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炸机”成日常,无人航拍器该管管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诸特立 编辑

  “不好了!炸机了!”昨天清晨,伴随着旁观者的叫喊,一架无人机跌入长春桥边的太湖中。据一些无人机爱好者微信群的统计,今年赏樱季在鼋头渚景区发生坠落事故的无人航拍器已达百架,其中两成左右直接掉入湖中。无人机飞友们所说的“炸机”,泛指无人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坠落甚至坠毁的飞行事故。(3月29日《无锡日报》)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及价格的跳水,无人机也逐渐开始从高端设备日益变得亲民化,普通民众购买一台无人机过把“飞行员”的瘾门槛已经相当之低。于是乎,在各类景区、各种大型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大量无人航拍器在盘旋。

  毋庸置疑,无人航拍器在视野、角度等方面的优势,常规的手机、相机拍摄确实无法比拟,广大飞友,特别是摄影爱好者希望拍出更多高质量的大片可以理解,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大量无人航拍器的使用,尤其是在狭小区域内短时间大量集中,却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飞友及管理部门不可掉以轻心。

  此前无人机黑飞影响航班的正常升降,甚至对军事训练造成干扰的案例屡见不鲜。而鼋头渚景区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仅今年发生坠落事故的航拍器就已达百架。这些坠落的无人航拍器,不但可能对景区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对景区的设施也会造成损伤,即便是坠入太湖之中,无人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中含有钴、锰、镍等重金属物质,电解质和溶剂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还会对太湖水质造成影响。

  从媒体报道来看,遭遇“炸机”威胁的显然不止鼋头渚景区一家。可见“炸机”成日常的无人航拍器是该管管了,否则就可能带来更大范围、更加严重的危害,这绝非危言耸听,与此相关的教训可谓历历在目。当下虽然无人航拍器越发普及,但真正拥有驾驶资质的占比却相当之低,大量发烧友属于“黑飞”状态,再加之缺乏专业的培训,因而这类人操控的无人航拍器就等于一颗颗悬在半空中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机毁人伤”的风险。

  无人航拍器的购买门槛的确变低了,但管理的门槛却不应该降低相反还要变得更加严格,否则只会造成无人航拍器的泛滥成灾。一方面要提高无人航拍器“准飞”标准,让拥有相应资质的人去操控无人航拍器,而不是无论谁一时兴起都能参与一把;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对“黑飞”行为的监管与处罚力度,形成震慑效应。只有把管理工作做好了,无人航拍器才能呈现出更多精美大片,而不是成随时坠落的“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