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朝玉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通过开展井楼油田稠油热采地面保干工作,降低注汽管网散热损失,现场实施管线保温10.2千米,减少注汽管线散热损失量1491千瓦,节约浪费蒸汽费用181万元。
采油二厂高度重视热采地面保干工作,积极推进注汽系统保干改造,去年组织完成了井楼、新庄南三块等4条注汽干线气凝胶保温的更新,以及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改造,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年节约运行费用360万元。
稠油热采主要依靠注汽锅炉生产高温高压蒸汽,通过注汽管线、井口设备、井筒传送到目的油层,最后在油层中蒸汽能量传递给原油,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其流动性,将原油开采出来。
●图为采油二厂员工取样化验锅炉蒸汽干度。
“蒸汽干度是影响稠油热采开发效果的首要因素。”采油二厂生产负责人介绍,注汽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热能损失,而这些热损失都会造成蒸汽干度降低。
该厂从锅炉到地面系统开展了一体化的降低热损耗技术攻关和配套措施,推广应用了集中控制、余热利用、管网保温等节能新技术,全过程保证注汽干度,使注汽系统热效率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满足了稠油热采开发的需求。
采油二厂共有注汽干线97条,长度79.9千米,注汽支线1425条,总长度233.5千米。这些管线平均使用时间15年以上。地面系统保温工作包括注汽管线、井口、阀门、支架等。经过检测,保温层损坏严重,管件保温效果差,注汽系统全程散热损失大,造成干度降低;管道投运年限长,腐蚀加剧,存在安全隐患。
该厂通过开展地面保干技术研究,摸清导致热损大的主要因素,对腐蚀严重的注汽干线进行更换,对保温层损坏严重的注汽干线更换保温层,通过优选管道保温材料、研制并应用隔热性管托、改进井口保温箱结构等措施,有效解决注汽管网散热损失大的问题。实施后,降低了燃料消耗,提高了注汽干度,提高了稠油开发效果,实现了注汽管网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该厂在做好地面系统保干的同时,充分利用使用天然气作为锅炉燃料的优势,开展锅炉提干提效工作,实施锅炉余热利用改造工程,计划实施6台锅炉,目前已实施4台,均见到良好效果。新庄油田10号注汽站一台锅炉实施余热利用工程改造后,锅炉排烟温度由234摄氏度降低到120摄氏度,热效率由87.39%提高到92.91%,生产1吨蒸汽消耗天然气量由70.32立方米下降到65.75立方米。
目前,该厂正在开展锅炉排烟梯次利用,用余热为掺水系统加热。实验结果表明,可将烟气余热由120摄氏度降低到50摄氏度,掺水系统水温由44摄氏度提升到63摄氏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热能利用率。
按照稳步推进注汽系统全程保干专项规划部署,经过多次技术调研、现场试验和讨论研究,目前已初步完成了《采油二厂注汽系统全程保干专项规划》和《气凝胶保温施工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后续将稳步推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