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匠心”铸就精品 巨能再揽“小金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彭光淑 周杨

  16年前,巨能集团川九公司承建的山西寺河矿井用“匠心”实现了建筑行业的奥斯卡——“鲁班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巨能集团逐步向房建、市政、公路等地面转型发展,并经历了由央企划转地方煤企,再由煤企划转重庆高速集团的重大变革。近日,巨能集团承建的重庆市巴南区三级甲等医院成功入选国家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再揽一座“小金人”。

  在巴南区龙洲湾街道渝南大道,有一座流光溢彩的新地标——巴南三甲医院,临空鸟瞰“她”就像一个“巴”字。在灯火通明的医院里,医务人员忙碌着来回穿梭在各个病房,无数个小生命在这里诞生,无数条生命在这里被挽回……在建设“她”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匠心”故事?

1.png

  披荆斩棘,攻克国内首例技术难关

  巴南三甲医院是一座集医学、护理、科研、预防为一体的智能化现代化的民生工程。工程占地面积92115平方米,建筑高度97.5米,包括门诊住院楼、传染楼、行政楼和覆土公厕等,共设床位1300张,工程于2016年4月开工,2019年5月竣工。

  项目部总工朱毅介绍称,该医院是巴南区首个三甲医院,体量及规模最大,项目繁多,智能化水平要求高,专业性强,朱毅谈起建设中的点点滴滴,他总结出一个字——“难”!

  朱毅回忆说:“在施工A、B两栋住院楼的空中型钢混凝土连廊时,需在58.5米的高空和狭窄空间上进行10吨单件型钢构件吊装,这个难度在国内尚属首例,给施工造成了极大压力和安全隐患,施工顿时陷入了困境。”

  为此,朱毅连夜查阅了深圳腾讯大厦和重庆来福士广场水晶连廊的施工技术,但经过反复论证后,他们的方法也不可借鉴,只能靠自主研究,于是他白天忙于现场,晚上组织工程部部长冉承坤等技术骨干进行研究和讨论。

  “现在回想起真是不容易,我们有6人一起参与技术研究,经常加班到深夜两三点,饿了,就泡方便面;困了,就泡杯浓茶,洗个冷水脸,意见不统一时还争得面红耳赤……”技术员吴俊达告诉笔者说。

  经过两个星期的集思广益和结合以前积累的桥梁施工经验,计划通过改变连廊结构设计来降低施工难度,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代替型钢混凝土技术来解决吊装的难题。

  当大家满怀信心把这个想法向四川大学设计院沟通后,该院负责人易涛说:“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连廊中的应用不多,能否应用还得需要进一步论证。”面对易涛的质疑,大家没有气馁,又继续反复讨论,反复研究,反复推敲,最终敲定了这个方案,并顺利完成了方案论证、施工图设计及审图等。因方案科学,措施合理,施工得当,施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还解决了安全风险,缩短了工期,并节约费用156万元。

  然而,在后续的施工中,又陆续出现了跨度超35米的钢结构屋盖工程及20米高的门诊楼入口大厅模板支设等诸多困难,但大家仍坚持走科学及创新之路,把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该项目还荣获了市级优秀设计、三峡杯、巴渝杯、新技术应用示范工地及12项专利等。

  一毫米也不放过 ,干就干出“匠心”活

  雕刻精品工程,势夺鲁班奖,这是巨能集团和项目建设者的共同愿望。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质量是悬在大家头上的一把利剑,每一个细小部位都是关键所在,容不得半点闪失和马虎。开工之初,项目部制定了创建“鲁班奖”的质量目标和措施,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级负责、环环相扣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零缺陷”的细节管理,在质量检查中严格落实“三步曲”。施工前,对进场每个批次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入场,严格把好进货关;施工中,质检员班班复查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好过程监控;施工后,对每道工序进行验收,发现问题不姑息,不迁就。

  为抓好工程质量,质检部部长李健很少离开工地,每天巡场有2万步以上。说起李健,有人点头,有人摇头。点头的人说,李健干活儿就是细心;摇头的人说他太挑剔了,是“一根筋”。

  “还说我们是好哥们,这个也要罚500元?2毫米的缝隙能影响什么?真是‘一根筋’!”艾尚嘉劳务公司班头老张向李健气愤地说道。

  “必须整改和罚款,我们正在创‘鲁班奖’,就是1毫米也不能放过,谁都不例外……”李健拉开嗓门喊道。

  原来,李健在住院楼B区16层医生办公室检查墙砖质量时,发现平缝斜边有2毫米错缝。他立马把老张叫过来,老张解释说,因加工磨斜边、定尺切割各个厂家的设备不一样,本身存在细小的偏差,由于施工班组多,工人搬运时又放错了堆码,所以贴出来有2毫米的错缝,这么细小的错缝如返工要影响工期。所以,就出现了开头争吵的一幕。

  正是有了严格的管理,造就了建设者们的质量意识和规矩意识,各项工程质量都一次性通过验收。

  锚定目标加油干,争分夺秒抢进度

  “医院是民生工程,区委书记辛国荣亲自到现场视察,200多名区人大代表也前来关注,所以,我们不管有多难,都必须如期完成。”生产经理唐诗说。

  为此,项目团队紧密倒排工期,将责任进度细化到每月、每天、每人头上,并开展了劳动竞赛,管理人员开启“白加黑”工作模式,工人从三班倒变成两班制,夜以继日抢进度,抓工期……

  正当大家在春节期间正想舒缓一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又打破了计划。2020年1月24日,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决定将正在收尾建设的巴南医院列为市新冠肺炎定点后备医院,急需对传染病房进行改造,并在2月20日前交付。

  正月初二,刚回到四川老家休假的项目书记李林炎得知情况后,深夜启程奔赴现场,并迅速召集人员施工。尽管当时疫情严重,但500多人仍冒着风险返回工地通宵达旦投入战斗,并作了“大决战”宣誓。

  在抢工现场,只要是最危险和最困难的地方,都会听到李林炎响亮的声音,“我是书记,我上。”

  经过22天的连续鏖战,病区改造工程提前3天完工交付,给党和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印证了巨能人在困难面前勇于挑战、敢于亮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国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