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王建明:动力大王的传奇故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企业家自述(长篇连载之十五)

  如何对待推进和把握技术进步的主体力量,围绕这个问题玉柴领导在1985年提出过一个新时期建设者的价值观念,叫做“尊重、爱护、发挥、发展”。“尊重”的核心是承认价值,承认每一个建设者的长处和贡献;“爱护”不仅有传统的含义,不仅是关心和严格要求,还要通过环境配套、文化艺术配套来解决满足多层次多类别需求的问题,这样的爱护不仅能凝聚职工,还能间接提高职工素质;“发挥”是人尽其才而用;“发展”是指人才与智力的开发,我们的基本方针是为每一个阶层的发展提供机会,为每一个岗位的攀登创造条件。此外,我们大力倡导强者的风尚,进取的风尚,竭诚的风尚和求实的风尚。这些价值观念和风尚倡导吸引了人,调动了人,在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png

2.png

  四、技术进步的两项配套

  这两个必具备的配套是管理配套和企业文化配套,否则再好的装备、再好的产品设计、再好的技术水平也不能转化成为好产品、高效益。

  玉柴的管理配套分两路走,一路是反复探索、反复实践、反复总结的以质量保证、质量监督、质量责任制为中心的常规管理;一路是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的大型模拟或叫大型现代化管理试验。

  常规管理的“一个中心、三个反复”为玉柴带来了跟得上的效果,6年来不管产量是一翻二、还是一上三,工厂的主导产品质量始终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为工厂效益35倍的增长提供了牌子可信、质量可靠的保证。

  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的大型模拟又是起始于工厂几乎毫无实力可言的1985年初,工厂耗资60万元,9台微机联网辅助全面质量管理。在准备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了一支近20人的专业队伍,同时摸出了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步子。“七·五”是模拟,“八·五”的设想是整个企业实现以小型机为中心的三级联网全面辅助管理。

  玉柴的企业文化配套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把对技术进步的追求融于企业理想、企业抱负和企业精神之中,使技术进步具有更丰富的含义、更充实的内容和更坚实的理想基础。

  玉柴的企业理想和抱负就是要把工厂建设成为一个水平高、批量大、品种多、覆盖面广的动力机械与行走机械的生产基地,就是要争当我国中南部两项文明高度发达的典范。

  玉柴的企业精神是“顽强进取、刻意求实、竭诚服务、致力文明”。

  国家要有魂,民族要有魂,企业也要有魂。企业之魂就是理想、抱负和精神。技术进步和其他行为一样是要有依托的,把握这个行为的队伍是要有信念或信仰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这些就会矢志游移,难以实现目标。

  玉林柴油机厂追求技术进步,也受益于技术进步。总结过去,一个概括性的感受是:比追求目标更重要的是确定目标,比确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坚持目标,比胆魄、胆识更重要的是实施意志。我们玉柴人将在总结自己、学习别人的基础上争取“八·五”更大的技术进步。

  娴熟六项基本功见效质量大整顿

  ——在全厂党政一把手“产品质量大整顿”会上的讲话

  (1990年9月14日)

  副科和副科以上的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我们厂叫干部,和普通员工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他除了需要实现各种要求外,还需要对别人提要求,或至少需要参与制定对别人的要求。那么他应当具备哪些起码的本领呢?我看要有这样六条:

  第一条是要说清楚要求。你是指挥官,你要带兵打仗,要做出成效,就一定要能够说清楚要求,这是最起码要做到的。何谓“清楚”?一为不含糊、不矛盾,二为听得明、看得懂,三为正确无误、堪经推敲。何谓“要求”?是指目标、方针、计划、标准、措施和所有的日常工作指令。请注意,这里说的要求包括各种不同的分期、范畴和层次,如长期、中期和近期,年度季度和月度;如宏观范畴和微观范畴,管理标准范畴和技术标准范畴;如决策层、执行层和工作层。何谓“说”?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让你的已经“清楚”的“要求”被所有有关人员都了解、都掌握。如果把企业内部机制分为六大类,这一条要求可对应企业的目标机制。

  第二条是要使绝大多数职工愿意达到要求。这一条用俗话来讲就是你的手下愿意为你卖命。靠什么?靠你邪门歪道加高压?靠你打击报复穿小鞋?职工可以暂时沉默,爆发之前也可以坐班出工时,但绝不会为你出创造性的成效。最终,你在生机勃勃的玉柴无法立足。实际上这一条讲的是对干部的基本品德与基本工作方法的要求——要廉政,要公平,要民主,要爱护、要给职工以安全感,要使职工心情比较舒畅。这是激发和调动职工潜能,迸发职工建设热情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条件。这一条要求可对应企业六大机制中的民主机制。

  第三条是要使每一个岗位的职工懂得如何达到要求。从微观来讲干部要保证职工三项技能过得硬,一是岗位质量技能,泛指全员;二是岗位操作技能,指生产人员;三是岗位管理技能,指管理人员。如何保证?培训、考核、专教、互教、竞赛、奖惩、升降、淘汰等等只要有效,各种方法全上,各种兵器全用。请注意我在上面用了“保证”二字,不是“组织”而是“保证”。这一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企业对你要的不是过程,而是成效。要特别提醒的是在标准新增或标准变更的时候忌犯想当然的错误,千万不要假设别人已经懂得,一定要实践证明别人已懂。从宏观来讲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对员工提高与再提高的培训计划。既有战略性的中长期计划,也有战术性的短训安排。这一条可对应企业的教育机制。

  第四条是使每一个岗位的职工能够达到要求。微观是专讲条件的。生产力三要素人、工具、劳动对象缺一不可,全齐备了才能出东西、出成效。干部是干什么的?是保证齐备三要素的。首先要保证人员具有必要的生理条件和心态条件(技能条件已有专述),其次要保证装备工具齐备合格,第三是要保证有上工序正常合格的流入。宏观是讲投入产出的。发展目标确定之后,决策层和执行层一定要以最少的投入确保目标实现。因此,这一条可以对应企业的投入机制。

  第五条是使每一个岗位职工必须达到要求。这是讲纪律讲责任的。前四条都有了,就要借用恩格斯的《论权威》了,就是那一句话:“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为什么?因为我们这里是大生产,为了对用户和公众负责必须实行严格的纪律。干部必须保证各种类型的责任制完整、齐全、合理,必须保证这些责任制具有奖惩合理、赏罚分明、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积极作用。本项要求可以对应企业的责任(分配)机制。

  第六条是集思广益,反复检讨,周而复始,完善要求。这一条是讲零起点哲学的,讲事物的运动,讲完善的相对性和不完善的绝对性。工作不达标当然要检讨、要重新努力;目标实现状况好也只是意味着完成了无数个循环之中的一个循环,即应着手做的事情是把目标升级,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只有这样才会收到不间断的、螺旋式上升的成效。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的资格有多老,不管你的管理能力或专业能力有多强,不管你的学识有多高,你如果要事业连续兴旺,你就必须遵循这一规则。本条可对应企业的反馈机制。

  (此文系本报整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