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思想达标’,不断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坚决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将环境治理、质量达标、动态达标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矿井安全发展夯实根基。”在就如何抓好2021年安全生产工作时,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矿长陈秀友向全矿干群谈出见解,发出倡议。
●对照清单排查隐患
“双预机制”夯实“安全底座”
“每半月组织召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题会议,每月组织召开事故隐患治理会议,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总结分析……”这是该矿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控”机制一个缩影。
该矿以构建“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体系为主导,按照“一年补短板,二年夯基础,三年成体系”的总体思路,坚持“有效、实用”原则,围绕“双重预控”要求,细化开展“不安全人员、不安全设施、不安全区域、不规范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四个排查”重点,聚焦灾害治理、生产接替、采场布局、系统优化、技术装备等安全生产问题,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对排查结果按照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将整改责任明确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全力消除矿井安全隐患。
“同上同下”推动“责任归位”
“没有实施同上同下机制时,有时候看到别人干好活提前升井时,心里就着急,干活就分神,现在矿上实施同上同下机制后,大家一起来一起走,干活也不慌了,避免了忙中出错的现象,操作更安全了。”该矿开拓区一名员工说出了心里话。
为切实发挥安全生产“一股绳一股劲”作用,针对以往部分员工“早干好早上井”影响其他员工情绪,易发生违章事故的现象,该矿从“安全心理”入手,不断优化劳动组合,制定了干部员工“同上同下”机制,规定生产一线当班员工一律同上同下,本班员工不得出现提前上井影响其他员工情绪,确保其他员工安心作业。同时,该矿还健全完善“走动式管理” 规范管理干部下井跟带班巡查管理,下井班次向中夜班倾斜。实施管理人员带班职责具体化,列排管控重点,严格落实“七查七问”规定,将现场作为检验跟班效果的落脚点,构建“两要求、三到位、两及时”跟班制度,要求跟班人员同样与工人同上同下,做到现场交接班,着重加强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重点岗位、零星岗位、盲点时段的巡查力度。在跟班过程上做到“三到位”,布置工作到位、检查工作到位、隐患处理到位,确保跟班路线、时段全覆盖;对跟班发现的问题必须做到“两及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跟踪落实;及时协调处理好当班所有安全生产事宜,遇有突发情况,认真落实好事故预防、预警和协调处理工作机制,让“责任归位”。
“立标对标”创优“精品工程”
“以前,利用班前会贯彻作业规程和措施,员工对措施内容记不住也很难听懂,现在每个作业场所都挂上‘一图读懂作业规程’的牌板后,按章作业的标准更清晰了,工程质量得到有力保障。”该矿掘进二区队长孙凤平说。
该矿以创建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为契机,构建立标对标达标体系,制定 2021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办法,各专业根据责任分工,制定本专业实施细则,以“本安线路、精品工程”创建为抓手,突出生产布局优化、生产系统完善、“四化”建设有力、工程质量优良、设备管理规范、文明环境达标、管理资料齐全等方面持续推进,强化动态达标,明确任务、时间、标准、责任。按照“服务、指导、监督、协调”职能定位落实安全职责,做到“一巷一设计”,全面实施“一站到位”设计管理规定,全面推广“一图读懂作业规程”,采取现场教学、现场考核的技术措施贯彻方式,强化对关键地点、关键工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解决安全技术措施“最后一公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推动了矿井安全高效发展。
(张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