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母婴室建设调查报告——以济南市为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山东财经大学 范晋宇

  一、背景分析

  自古以来,人类生儿育女,在婴儿成长的最初阶段,都是由母亲进行哺乳。在当今社会,女性承担着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角色,一部分人选择远离职场,从而逐渐与社会脱节;另一部分人选择过早结束孩子的哺乳阶段,于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更是不利。育婴的社会女性在这种母婴室基础设施缺失的环境下加倍地努力前行,有时甚至还会得来嘲讽与不解。

  实际上,母乳喂养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减少孩子生病,还利于母子情感交流,促进孩子情商发育。世界卫生组织鼓励母乳喂养到2岁或2岁以上,提倡6个月以内最好是纯母乳喂养。2016年,在国家卫计委等10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8年年底,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配置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年底,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基本建成标准化的母婴设施。国家层面已将母婴设施作为公共场所设施建设的“标配”,说明母婴室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我国目前的母婴室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部分场所的确设有母婴室,但有的指示不清难以找寻,有的经常大门紧闭,还有的挂着母婴室标识却成了杂物房,这些“能看不能用”的母婴室,更让带孩子的父母感到尴尬。如何满足妈妈们母乳喂养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建设母婴室,哪些组织可以帮助母婴室的建设,这些都是急需考虑的问题。本文基于以上矛盾,对济南市的母婴室建设进行简单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二、调查分析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两种方式,来了解目前有关于母婴室的基本情况。问卷多为封闭式问题,问题类型包括单选、多选、填空三种方式。调查的对象选在济南市,无性别与年龄限制,所有济南市地区人员均可参与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走访了一些位于不同环境的母婴室(公园、商场、车站、母婴店等),共收回有效问卷125份,女性共有93份,占74.4%,男性共有32份,占25.6%。通过此次调查,主要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母婴室适龄婴幼儿增多,人们对母婴室的需求更为迫切

  要想了解母婴室的建设情况,首先需要了解各个家庭的基本生育情况,分析人们是否有加快建设母婴室的需求。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女性或者男性目前都已经为人父母,其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孩子的超过20%,如表1-1所示。根据后台词频统计,家中最小孩子的年龄都集中在0至3岁之间。由此说明,在如今二胎政策的影响下,很多家庭都有年龄较小的孩子,且未来还可能存在增长趋势,这些家庭在外出时都有可能会用到母婴室,可以说建设母婴室刻不容缓。

  表1-1 您目前有几个孩子

11.png

  2.我国母婴室普及程度低

  在掌握基本情况与背景后,需要进一步了解母婴室在该地的普及程度,本次调查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反映这一点,一是询问受访者是否了解过母婴室或其他公共母婴设施,二是询问受访者在外使用母婴室的频率(仅针对有孩子的受访者)。具体数据如下表2-1与表2-2.

  表2-1 您是否了解过母婴室或其他公共母婴设施

12.png

  表2-2 带宝宝外出时,您对母婴室的使用频率

13.png

  结果显示,36.8%的受访者(不论性别以及是否为人父母)表示自己从未见过母婴室,仅有不到30%的受访者用过母婴室。而在已经为人父母的受访者当中,41.79%表示从未使用过母婴室,比例高达一半,经常使用的仅有8.96%,这些都说明我国母婴室的建设还较为匮乏,目前普及程度还比较低,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母婴室建设供不应求,严重失衡

  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些商场或者购物中心的母婴室的环境大都比较好,而公共场所,如火车站、公园等地母婴室的环境相对较差,并且很难找到。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场所的母婴室的需求与建设情况,设计了如下问题: (见图3-1、3-2)

  数据表明,妈妈们最常带孩子去的地方是公园、小区等公共休闲性的场所,而母婴室却只是集中在商场,公共场所很难看见母婴室,这就会形成母婴室建设供不应求的状况,最需要母婴室的地方却是最缺乏的地方。因此,在建设母婴室方面,可以先把重点放在社区、公园等更受家长们青睐的公共场所。

  三、社会工作对社区母婴室建设的介入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发现,如今母婴室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改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母婴室建设的构想。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母婴室的原因

  1.必要性分析

  首先,社区里的妈妈与小孩本身就是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服务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如今的母婴室建设匮乏,妈妈们带着孩子外出十分不便,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为妈妈们建设一个整洁、方便的母婴室,将会极大地增强妈妈们日常生活的舒适感与便利感,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更多的妈妈们带着孩子到社区玩耍与散心。其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有着它独特的视角,可以为妈妈们建设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母婴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前期的调查与需求分析,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角度充分了解社区内妈妈们对于母婴室的需求,加入更多人性化的设计,建设一个真正被大家所需要的母婴室,这是其他从业者不容易做到的地方。综上,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必要的。

  2.可行性分析

  本文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母婴室的建设,是把地区限制在了社区内,而不是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一是因为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区是一个比较熟悉而且受控的环境,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也容易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二是因为在社区更容易链接资源,由于目前许多社区都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所设立的项目点,与当地的居委会等机构的关系也还比较密切,有助于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链接资源;三是如今已经可以找到一些社会工作者成功改造社区母婴室的案例,如佛山市南海区启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二宝家庭成长项目服务,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以减低部分风险性。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可行的。

  (二)社会工作者角色分析

  当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内的母婴室建设时,可以承担以下角色:

  1.服务提供者

  首先,社会工作者可以承担服务提供者这一角色。服务既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也包括提供心理辅导,还包括政策信息的提供。服务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在充分了解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社工提供的不是简单体力劳动,而是复合型服务,以便使受助者获得更大帮助。在参与社区母婴室的建设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跟进工作,从前期的调研,到后期的反馈,都是提供服务的过程。

  2.资源链接者

  其次,要解决服务对象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物品、劳务服务等。社会工作者并不是全能的,为了能够有效帮助他人,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联络政府有关部门、福利服务机构的负责人或同事、志愿者组织甚至广大社会群体,向他们争取服务对象所需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以解决问题。

2.png

图3-1您去哪些地方会经常带着孩子

3.png

图3-2您在以下哪种场所看见过母婴室

  四、小结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关注。一方面,女性在她们自己的位置上为经济发展与化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另一方面,女性还有着自己特殊的角色,她们绝大部分都会成为一位母亲。社会需要保障这些既身处职场,又兼顾家庭的女性的权益,完善母婴室的建设,尤其是社区母婴室的建设,保护妈妈们的自尊与隐私,呼吁更多的人尊重她们。

  参考文献

  [1] 田昊博,明司雯.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现状及发展策略思考——以保定市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2):66~67.

  [2] 张明蕾.爱心母婴室诞生记[J].工友,2019(4).

  [3] 李佳欣.关注母婴幸福探索公共服务[J].科技经济导刊,2018(8):91~92.

  [4] 陈美彤.公共场所母婴室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河北:华北理工大学,2017.

  [5] 唐烨.从母婴室的尴尬说起[N].解放日报,2016-02-18.

  [6] 戴玥.浅议公共建筑中母婴室的设计[J].大众文艺,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