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华东周刊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王水福:勤奋+智慧=未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编者按】由杭州文广集团、市工商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国资委、市投促局主办,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杭商传媒承办的第五届杭商国际化创新论坛,4月8日在杭州电视台举行。西子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作了题为《勤奋+智慧=未来》的主题演讲。以下是王水福董事长的演讲实录,本文在发表前已经经过演讲者审阅。

1.jpg

  感谢大会对我的邀请,很荣幸有机会和年轻的杭州企业家作交流,今天我想用我40年的创业历程分享三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用世界发展的眼光看杭州,见未来。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可以说奇迹般地走过了上半场,这得益于现代贸易的全球化,尤其是我们加入WTO之后,中国产品向世界各地迅速渗透,杭州是这种变化的缩影和标杆,多方面指标应该说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回看40年前的杭州,1981年,我刚创立西子电梯厂的时候,那时候谈不上什么叫科学管理,也不知道什么叫精益制造,只有“以厂为家”的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当时有句话,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因为我是农民子弟,没有上山下乡,在农村拼搏也很幸福。

  然而,过去还能凭借苦干成功,因为那是短缺经济的年代,满足市场需要即可,所以我们的电梯锅炉过去不愁卖。但是未来不一样了,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杭州的企业已经从西湖时代走向了钱塘江时代,驶向了太平洋,风浪不一样,机会也不一样。我们的产品也从满足市场的需要,转变为引领市场的需要。因此,我们要走向世界的市场,转向高端的产品,服务高端的客户。

  西子这十几年在高端制造的路上,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比如航空零部件、核电锅炉设备、盾构机、光热发电储能技术等等,我们希望打造世界灯塔工厂,为实现高质量基础上的高增长而奋力奔跑。

  第二点,勤奋+智慧=未来。

  从现在开始,机会将越来越公平,法制和法规也越来越完善,社会告别了野蛮生长期,开始向精耕细作、价值取胜的时代发展。如果说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大家靠的是“机遇+勤奋”就能赚到钱,那么中国经济的下半场,大家要靠什么赢得未来呢?在西子智慧产业园有一颗1200岁的橄榄树,树前的牌子上我写了一个公式,今天分享给各位杭州的企业家。这个公式是:勤奋+智慧=?我的答案是“赢得未来”。

  首先是勤奋。淘金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炼金的时代,需要更多的付出。中国经济的增长,正在从资本驱动,转换成运营驱动。跑马圈地时代的结束了,接下来我们须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那么什么是运营呢?就是精细化管理,拧干毛巾上的最后一滴水。这是一份苦差事,对企业家来说,“996、007”可能都不够,没有人能轻轻松松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过去的杭州人很安逸,所以我们有楼外楼、山外山,很容易让大家有小富即安的心理。现在的杭州,数字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比如阿里、海康、网易、大华等,靠的都是不断拼搏、锐意进取。我们这40年,也是这样,持续奋斗,持续学习,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这就是我们长期持续发展的“西子精神”!

  当初我不懂电梯,凭一张图纸进入电梯行业,进而成为行业佼佼者;当初没有航空制造基础,却成为C919大飞机9家机体供应商之一,成为空客、波音、中国商飞等世界几大航空公司的供应商;3年前,我引进华为背景的咨询团队,对西子旗下的杭锅集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树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明确了“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的逻辑,创造了显著的变革成果。其实华为的秘诀也是吃苦耐劳,与杭州数字化IT行业的成功企业的“996、007”一样,这些都和鲁冠球、冯根生、沈爱琴等老一代企业家,在四五十年前创业时以厂为家、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

  当年工厂距离我家虽然走路只要5分钟,但是我的父母一年很难见到我几次,他们抱怨说儿子卖给了工厂,其实那时候一年也赚不到500块钱。在座的年轻企业家们,你们想成功就要肯吃苦,因为现在同台竞争者都是有文化、有知识、有抱负、有国际视野的人,如果按部就班、不肯吃苦,是没有未来的。大家记住,创业就是要过五关斩六将,熬过人生中最黑暗痛苦的时刻,是你成为强者的必然选择。

  说完勤奋,再讲讲智慧。今天的竞争需要企业家用全球视野提高站位,加强战略谋划与创新能力。我认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国运到了!这场疫情的爆发加快了中国落后产能的淘汰进程,同时也倒逼我们加快创新步伐。很多“卡脖子”技术,也成为我们创新的机遇和动力,杭商企业家们要担当起社会重任,用杭商精神解决“卡脖子”难题。与此同时,通过高端服务助推城市化进程,通过“蓝天白云”事业,为“30·60碳目标”做出贡献,以上也是西子未来发展关注的产业方向,也是我们在座杭州企业可以把握的机会。

  我们西子制定了以“高质量基础上的高增长”为目标的十四五战略规划,大力实施精益品质战略与创新合作战略。总之,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经济的下半场,主要靠“产品+内容”的创新,靠新经营、新模式、新渠道赚钱。路走对了,才能更多地涌现出风云中国经济下半场的新锐杭商。

  创新不能只是自己埋着头的关门创新,而是要发挥全社会智慧和奋斗者力量的开门创新。我们和浙大、西交大、上海交大等高校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创新,和外部专家也实行合伙制,来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点,要成为长寿企业、百年企业。

  日本有企业存活了1300多年,西子今年40岁了,我今年66岁了,是老一代杭商了。作为过来人,我给在座各位分享一句话:慢慢走、稳稳走、不停走,不出几年你会发现,你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这也是我40年创业发展最重要的感悟。

  上个月,财经作家吴晓波曾问我体育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有什么区别。我的回答是,体育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企业家精神和体育精神一脉相承,还需要再加一点,活得更长久。做企业就是一场长跑,我们人人都是长跑运动员,我跑了40年,才跑完上半场,未来还要继续跑,和大家一起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年轻人发挥你们的勤奋和智慧,西子愿意和大家共同分享40年的制造技术、管理经验与资本投入,让我们联合创造美好未来,为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李 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