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 华东周刊

2021年04月2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陈伟:产品为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36年来,陈伟始终记得三兄弟创业打拼的初心,矢志坚守在万达股份的经年发展中。他坚持用产品说话,专注于技术、专注于品质、专注于时势。而他的这份专注,恰恰成为了产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1.png

●浙江万达汽车方向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伟

  ■ 姚 兰 王柔仪/文

  “C就是陈,3C象征的是我们团结打拼的三兄弟。”浙江万达汽车方向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伟递给笔者名片时,特意介绍道。三个C里外环绕,形成了酷似汽车方向盘的标志。

  在万达股份3C的标志里,隐藏了陈伟的用意。

  浙江万达股份,自1985年踏入汽车转向行业,正式成立于1996年,主要生产各类转向器、转向管柱系列产品。它出生于萧山一角,如今俨然成长为中国汽车转向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配套大众集团、上汽通用五菱、一汽集团、二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国内外各大整车企业,并出口美国哈兰、美国英格索兰等公司。

  36年来,陈伟始终记得三兄弟创业打拼的初心,矢志坚守在万达股份的经年发展中。他坚持用产品说话,专注于技术、专注于品质、专注于时势。而他的这份专注,恰恰成为了产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技术与品质之路//

  陈伟成长于百废待兴,遍地是黄金的年代。而万达股份,亦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东风平地而起。

  20世纪80年代初,萧山的乡镇企业起名有个万字潮流。紧跟着这个潮流,便有了“万达”这一名字。最早的时候,万达股份做的是五金工具,年产量达到100万只,一度具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制造生产能力,成为名噪一时的“钳王”。

  五金工具虽做得顺风顺水,可这毕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附属价值低,机械化程度低,企业产生的利润也低。彼时,恰逢国家“七五”计划发布,国家政策的导向彻底启发了陈伟,“我们察觉到要转型,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转变。”于是,身为技术派的他下定决心,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不能光靠机遇,还得靠核心技术。

  1985年,万达股份开始生产第一批转向机。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一个产品从研发到市场化的过程是繁琐且艰难的。“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我们做这个产品要先向浙江省杭州市汽车工业协会申请,得到他们的审批。”得到审批后,万达股份从一汽集团、二汽集团挖来专家,从零开始研发产品。

  下一个阶段是销售。一开始,许多汽车企业不敢贸然尝试万达股份的产品。对于这一点,陈伟早有心里准备,“每一个潜在的客户都是万达股份的希望,我们采取上门推广的办法,一点一点争取路试的机会,终于用产品打动了他们。”

  于产品,技术是本,品质是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始至终,打造“品质零缺陷”的产品被陈伟视作企业发展的核心,“其他都是辅助,产品的品质是万达股份走到今天、走向未来的核心力量。”

  对面向国内市场的一众主机厂来说,综合产品品质、价格、售后服务等要素,万达股份的产品在国内自主品牌中遥遥领先。从数据上来看,万达股份每年的三包费用均有10%~20%的下降,直接证明了产品品质的提升,赢得了各大主机厂的认可。“拿一些产品举例,我们做到了三年或者十万公里的品质保证,三年不出质量问题。”

  为了构建完善的产品基地,万达股份建立了芜湖万达股份、柳州迈帝隆、杭州迈帝隆三个子公司。由于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领先,万达股份主持、制修订了6项行业标准,行业地位突出。

  产品的技术与品质是公司最好的宣传。以主导产品转向管柱为例,万达股份自主研制开发的各类吸能转向管柱突破了国内四向可调吸能转向技术,提高了操纵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

  目前,主导产品核心技术已拥有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35件、软件著作权5项。企业已开发轻型车、重型车、客车、商务车、轿车用转向器、转向管柱达50多个品种,产品配套一汽、二汽、一汽大众、奇瑞、上汽通用五菱、江铃、吉利、等国内主要汽车公司。

  这些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突破带动了转向行业吸能、可调技术的创新性发展,改变了以前仿制国外产品的局面。系列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获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优秀奖、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等。

  种种荣誉和成绩见证着万达股份以产品为中心的扎实行动。它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着,这些年,通过参加各种国际展销会,万达股份的产品也开始走向国际,向全世界的汽车行业展示企业的实力,为国内汽车产业的腾飞注入强大推动力。

  而今,万达股份的产品已经走向了美国、伊朗、俄罗斯,更大的版图也等待着陈伟和他的团队一起去开拓。

  //运时代之势//

  长期以来,万达股份在技术和品质之路上的精心打磨,使它成为了注重自主研发,第一时间把握市场趋势的磐石。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衡量汽车产品的碳排放量已成为行业共识和国际准则。纵观全球汽车产业,各国家及地区近年来相继推出了愈发严苛的汽车碳排放标准,推动汽车产业向电气化转型。

  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象征低碳、环保的新能源企业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国内对于乘用车的碳排放政策也逐步趋严,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低碳汽车成为了汽车产业的“新规则”。

  趋势之下,万达股份应势而谋、顺势而为,生产重心渐渐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向系统靠拢,来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万达股份每年将销售额的3%用作技术创新和研发的专项基金,通过几千万的投入,全力以赴开发新的产品,“我想在三年内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成国家级技术中心,五年内建设成为中央研究院,让万达股份真正成为中国转向系统产品的专业研发、生产基地。”

