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用厨艺点亮生活 以爱心圆慈善梦 李锦记希望厨师走进“大山里的彝族小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田欣

  11月18日,来自四川凉山州布拖县的彝族小伙子阿布力呷连同9名李锦记希望厨师代表一同回到凉山州布拖县,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关爱活动——用厨艺为家乡的彝族孩子们展示山以外的多彩颜色。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布拖县石咀小学。这座在地图上都搜不到的学校,距离成都市585公里,车程10个小时,它在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名单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大山里的彝族小学。

  去年,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先生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第二届四川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个人”奖项。今年9月,李先生将奖项所颁发的奖金,通过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全数捐赠给“大山里的彝族小学”公益项目,关注彝族儿童的身心成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大山里的彝族小学”与李锦记之间的故事,也是希望厨师故事的延续。

4.png

  进课堂 食材炫技讲故事

  11月下旬的凉山州,虽进入了初冬,但因地处大山深处,海拔高,阳光照在人们身上,还是感到些许温暖。早上8时许,李锦记的志愿者和10名希望厨师带着满满一车的爱心物资,从布拖县城出发,驱车14公里来到位于拖觉镇老吉村的石咀小学。2012年起,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在该校设立“彝族女童班”,2014年改名为“彝族儿童班”,这次希望厨师来到的正是2017年开班的“彝族儿童班”,全班55名同学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彝族女孩。

  上午9时30分,石咀小学“彝族儿童班”的孩子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趣味课堂”——在李锦记希望厨师的手里,心里美萝卜不再是平平无奇的食物,而是可以玩出很多花样的艺术品,是可以经过雕刀修饰变成的月季花、荷花。孩子们不禁发出惊叹声,“原来还有粉色的萝卜,原来萝卜还能变成好看的花。”

  趣味课堂上,希望厨师赵才为大家分享了自己从凉山州走出去的故事:因为家庭经济原因,2018年初中毕业的他想学一门手艺,以后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偶然的机会,姐姐在网上了解到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因为报名时间晚,赵才错过了当年希望厨师四川场的面试,原以为就此错过的他,得到一次可以在贵州雷山县面试的机会。懂得把握机会的他最终没有让自己失望,也收获了项目组面试老师的认可,顺利成为一名李锦记希望厨师,从凉山州来到成都财贸职高学习中餐。2019年,他代表学校参加成都非遗美食技艺邀请赛,获得热菜组金奖,今年6月进入成都望江宾馆成为一名凉菜实习生,用双手将自己的人生添上了绚烂。

  开眼界 爱心集市品美食

  近两小时的趣味课堂在孩子们的依依不舍中结束了,伴随而来的是简单而隆重的捐赠仪式。“李锦记酱料集团从2019年起与我们一起为凉山州布拖县的孩子搭建平台,进入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这次还特别捐资,支持凉山彝族学生的教育发展”,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驻四川联络处负责人辛连良在现场特别表示了感谢。

  当天下午,在石咀小学的艺术教室里,穿上洁白厨师服的希望厨师们为大家准备了一场特别的“爱心集市”:将课桌变身为“小吃摊位”,设置了5个不同的厨师体验摊位,为孩子们带来别致的小吃。

  “我们都是从大山里走出的,看着他们就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没有见过好吃的,也没有见过山外面的世界。”来自云南禄劝县的希望厨师熊世美说,2016年就加入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后,她才知道一日有三餐,世间食物千千万,不只有土豆、红薯,食物的吃法也是层出不穷,就连接地气的玉米也能吃出高大上的感觉。如今在成都南堂馆担任面点主管的她特意制作了特色玉米粑,丰富孩子们的食物眼界。

  “爱心市集”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捧:包裹着李锦记xo酱的蛋烘糕、裹以李锦记蒜蓉辣椒酱、番茄酱的苹果薯片、充满爱意的土豆泥……咬下的每一口都包含着希望厨师的满满爱心。不仅如此,对厨艺感兴趣的彝族女孩们还得到了希望厨师的手把手教学,体验了自己做美食的乐趣。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次特别的希望厨师关爱行,让大山里的彝族孩子不仅认识到厨师这个行业,也能见识到不同的食物,在丰富胃的同时也能丰富精神世界,让孩子们慢慢学会思利及人,造福社会”。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李锦记与凉山州的缘分由来已久:2012年起,在四川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落地四川;2019年,在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的推荐下,更多彝族青年加入李锦记希望厨师这个公益项目;今年,李锦记又捐资支持“大山里的彝族小学”项目,带着希望厨师回到凉山州,为当地的孩子带来意义非凡的趣味课堂。未来,李锦记将继续秉承着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在巩固凉山州脱贫成效的同时,继续助推凉山州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