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新政 朱则荣 杨谨蜚 著
2.1品牌协同主要心理契约形式
心理契约是保持企业内外平衡的关键因素,也是产生协同的基本条件,主要的契约包括:
品牌领导层契约:品牌领导层成员之间实现的默契,保障了企业重大品牌变革的最大成就,在品牌重组、组织重组、管理重组方面达成快速一致的有力行动。不稳定的心理契约将导致品牌战略的实施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来自各个不同领导层成员之间的干涉、阻挠、意见不一致将打乱企业品牌战略的节奏,拖延市场决战时机,使品牌建设过程变得冗长无期。
品牌骨干人才契约:企业品牌骨干人才的频繁流失,是心理契约不稳定的重要表现。企业与品牌骨干人才之间的心理契约突出表现主要是:对人才的看待标准,在不同情况下,企业对人才的看待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企业重视学历背景,有些企业则高度重视能力,因而人才只是一种特定资源,在不同的企业是不相同的。
品牌员工心理契约: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能力是否与贡献成正比;企业对人才的尊重程度,企业对人才的配套支持;企业创造环境,尊重知识创造,是否鼓励冒险精神。
品牌供应链及经营网络心理契约:企业对供应链的质量、研发、交付方式等要求,将转变为所有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供应商知道该为一个企业的品牌提供什么等级的质量、做工、材质的原材料及配套件;品牌经营网络也知道在经营过程中向客户如何解释这个品牌、推荐哪些品牌特性、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轻微的采购腐败也会导致品牌与供应链之间的心理契约失去平衡。
品牌用户心理契约:品牌与用户之间同样存在某种默契,特别是常客户(品牌的固定消费族群)最清楚一个品牌与另一个品牌之间有什么不同,他们依赖于品牌所诠释的某种特性,并极力向新用户推荐这种特性,他们发自内心的且相当清楚如何排斥同类品牌,并将这种识别方式传播根植给新用户。
3品牌战略协同
战略协同包括了多种形式,典型的协同是多家企业出于共同竞争市场的目标,共同一致成立协同联盟企业、战略联盟协同和战略合作协同。
典型的战略联盟协同例子是日本的产业组织联盟,和松散的联盟有所不同的是,日本产业联盟之间形成了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协作的特点,在产业联盟的战略层面,产业联盟统一成立运营委员会,实现统一协商。所有参与联盟的企业之间组合成一个规模很大的“超级虚拟企业”,各联盟企业按分工不同只严格从事生产或经营工作,企业都只发展自己的主业核心业务,相当于联盟中的“工厂”,对于其他附属业务都交由协作厂来完成,如日本钢铁企业的产业联盟就相当具有特色。
战略性技术联盟是全球企业战略协同的重点形式,一些企业联合起来研发技术标准,形成紧密的技术研究和许可联盟,共同从全球市场中获得丰厚的技术许可收入。特别是日本企业对技术研发强调一致合作性,且对技术许可非常敏感,典型的技术研究和许可联盟是日本汽车电池技术研发联盟,汇集了全日本各个汽车厂商、汽车电池研究机构的精英,一致共同突破汽车电池技术。6C联盟是最初由日立、松下、东芝、JVC、三菱电机、时代华纳共六大技术开发商结成的专利保护联盟,曾以向全球征收DVD专利许可费事件而闻名世界。
维萨卡、万事达卡、运通卡、中国银联等致力于连接技术中间商,通过为金融机构、政府、企业、商户和持卡人提供全球性的技术连接服务而形成紧密技术协同的解决方案机构。维萨卡(VISA)卡在世界各地2900多万个商户交易点可以受理,能够提供在180万台自动提款机上提现金的服务,全球流通的Visa卡超过18.5亿张。美国运通卡开业时,签约入网的商户便超过了17000多个,以及美国旅馆联盟的15万卡户和4500个成员旅馆加入。连接技术联盟今后也是一种主要的协同企业形式。
松散技术标准联盟和技术支持机构则以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为代表,AIAG是由北美最大的三家汽车制造企业(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联合成立,联合致力于汽车标准技术的发展组织。而全球或局部区域的W3联盟、宽带联盟、WAPI产业联盟等以及ISO、IEC、国际民航组织、ICANN、标准普尔、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科学引文索引SI、美国化学文摘等技术联盟型或技术支持公司也是一种战略联盟的重要组织形式。
3.1战略合作协同
战略合作协同包括战略合作单位、战略市场合作等多种形式。
出于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目的,一些企业自发组成协同企业,每个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共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战略合作联盟通常以核心部件的研发技术为中心,例如汽车厂商与世界一流的发动机品牌制造商、齿轮品牌制造商、车桥总成品牌制造商、车身品牌制造商等组成相当紧密的战略合作联盟,跨越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集成,形成一个强品牌矩阵。一流的芯片品牌制造商、计算机操作系统OEM品牌商、内存品牌制造商等也会组合起来,形成同样的强品牌矩阵。
由于各协作企业,都专注于各自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任何一个产品都可能因多种战略性关键技术和品牌竞争优势的组合而发展成为一流的产品集成,从而大大提高市场核心竞争能力,每个品牌自身的用户也会自发形成并相互影响,从而大幅提升品牌竞争地位。
战略市场合作的协同,则主要出现在针对同目标市场的不同品牌之间的联合,以品牌市场合作、品牌捆绑销售、品牌联合推广等形式存在,品牌协同的重点在合作经营市场、减少营销成本及实施双向渗透营销。
无论何种形式的战略协同,都应建立在协同一致的协同企业管理上,只有协同各方保持高可靠性市场服务,高度动态协同同步,才能发挥最大管理和市场运营效果。
只有更紧密的一致性协同能够产生更长远的战略价值,例如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双方组合为大规模虚拟的协同企业,以共同开辟、分享市场份额为目标,建立战略上的互补性,未来的零售商必然是设法占据优势市场,试图在专门或特定商品中获得更大利润,而非继续扩大日用百货的产品结构。零售商与供应商可以协作,如共同发展价值数十亿元的护发产品部门;例如双方进行研究调查,针对老龄化和更多样化的人口,共同改变饮食消费结构。
3.2战略协同的组成形式
战略协同的形成存在各种可能形式,其主要包括产业价值链协同、核心竞争力协同、产品核心价值协同、联合竞争协同和多元协同等。
产业价值链协同,基于产业组成结构,企业或投资机构可能扮演产业组织者角色,经由投资和协同优选产业链各环节的组合,如钢铁产业,可能包括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海运等整个产业链,产业组织者对整个产业链优势组合进行投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