  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组2名专家对万达股份进行了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通过三天的现场检查和考核,评审组认为万达股份试验中心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满足CNAS认可要求。

  2016年11月,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经信委和浙江省财政厅共同发布“2016年第二批新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名单”,万达股份的“浙江省万达汽车智能控制重点企业研究院”榜上有名。

  2017年11月,万达股份承担的萧山区产业发展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暨浙江省工业新产品鉴定会在公司会议室召开。专家组对公司承担研发的《电动四向可调转向操纵机构关键技术》及公司开发的省级工业新产品《RF10转向管柱》进行了会议评审,听取了产品试制和技术总结、产品检测、科技查新和用户使用等报告,查看了产品样件,一致认定公司所开发的产品相关技术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陈伟不无骄傲地表示,“我们自主研发的电动转向器目前是国内最早实现产业化的无刷电机的电动转向产品之一。”万达股份的电动转向器率先突破了基于无刷电机的转向控制技术、蜗轮蜗杆自动补偿关键技术,满足了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的节能环保需求。

  在无人驾驶领域,万达股份亦有探索。随着智能交通、自动驾驶汽车、共享经济已经从概念变为现实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陈伟亦是抓住了风口。

  陈伟表示,汽车转向系统的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作为企业不能仅仅止步于概念的层面,要把智能化转型作为可用、可推广的技术,踏踏实实地去研发。智能化的转向系统是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对车辆安全、稳定的控制。

  组建团队、进军自动驾驶,对以转向系统为核心产品的万达股份来说是技术积累、产业升级的机会,也是万达股份一直在努力实现的使命。陈伟透露最新的产品研发动向,“按照既定的打算,适应无人驾驶辅助系统的‘线控转向’将在今年年初进行验收,这是面向未来的产品。”另外,万达股份是国内为数较少的实现系统化、模块化系统产品供货的专业厂家,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以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吸能转向系统和智能转向系统为核心完善产品系列,成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专业厂商,这正是万达股份面向未来的路径,也是万达股份的新动能。

  //尽人才之能//

  品质之于产品,恰如人才之于公司。陈伟始终秉持“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 企业价值大于个人价值、 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这一价值观,让万达股份结满了累累的人才硕果。

  2016年7月,万达股份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的首位博士后张玉玺出站报告答辩会举行。2017年2月,万达股份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培养的首位博士后金智林开题评审会召开。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术精湛、勇于开拓创新且忠诚度高的人才团队,是打造更优越产品强而有力的后备军。

  目前,万达股份已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汽车智能控制重点企业研究院、技师工作室四位一体创新体系及万达特色涵盖技能操作型、技术研发型的金字塔式的人才队伍结构。

  博士后工作站是万达股份四位一体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使其成为了万达股份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已先后突破了循环球电动转向控制、EHPS电液转向系统等战略性产品的关键技术,推动了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陈伟来说,公司的1100多名员工都是万达股份的财富。对于一线工人,陈伟没什么架子,他喜欢去车间里,跟工人们聊聊天,既关心厂里的情况,也关心员工的生活。

  让陈伟倍感幸运的是,有几十多个人,从创业初期开始,一直跟随在陈伟身侧。据了解,万达管理团队和检验技术团队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员工比例高达90%。为了回馈这种信任和支持,陈伟推出了一个制度,对于在公司工作30年以上的员工,在退休后给予每年体检,并发放年终礼品。“我的力量有限,但这是我能做的对退休员工的关怀,也是自己的一点心意。”

  现阶段,青年干部的缺乏是万达股份人力资源的一个薄弱点。于是,陈伟确定了轮岗制度,使得青年员工能得到多个部门的历练,从一线实践中加深对公司的认知,实现企业生涯的快速成长。

  此外,为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万达股份通过开展素质拓展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打造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团队,同时开展多项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日常生活,营造“和谐精进”的企业工作氛围。

  同时,陈伟十分注重仪式感。通过竞聘晋升的人员会在万达二楼党群工作室举行就职宣誓仪式,“坚决执行,不找借口”是所有竞聘晋升人员的共识,是他们对公司发自内心的承诺,表现的是拼搏向上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自尊。庄重的宣誓仪式,赋予了工作特殊的意义。陈伟作为领航者,他明白员工的蓬勃朝气、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不但产品要创新,人才的管理也要创新。万达股份30多年的研发及管理经验,给了陈伟迎接风浪,稳健经营的信心。每每面对严峻的形势,陈伟表示,要严抓管理、抓品质、抓成本,“我希望通过管理创新,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用管理来出效益。”

  同时,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万达股份工厂内部的机器换人正处于下一阶段的明确规划中。2015年,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机器换人”先进装备推广目录中,万达股份即在列。陈伟介绍道,“在智能制造改造提升方面,万达股份对政府、行业的相应非常迅速,公司在智能化改造投资不少于500万元,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机械化的痛点有很多,包括设备更新、产品更新、设备维护保养等,但这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接下来,陈伟希望用三年时间,深入推进机械化的平台化和标准化建设,用先进装备助推先进生产力。

  现在,或许这个3C,我们又能赋予它新的解释了。它可以代表产品、代表创新、代表人才。企业行稳致远的道路是坎坷的,但陈伟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坚守,他将继续带领着万达股份谱写零部件行业的新篇章,孜孜不倦,源源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