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勾勒大气田腾飞曲线 ——川中油气矿油气当量突破千万吨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涛

  2020年12月30日,川中油气矿年累计生产天然气125.5亿方,油气当量达到1000万吨,成功迈上千万吨级油气矿新台阶。回顾油气矿60余载的勘探开发历程,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无疑是发展最好最快的时间轴线。这10年间,资源储量高峰增长、天然气产量连创新高,勾勒出了大气田腾飞曲线。

6.png

  曲线“支撑点”:探寻+认识,叩开古隆起“地宫”

  2010年,在经历了“扩磨溪”、“战广安”、“征龙岗”等寻找和建设大气田战役后,川中油气矿油气当量历史性跨越300万吨。但继续前行的阻力却越来越大。气藏含水饱和度高、气水关系复杂、气井投产产能递减快,开发效益低……探寻优质、规模、可动用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2013年,磨溪8井测试获气190万立方米。“当时根据磨溪8井测井资料判断,钻遇水层概率较大。”油气矿一级工程师李俊良介绍,正是对复杂地质特征的不断深化认识,隐藏在川中古隆起的大气田终于露出“冰山一角”。

  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古隆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对这个区域勘探已有半个多世纪。正是长期勘探的沉淀积累,地质认识的一次又一次飞跃,开启地宫宝藏的“钥匙”终被牢牢攥在手中。

  同处在古隆起核部的龙王庙组和灯影组气藏联袂走上了历史舞台,在川中建产千万吨的“大剧”中担纲主角。而多层系立体勘探也一路高歌猛进,蓬探1井、角探1井等风险探井钻遇优质储层,沧浪铺组、栖霞组、茅口组等气藏“粉墨登场”…….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油气矿斩获优质探明储量9086亿立方米,累计天然气探明储量跃上万亿台阶。

  曲线“摸高点”:提质+提速,高水平建成百亿产能

  如何高质量高效率把资源储量转化为产能?油气矿给出了开发井位和产能建设“双主动”答卷。该矿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通过地质—地震—测井联合攻关,弄清优质储层地震响应模式及平面分布,精细井位目标论证,努力提高单井测试产量和控制储量,实现气田开发少井高效;滚动开展精细气藏描述,着力寻找剩余储量富集区块和井位目标,加大滚动扩边力度,最大限度提高气藏采收率。截至目前,这个矿的主力气田——安岳气田开发井89口,高产率100%。

  地下精准布井,地面高效建设。在龙王庙组气藏产能建设中,这个矿创新应用标准化设计、一体化集成、工厂化预制、模块化组装的施工组织方式,仅用3年时间高水平建成龙王庙组气藏110亿产能,刷新了中国石油大型整装气田开发建设记录。而建设中积累、总结的框架选商和物资储备的“两个提前”、初步设计和一体化撬装组撬的“两个同步”,施工组织和地面工程总图布置的“两个优化”,被作为标准化建设成果在后期的产能建设中被全面推广。

  “十二五”以来,该矿建设新井182个,管线211条938公里,新增天然气产能5083万立方米/日。从2016年起,连续5年生产天然气站稳100亿立方米大关。

  曲线“控制点”:精细+创新,提升气田开发水平

  鱼米满仓,也要精烹细调。油气矿根据气藏地质特征、气水关系、压力系统、采出程度等基础资料,建立集地质、开发、管理工作为一体的“透明气藏”工作标准,通过“看锁配匙”,持续提升气田开发效果和管理水平。

  2019年,磨溪X210井排水井投运 。同井区受水侵困扰的磨溪009—3井组日产水量从480方下降到100方,日产气量恢复到45万立方并保持稳定生产。“通过主动排水和控水生产相结合,龙王庙组气藏治水取得成效。”油气矿开发科副科长郑荣军说。

  地下精准施策,地上管理升级。该矿在全面建成数字化油气田的基础上,加快智能化气田建设。“自动化生产、数字化办公、智能化管理”让气田生产运行效率和安全管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而井下节流、井筒解堵、排水采气工艺,气井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管理,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分析等大批科研技术成果,也在气田实践中孵化、培育、成熟,为气田高效开发注入了强劲动力。

  翻开油气矿气田开发成绩单:龙王庙组气藏保持年产量90亿方以上规模已连续稳产5年;灯影组气藏井均日产能为开发方案的1.5倍;磨溪雷一1气藏、龙岗礁滩气藏等老气田综合递减率有效控制在9%……

  从300万吨到1000万吨,这一道无比靓丽的腾飞曲线,在西南油气田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的版图上,分外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