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的“国民大表姐”贾玲搞事业成功。她执导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十分能打,一路过关斩将,票房直破50亿大关。截至3月21日,《你好,李焕英》的票房为53.13亿元人民币。它在中国影史票房排行仅次于《战狼2》的56.94亿元,排行第二,并且和《战狼2》一道正式进入全球单片票房排行榜前一百名。贾玲也成为目前世界上票房第二高的女导演,排在《神奇女侠》的加拿大导演派蒂·杰金斯之后。
■ 网易酒香
贾玲的《你好,李焕英》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在强手如云的春节档杀出重围。
除了起用一众好演员——贾玲、沈腾、张小斐等,传神地演绎了这部刻画母爱的片子,让人笑中带泪。
这部电影也满足了时下流行的“复古”、“怀旧”情结,穿越时光,带领观众们回归自己的青年、少年和童年时代——一个风起云涌又温情脉脉的80年代。
爷青回80年代的青春回忆杀
在快节奏与强压力的当代社会,怀旧之所以蔚然成风,是因为疲累的现代人心理上无家可归,于是向流逝的过往寻求一种安全感和认同感。
在《你好,李焕英》中,时间具有了魔力,上世纪80年代以一种朴素、明亮、奋进、朝气蓬勃的面貌出现。
一幕又一幕充满回忆气息的80年代生活场景,让观影者不禁要高呼“爷青回”(爷的青春回来了)。
在苏联建筑风格、红砖和青砖盖就的国营厂、理发店、剧场、粮油门市铺、大众饭店和利民供销社之间,到处贴着“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建设标语和口号。
赶时髦的青年用卡式录音机播放流行乐……
身着蓝白色衣服的工人拿着白瓷缸打饭……
下班后,马路上的二八自行车川流不息……
扎着小辫儿的小女孩在跳皮筋……
下了课的学生们去吃冰糕和爆米花……
妈妈们拿着供销社凭票去买东西……
观众们为什么吃这拨青春回忆杀?
因为这些正是很多人真实经历过的,难以忘怀和磨灭的过往。
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生活节奏缓慢的时代,人们的心里只有朴素的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并不单纯被物质和竞争压力所裹挟,乐于分享和互助。
同时,这也是个性解放、思想启蒙、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的时期。所以在历史坐标上,上世纪80年代像一道高光,被誉为“黄金时代”。
在电影中,有一幕体现出了80年代年轻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贾玲和妈妈李焕英成了闺蜜,母女俩穿着同样的红色上衣下场比赛,笑容灿烂,胸前写着“胜利”,画面的温馨中又透露出敢于拼搏、青春洋溢的气息。
也难怪贾玲一定要穿越回去,不仅是为了母亲,或许也是暗喻着对那个温情、积极时代的怀念吧。
名场面喝哭贾玲的是什么酒
在《你好,李焕英》中刻画的80年代,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单纯的思想与真挚的情感。
电影里有一幕名场面,李焕英和贾玲在喝酒。全片原本是幽默搞笑占据80%的喜剧风格,到了喝酒这一幕,渐渐转向煽情和催泪。
贾玲告诉李焕英,你以后会生个女儿,她非常非常优秀,一个月赚八万。贾玲还说,如果有下辈子,换我当妈。
李焕英说,如果有下辈子,还是我来当妈。
李焕英还借着酒意动情地说:“我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贾玲听完后,眼泪慢慢地从眼角流下来。
母爱确实感人。那一晚,直接把深受感动的贾玲喝醉了,比她瘦弱很多的李焕英却坚持把“女儿”背到了家。
看完后,除了感慨母爱伟大,也不禁要问——
这母女俩交杯换盏喝的是什么酒?酒劲儿这么大。
回到电影中,放大喝酒的片段——透明的白酒瓶身十分粗糙,隐约有一道酒标,上面书有四个大字。
据湖北网友爆料,这酒标上的四个字很可能是襄江特产的襄江特曲。而襄阳正是电影中故事的发生地和取景地。
襄江特曲又叫做襄江水。这款酒在上世纪80年代被湖北省白酒协会评为湖北省八大名酒之一。但是电影中酒瓶的酒标图案设计却和襄江特曲的酒标设计不太一样。
酒标上半部像是个“金质奖章”,下半部是八字形排列的两条红色缎带。而襄江特曲的酒标中很显然没有这样的元素。
于是继续深挖,在一组80年代的名酒中,找到了剑南春的酒标。从标示的设计上来看,已经有八分相似了。
看起来,为了增加影片的质感,制片方特意定制了一款还原80年代白酒外形的酒——襄江特曲的品牌名加上剑南春的酒标。
不得不说,制片方有心了,这拨回忆杀我们再吃一记。
英雄榜80年代名酒都有啥故事
这么说,除了人有过去,白酒们也有自己80年代的故事啊。
那么,在那个物资还需要供销社提供的年代,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们都喝什么样的白酒?
先说电影里白酒的原型之一——剑南春。
80年代中后期,剑南春也经历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剑南春不仅完成了产品的一系列评优,酒厂扩容扩建、更名等许多大工程。更关键的是工艺的进步——设计、开发出的38度剑南春(主体香味成分,达到了60度剑南春的指标)至今还是剑南春酒最成功和最畅销的低度酒。
剑南春的瓶身也有许多变化:
1983年出现放瓶短塑盖(1984年左右为止);“绵竹”商标改为“剑南春”商标;1987年,出现方瓶防盗白铝盖;在内销剑南春品类中,出现了莲花造型玻璃瓶包装。
如果要了解包括剑南春在内的80年代国优名酒们的地位和故事,必须要提到新中国的五届评酒会。
中国白酒的历史虽然渊源流长,但是正式以“名酒”这一群体出现,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一共举办过五届评酒会。首届评酒会评选出了包括白酒、葡萄酒、黄酒和啤酒在内的八大名酒(四种是白酒)。但是从第二届开始八大名酒就只包括白酒了。
上世纪80年代一共举办过两次评酒会。
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有13种白酒获得国家名酒称号。分别是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贵州董酒、西凤、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郎酒。
1989年,第五届也是最后一届全国评酒会上,有17种白酒获得国家名酒称号,新增4种。分别是湖南武陵酒、河南宝丰酒、宋河粮液和沱牌曲酒。
自此,中国“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和“十大名酒”的源头出现了。
而在这些优等生中,特优生是茅台、泸州老窖、汾酒。
这三位蝉联了五届“中国名酒”称号。
80年代是一个人美酒也美的时代,《你好,李焕英》带我们重温了80年代,而母爱无疑是最珍贵、最好的陈酿,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值得一再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