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看谁先成为帕米尔高原的雄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山地一队在帕米尔高原上以“练兵即实战,首战即决战”的心态,积极开展工作

1.png

●战鼓雷雷,勇往无前

  ■ 张野 段毅 文/图

  3月31日,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山地一队承接的2021年度塔里木盆地乌泊尔线束地震采集项目,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准备工作。测量工程中心四队的员工在帕米尔高原上以“练兵即实战,首战即决战”的心态,积极开展测线布网、障碍排查等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云长征开启新征途

  本该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奈何帕米尔高原的天气变化很快,26日的一场暴风雪,温度陡降到2-4摄氏度,整个山体覆盖的积雪达到了10-15厘米的厚度。

  “从来都是计划不如变化快,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对施工的影响,最近很多党员同志都在铁人先锋平台上参加云走长征的活动,那时的先辈们能够按照制定好的计划和路线走吗?不然哪来的湘江血战、四渡赤水?何况测量工作本来就是整个物探工序的先锋,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山地铁军精神,就要做尖兵中的尖兵,刀锋上的锋刃!”党支部书记李剑慷慨激昂的话语,鼓足了大家的干劲。

  山依然陡峭,崖依然险峻,路依然崎岖,就在这高原之上,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握手成拳,你进高山我入冲沟,“队友,咱们看谁先成为帕米尔高原的雄鹰!”

  笔者跟着党员突击队,一路上我们所见的除了厚厚的积雪,还有薄薄的冰层下潺潺流动的清泉,人从上面踩过去,“嘎嘣嘎嘣”的冰凌破碎声与“咯吱咯吱”的积雪声此起彼伏。

  据同行的测量班长李路介绍:“项目施工的区域位于天山南麓与昆仑山过渡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工区中部和南部山体高大,地面坡度大多在40°以上,海拔在1960-3620m之间,属于高风险-极高风险施工区;青年突击队去的地方在克孜勒苏河冲沟附近,那里两岸陡峭,断崖林立,特别是河南岸地段,海拔在1600m-2700m,平均坡度37°,相对高差950米。”

  我们到达目的地要翻越4道冲沟,从海拔1900米攀爬到3600米,虽然直线距离只有2公里,但全部都是向上攀爬的路程。

2.png

●你进高山我入冲沟

3.png

●进行登山前的安全交底

4.png

●砥砺向前,踏冰破雪

  遭遇雪山路

  操作手骆廷是个健谈的人,自诩在新疆干了近10年的时间,已经算是半个新疆人了,什么情况没有遇到过?一路上都在给我们普及雪地行走的小技巧。“尽量沿着踏破的冰层走,积雪下看不见突出的岩石,容易造成崴伤或者被坚硬的骆驼刺根刮破鞋,鞋子和裤脚处最好缠一圈封口胶,但绝对不能包到鞋底去,不然走路容易打滑。”

  然而这个所谓的“地道”新疆人,还是没有摆脱埋在雪层下、防不胜防的这些“埋伏”,走到山脊的时候,捆绑裤脚的封口胶被刮得支离破碎,走起路来反而更不方便,无奈,他只好去掉这些累赘。

  趁午后太阳最炽热的时候休息,大家啃着干粮,喝着用体温烘热的矿泉水,把湿漉漉的胶鞋和裤脚拿出来晾一晾。

  不同于南方地区穿越沾满露水的草丛那种感觉,脚在鞋子里面不光被浸润得皮肤泛白,还有种被放在冰上面失去知觉的感受。我们不敢大意,稍稍休息了一会就又开始匆匆赶路,只有运动起来,哪怕是稍微感觉得到麻木,也觉得是一种享受。

  老班长迎接新挑战

  青年突击队那边也绕过了克孜勒苏河,在一片雪松林中休息的时候,许强正兴高采烈地捧起一把雪来搓脸,来自云南的他很少见过这么厚的积雪。

  “用雪搓脸可以促进毛细血管循环,有减轻疲劳和增强意识的作用,这是我在网上学到的。”

  “可别,HSE培训说过,那只能短暂的让人清醒,其实是身体在提醒你外界气温太低了,需要做好防冻的准备。”

  一旁的测量班长马宁赶紧提醒他。

  马宁带领的这个青年突击队大多都是第一次来新疆施工的人员,测量标识在雪地该怎么埋置、质量安全该如何执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等,都要他去操心过问,他也乐此不疲,用自己的话说“都是为了工作更好的开展嘛”。

  这里已经临近永久性雪线带,按照施工设计要求,需扒开雪层见到地表,然后把雪球揉成冰团在周边摆放整齐,还得堆垒起一个高约30公分的雪堆,插上标记后才能算一个测点正式完工。

  工作流程不算复杂,一旦开始测量施工,他们平均一天要完成约200个测点,预计每天要在雪地里面行走5公里以上,或许雪中漫步看上去很美,但在松软雪地、雪坡上走的时间长了,又不容易判断地形及路面的情况下,不仅潜在安全隐患增多,对身体的耐力也是极大的考验。

  项目预计正式全面启动的时间快到了,隆隆战鼓和号角声已隐约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