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江苏泰兴:全力推动产业质态提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从先进地区的“跟随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通讯员 黄小乐 丁海荣 王婷丽 潘世海

  在江苏省泰兴市,记者从3月26日全市召开的工业经济暨产业质态提升行动推进大会上获悉,今年这个市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

  泰兴市委书记刘志明介绍,产业强则泰兴强,质态优则后劲优,在新的征程上将继续发扬杨根思精神,不怕困难,追求卓越,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燃烧奋斗激情、激发实干斗志,以“起步就是冲刺,冲刺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深入实施产业质态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动转型、加快发展,始终是近年来泰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十三五”以来,紧扣转型升级,聚力特色化发展,常抓不懈、攻坚克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经济总量、整体规模持续攀升,产业发展的基础、质态、环境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着眼全局、超前谋划,从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财税支持、金融服务、品牌打造等各方面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系统性、协同性、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为泰兴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优化了思路、强化了支撑。产业布局更加科学。持续发力增强园区功能,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园区加强特色产业核心区建设,推动园区加快突破重大项目,促进生产力布局做优、园区形态做优,机电、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非化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三区三园”经济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泰兴经济开发区连续8年位列全国化工园区10强,黄桥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泰兴高新区筹建省级高新区,一个县级市有三个“省”字头的开发园区,体现着泰兴发展的成效。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坚持刀刃向内整改问题、转变作风,下决心解决“办事慢、多头跑”等“堵点”“痛点”问题,“争当发展的标杆,首先是争当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获评江苏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综合评价、开办企业评价、不动产交易登记评价先进地区。

  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这个市将突出重点关键,加快提升产业质态。用好特色化发展“主抓手”。促进产业质态提升,推进特色化发展是泰兴的必然选择。到2023年初步建立特色鲜明、更具核心竞争力的“123”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即:1个千亿级(精细化工及新材料)、2个500亿级(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3个百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6个产业集群分别组建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负责各产业企业培育、项目招引建设、人才支撑、科技创新等具体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各园区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各自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汇聚资源要素和创新要素,精心打造业态强、质态优、形态美的特色产业核心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以农产品加工为载体,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主阵地,围绕该市优势特色产业,精准招引一批旗舰型、龙头型“补链”项目;推进企业集中布局,加快培育以优势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服务业发展上,改变重制造、轻服务的状况,深入挖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发挥港口优势、制造业优势,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发展,促进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

  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在项目招引建设上,以特色论英雄。切实将特色化发展的目标落实到项目上,紧扣特色产业,完善招商图谱,明确强链、延链、补链关键方向领域,更加注重产业链条完善、集群效应发挥和新动能的积蓄,助推产业质态提升。坚持精准靶向招商,开展专题招商活动,持续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优质项目。打造专业招商队伍,创新开展以商招商、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云平台招商等多种方式,在重特大项目招引上攻坚突破,实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新格局。

  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引才相结合,积极参与省、泰州市举办的各类投资促进和主题招商活动,着力招引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高、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三高一强”项目。落实好季度调度通报、问题协调,年度产业发展推进、项目集中观摩等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手续、资金、能源、土地、用工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特色产业项目报批转化率、达产达效率、规上转化率。

  以亩均论英雄,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充分挖掘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潜力,一方面,对于新招引建设的项目,创新实践“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督”的“标准地”出让制度,签订《投资发展监管协议》,明确投资规模、开发建设、产出效益、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安全生产等内容,强化项目效益综合评价,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对于现有企业,对照改革要求,加强盘活利用或改造提升,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最大限度挤出低产、实现高产。以实效论英雄。把抓项目、抓投资、抓产出有机统一起来,以投资提速促项目提质,以项目提质促产业提效。围绕签约项目抓开工,实时跟踪推进;围绕开工项目抓投资,推行工期约定高频督查;围绕竣工项目抓效益,强化产业质态培育和规上企业转化,进一步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达效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真正让项目变成先进的生产力、变成有效的产出。

  铸造科技创新“强引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泰兴要由先进地区的“跟随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必须把创新驱动作为“关键一招”。各园区将按照“一产业一高端研发平台”和“做优存量,控制总量”的原则,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及相应创新平台的建设,引领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创新发展。其中,重中之重是抓好泰兴高新区创新特区建设。各地各部门各园区将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共建共享的意识,推动创新要素向创新特区汇聚,合力打造人才汇聚高地、创新发展高地。至2023年,建成并落户高新区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以上,力争引进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建成1个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孵化器、加速器累计培育企业不少于30家,中试基地累计新入驻项目数不少于30家。今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有效期内高企总数达2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5家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招引20个以上项目入驻孵化。

  培育传统产业“新动能”。泰兴经济开发区内的新浦化学和新浦烯烃作为关键性龙头企业,吸引了大批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企业和项目进驻,有力促进了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扩张。今年将大力实施“链主”企业培育计划,聚焦“123”工程,培育50家重点企业和30家成长型企业,力争5年内规模超50亿企业达到10家,其中百亿企业达到5家,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和品牌优势突出的领军企业。新增50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企业2家以上。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条,“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一起抓、沿链招引与关联拓展一起抓、产业项目与服务平台一起抓,着力营造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热带雨林”。突出技术改造支撑力。今年,全市将重点实施企业设备上云、数据上云和核心业务上云工程,开展规模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上云“清零”行动。以打造新型竞争能力为主线,分类分级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100家,信息化诊断20家以上,确保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6家,通过贯标评定10家,创成1家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标杆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