地不走样,成为新阶段的发展重点。盒马借着古田这块神圣宝地,开展了一次以文化为切入点的管理会,行动学习的三板斧由此开打。

  随后,王凌与雷雨资本董事长蔡玮、杭州魔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官平汇聚一堂,陈长征主持此次以“行动学习与共创实践”为主题的圆桌论坛。

  经典性文献和经典性知识和理论,在今天的环境中还是否重要?王凌认为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些人擅长从经典中提取能量,有些人擅长从故事中去汲取能量,但千万不要认为行动学习只是action,而忽略掉经典理论在行动学习中的作用。她分享的两个项目都是在诸多理论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她强调只有把商业的东西摸透了,把常规的操作途径理顺了之后,才可以看出新业态情况下的融合。

  陈官平表示,在公司品牌运营的实践过程中运用了很多行动学习方法,比如通过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的链接,形成共识的力量,从而提升效率。现场,他就KPI与行动学习如何结合请求王凌指导。

  王凌认为KPI(关键绩效指标)还是OKR(目标与关键结果),不在于赶时髦,关键看怎么用。如果用OKR把R扔掉了,最终还是拿不到结果;如果在KPI过程当中只强调结果,不强调中间,就有可能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差错。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体系中有“通晒”和“群Review”的机制来确保绩效目标上下左右对齐,成员们把各自KPI晒给其他人的同时,会回答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我需要哪个兄弟的帮忙;第二,我能给其他朋友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她强调,共而不创,创而无果,就失去了共创本身的意义。

  蔡玮则从资深投资人的角度看待行动学习。投资人不断分析投资结果,研究复盘整个过程,使得投资越来越精准的过程,就是行动学习。投资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判断企业家精神,投资家所做的就是“夜观天象,日观人像”。“夜观天象”即是四方面:历史人文、宏观经济、科技创新、资本市场。

  此次西湖峰会上,为加强浙大EMBA行动学习研习社与浙大科技园的互动与合作,双方举行了授聘仪式。

  行动学习研习社聘请杨龙、王凌、陈雨田为社会实践顾问。聘请浙大科技园创新创业部主任、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科技园董事金晟锋,作为研习社的浙大科技园联络人;浙大科技园聘请赵庆洋、卢通声、谢思、徐青青为创业导师。

  钟林龙、丁燕丽获得浙大行动学习研习社年度最佳新人奖,孙钰、李刚、朱珉获得年度最佳行动奖,徐青青获得年度最佳支持奖,陆丽莎获得年度最佳组织奖,邓建林、陈官平获得年度最佳案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