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0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周耀庭:不忘初心听党话 牢记使命报党恩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红豆集团创始人周耀庭,现任红豆集团股东会会长,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名誉会长,在他身上有着深刻的四千四万精神烙印。当年,为了把积压产品卖出去,周耀庭带领厂里的工人,挑担子走街串巷卖衣服,真的是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

  1995年底,凭借辉煌的业绩,周耀庭被全国十大新闻单位联合推选为唯一的95中国农村新闻人物;1997年1月,荣获紫荆花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1993年当选江苏省八届人大代表,1997年当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连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6年当选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会长;2012年连任中国红豆杉保育委员会主席;2008年获得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终身成就奖;2008年荣获“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30人”荣誉称号;2013年被中国乡镇企业家委员会授予中国乡镇企业家特殊贡献奖;2015年荣获胡润百富终生成就奖。

  履行发展责任,开创苏南模式 演绎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中国老一代的乡镇民营企业家,周耀庭创业至今已有40多年,把红豆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乡办小厂不断发展壮大,产品从最初的针织内衣,发展到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红豆杉大健康、园区开发商业地产四大领域,居中国民营企业百强。集团有十多家子公司,包括红豆股份(600400)、通用股份(601500)两家主板上市公司,拥有美国纽约、新加坡、西班牙等境外分支机构。在柬埔寨王国联合中柬企业共同开发了11.13平方公里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成为“一带一路”的样板,为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3年,周耀庭调任港下针织厂厂长(红豆集团前身),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下,他对小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乡镇企业顶着“挖社会主义墙脚”的骂名异军突起。周耀庭敢闯敢试,很快带领这家20多人的祠堂小厂摆脱困境,起死回生。他打破“一方水土用一方人”的传统观念,先后提出“一方水土用八方人”、“全球招才”、“竞争聘用”、“制度用人”的人才观和用人观。他在企业推行年终效益工资制,工人联产联质、干部联绩、供销人员联利、技术人员联效,企业效益与每个成员的利益紧密挂钩,同时定期进行民主考核,干部凭绩上或下,工人凭产品进或出。积极探索推进“内部市场制,股份合作制,效益承包制,母子公司制”的“四制联动”管理机制,实施竞争上岗、制度选人的机制,使企业成功转型为现代企业。

  正是周耀庭的这些改革,使港下针织厂快速发展,成为苏南模式的代表,1992年成立江苏首家省级乡镇企业集团——红豆集团。周耀庭还不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他还改革传统意义上的乡镇企业,积极有效探索公有制经济的新的实现形式,实行“大家都有,不等所有”的新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也使企业成为“新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1993年,他又顶着“搞资本主义”的舆论压力,积极向上争取股份制改革,由乡镇集团改制为民营公司,彻底摆脱集体所有制的桎梏,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铺平了道路。因此,他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改革家中的代表性人物,得到农业部的高度肯定,获得“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终身成就奖”。

  虽脱胎于乡镇企业,周耀庭一直至力于企业的制度化、民主化建设。为了转变员工观念,明晰资产所有者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关系,1995年,周耀庭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也进一步推进了企业的制度化进程。

  履行环保责任,发展红豆杉大健康产业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人带代表,周耀庭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家来说,责无旁贷。

  长期以来,红豆集团牢固树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探索产业发展道路,努力打造红豆杉大健康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责任理念,1997年,周耀庭捕捉到了红豆杉的发展机遇,开始进军绿色生态产业,在组织人力物力攻克了红豆杉的种子发芽、从高山到平原的适应性生长等一系列技术难关以后,素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红豆杉,终于在红豆集团落户,开始了工厂化、规模化的种植和开发利用。掌握了红豆杉快繁技术,企业建成全球红豆杉实生苗培育产业园。

  在他的推动下,近20多年来,红豆集团形成红豆杉种植培育、药物提炼、制剂生产、苗木销售、生态旅游、后继开发的庞大产业链,周耀庭的目标是要使企业成为红豆杉大健康产业综合开发利用的全球领跑者。

  红豆杉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硫、甲醛、二甲苯等有害气体的特性,是植物中的“大熊猫”,素有“长寿树”美誉。红豆集团人工培育种植的“红豆”牌红豆杉先后走进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经过多年大规模种植,无锡东港镇这块红豆杉种植“试验田”,已经显现出了明显优势,东港镇百岁老人数量连年增长便是红豆杉创造好生态的体现,截止到2019年,东港镇90-99岁老人有500多名,百岁老人人数比例远超世界长寿之乡的认定标准,是名副其实的“长寿镇”,也验证了红豆杉“长寿树”的美名。

  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创办慈善基金会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周耀庭提出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建议,并正式向大会提交了有关议案。他还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20年如一日举办以牛郎织女忠贞爱情故事为背景的“红豆七夕节”,周耀庭用“愚公移山”精神复兴了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6年,“七夕”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2010年被中宣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定为“我们的节日”。

  周耀庭一直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他的带领下,多年来红豆集团捐款捐物超5.5亿元。2015年3月24日,周耀庭、周海江父子个人共捐资1000万元成立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主要是向集团股东个人募集善款,第二年,父子俩追加1000万元,使基金扩充到2000万元,目标是逐步扩大基金规模至1亿元。

  基金会以“汇聚爱心,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推动和谐社会构建”为宗旨,成立迄今,关爱百岁老人54人,总计发放爱心善款540万元;关爱60年党龄的老干部、老党员8人,每月每人发放关爱金500元,老职工2人每月发放200元。

  从致富一方到造福四方,无论是对红豆集团发展的贡献,还是对红豆杉保护与开发的贡献,还是为复兴中华七夕节、弘扬孝道、关爱老人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周耀庭都可谓居功至伟、令人尊敬。然而,作为一个有49年党龄的民营企业家,周耀庭对这一切却十分淡然。他说,我是一名民营企业家,更是一名人大代表,我始终不忘三句话——“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 (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