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昔日乡企献青春 晚年文艺送百姓——记江苏涟水县东胡集镇复兴村夕阳红宣传队长沈颂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沈颂山今年65岁,少年时读书认真,工作时爱岗敬业,年老后钟情文艺,为弘扬真善美,赞颂新时代忙得不亦乐乎。

  少时立壮志,学海苦作舟。沈颂山的家乡是复兴村,毗邻一帆河畔,地势低洼。他的童年在饥饿、贫寒中度过。为了改变命运,他从小发愤读书。读小学期间,早晚和星期天、寒暑假还要拾草、挑猪菜、帮大人做家务事等。但他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内课外作业从不马虎,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学到高中,常被评为“三好生”,当时上大学要推荐,后由于种种原因,沈颂山与大学失之交臂。

2.jpg

  汗水洒乡企,实干做贡献。1974年沈颂山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劳动一段时间,后来公社蔬菜脱水厂招工进了厂,他于1975年被厂领导委派到县城参加电机维修班培训班,回来后在机修车间干得顺心顺手。电机出故障、设备有毛病,他都能及时找出原因,然后修好,保证脱水生产正常运行。从1974年起,胡集脱水厂步入良性运行的正轨,每年的利润都在30万元以上,这在当时就很可观了,成为市县闻名的骨干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厂长潘洪财看到他干事认真负责,决定叫他跑供销。因为脱水蔬菜的原料洋葱、大蒜、韭蒜、胡萝卜、四季豆等大多数是本地种植,沈颂山跑大小队,苦口婆心动员大小队干部和群众,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一方面保证脱水厂生产需要,一方面增加集体和群众收入。由于他宣传到位,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蔬菜种植渐成星火燎原之势,仅胡集公社就发展到1万多亩。后来由于种植蔬菜收入高,产生了辐射带动效应,连周边的唐集、五港、大东、南禄、黄营、小李集、蒋庵等公社,也纷纷种植蔬菜,使脱水原料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当年因为脱水大蒜需求量大,产量高、效益好,沈颂山又按照厂领导的要求,到山东、徐州、盐城等地调进大蒜,弥补原料缺口,满足生产需要。当时生产脱水蔬菜,不仅解决了100多名青年的就业问题,而大蒜、胡萝卜因生产量大,沈颂山向领导建议,发包给群众加工,每年获加工费20多万元。沈颂山用“四千四万”精神,为胡集脱水厂的发展和腾飞,可谓劳苦功高。

  晚年编节目,文艺送百姓。沈颂山从年青时起,就对农村文艺情有独钟,二胡拉得悦耳动听,淮剧唱得有声有色。近年来随着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农户的土地大多数的流转承包了,闲下来的留守农民,整天沉迷于麻将场,沈松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决心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他偷里忙闲,编写弘扬真善美,歌颂新时代的快板、小品、表演唱、小淮剧、龙船调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他建议时任村党总书记的王军成,组建夕阳红文艺宣传队。王军成十分赞同,但宣传队需要的乐器、道具、演出服等,沈颂山自掏腰包3000多元,终于把村里宣传队组建起来,并进行排练,然后到各村进行巡回宣传,很受群众欢迎。后来响水县的黄圩,本县的南禄、五港、大东等乡镇,先后请他去编排和导演节目。近年来沈颂山编写的文化节目《歌颂十九大》《三个好媳妇》《赞美新农村》等,演出后群众好评如潮,有几个节目进县城汇演后,还屡屡获奖。

  2021年是建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沈颂山正在赶编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唱节目。待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组织夕阳红宣传队进行排练,向父老乡亲奉献出文化大餐。(陈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