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文静

5月25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媒体采风活动”来到山东省菏泽市,实地了解当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现状以及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推进情况。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菏泽市认真做好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前瞻谋划、深度挖掘黄河文化资源,扎实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创意策划了黄河之眼、黄河文化公园、黄河龙精品度假酒店群、黄河原乡、上水居、富春乡居、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景区等多个高品质文旅项目,积极擦亮“黄河入鲁”品牌。
黄河滋养了菏泽这方热土,黄河文明孕育了以非遗为主要内容、以“四乡”文化为品牌的多彩菏泽文化,黄河精神塑造了菏泽人包容、刚毅,淳朴、厚道,诚信、担当的品格。
黄河流域是菏泽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沿黄和黄河故道县区有4A级景区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湿地公园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沿现行河道分布着牡丹传说、尧的传说、庄子传说、鲁西南鼓吹乐、商羊舞、大平调、山东琴书、佛汉拳、曹州面人、鄄城砖塑、鲁西南织锦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孙膑传说、三皇舞、大洪拳、水浒拳、粮画、古筝制作技艺、黄泥古陶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39项;各级文保单位95处,已知文物点394处。
黄河故道东西长145公里,总面积2431.87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曹县、单县两个县,这里有曹县柳编、曹县江米人、鲁西南鼓吹乐、山东落子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曹县木雕、伊尹传说、山东渔鼓、花鼓丁香等省级非遗项目19项;各级文保单位80处。
在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下,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当下,菏泽市该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呢?
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尹慧萍告诉记者,为积极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立足菏泽资源禀赋,坚持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菏泽市组织专家团队编制《菏泽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菏泽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题规划》《菏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方案》。《规划》和《方案》以“国家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为总目标,以菏泽黄河大堤风景廊道和菏泽黄河故道绿色长廊为纽带,串联6个沿黄河和沿黄河故道县区,充分挖掘沿黄、沿黄河故道的庄子、水工、康养、民俗、农耕、红色、生态等资源,大力发展以农业研学、农耕农事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等为主的黄河风情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黄河故道精品文化旅游带”两条“金丝带”。
尹慧萍告诉记者,整合黄河资源,菏泽还策划、建设一批重点文旅项目。菏泽将着力打造了包括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曹县华夏部落旅游区、曹县黄河故道康养休闲度假区、单县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巨野金山旅游区、郓城水浒好汉城、郓城县宋江湖生态康养小镇、艺术中国·牡丹古镇、黄河风情游览区、孙膑旅游城、鄄城濮水湿地公园、鄄城黄河滩区迁建纪念馆、定陶花舞世界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61亿元。
“同时,菏泽还加强了项目储备,结合菏泽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创意策划了黄河之眼、黄河文化公园、黄河龙精品度假酒店群、黄河原乡、上水居、富春乡居、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景区等多个高品质文旅项目,擦亮‘黄河入鲁’品牌。”
记者了解到,“黄河之眼”文化旅游项目计划落地在鄄城县董口镇,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董口镇长寿文化基因,打造一个集温泉养生、长寿理疗、黄河泥浴等为一体的度假区,度假区还将以摩天轮或黄河楼的模式建设“黄河之眼”。黄河原乡将建设在东明县菜园集镇洪庄村,以“黄河传奇古村落”为主题定位,依托东明县黄河滩区老村台房屋旧址,保留村台传统建筑,规划建设黄河农耕博物馆、黄河印象主题餐厅、黄河原乡精品民宿等一系列业态项目,打造成为留住黄河乡愁、讲得出黄河故事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精品项目。
此外,菏泽还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革命纪念场馆。菏泽是革命老区。1947年7月,刘邓大军从这里突破黄河天险,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70年前,5900多名干部战士组织南下支队从这里出发,千里跋涉,接管云南、贵州。菏泽围绕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赵登禹纪念馆、鲁西南战役指挥部纪念馆、湖西革命烈士陵园、鲁西南革命烈士陵园、“红三村”革命教育基地等一系列革命纪念场馆、纪念地,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尹慧萍称,菏泽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黄河故事挖掘不够,二是整体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下一步菏泽将以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作为抓手,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为基础,以沿黄和黄河故道6县区为载体,以黄河生态风景廊道为纽带,立足文物、非遗、旅游三大板块,着力打好牡丹、水浒、祖源、红色、非遗、生态6张特色牌,建设黄河文化旅游体系,构建黄河文明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