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山能重装塔高乾泰公司的“蜕变”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从“谋生存”到“求发展” 再到“谋求高质量发展”

1.png

  ■ 朱凤姣

  完成工艺优化24项,技术创新12项,产值1.74亿元,利润1491万元,这是山东能源重装集团塔高乾泰公司今年1至8月份的工作成绩单。从原来一度“揭不开锅”,到现在年利润突破2000万元,是什么让这个只有200余名职工、一直带着“亏损”帽子的企业实现逆袭的?答案源于一次次的基层调研。

  2018年8月22日,新任山能重装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圣国带领集团全体班子成员、副总师和各部室负责人首次到塔高乾泰公司实地调研,对乾泰公司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要求乾泰公司彻底解放思想,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淘汰落后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程度,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彻底实现本质安全。

  “集团公司的要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说了就办,立即执行。” 按照张圣国开出的“药方”,塔高乾泰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李强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启了他们的“蜕变”之路。

  思想破冰“找路子”

  走进乾泰公司生产车间,记者被一组空中智能运料装置所吸引,火红的锻打坯料被机械手抓起,经单轨吊运至锻锤。

  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在以往,从中频炉到锻锤运送坯料都是人工推车完成,坯料有着1200度的高温,人工运输存在滑落伤人的安全隐患,每班需要2名工人来回倒运约100趟,劳动强度大,工作下来常常汗流浃背。现在,实现机械化运输,系统通过自动定位进行物料转运,高效快速精准定位,工人们再也不用冒着危险和高温来回奔走,智能运输系统每班次可倒运坯料120次,生产效率提升了20%,每月可提高产能40吨,年可增加营业收入400万元。

  “作为国有企业,如何真正让广大职工‘体面工作,尊严生活’,不仅仅是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还要真正把职工从艰苦的工作岗位中解放出来。”张圣国在调研中,当看到操作工来回奔波运送坯料后,便立即为现场技术人员布置了技改“家庭作业”。

  要求就是命令。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树国带领两名技术人员全力攻关,用了不到20天时间,就创新研发出这套智能运料装置。“自建厂起我们就利用人工推车运送,都习惯了,谁也没想着去改变。”李树国说。技改后,一个长期存在的高危岗位从此消失。

  “企业要发展,思想要先破冰。” 张圣国说。 2018年9月7日,一场以“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发展迈新步,全面高质量”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在乾泰公司全面铺开, 创新思维和灵感不断擦出火花,照亮企业发展的道路,职工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不断被推翻,干部职工的眼界和思维越来越宽阔。受到智能运料装置研发过程中的启发,李树国又对中频炉人工加料系统进行了改造,通过加装PLC编程,仅用1名职工就可远程操控完成吸料、升降、旋转、炉口放料的全部工作流程,杜绝了人员操作钢水迸溅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年节约电费30余万元。

  也正是在这次大讨论和实践中,乾泰公司找到了“蜕变”的方向。

  质量提升“破困局”

  华能集团订单生产,是乾泰公司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转折。2018年12月,山能重装成功中标华能集团柳巷煤矿大采高综放设备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等项目,首次跻身央企市场。能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这一项目,直接影响了企业下一步发展质量和高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在山能重装领导干部会议上,张圣国发出了动员令,一定要举全集团之力,全力以赴保证产品质量和工期,坚决打赢这场攻坚仗、翻身仗。

  面对紧张的工期和超出技术标准的严苛要求,作为设备铸锻件生产配套单位的乾泰公司陷入了“纠结”。“当时单位没有订单,很想把这活接过来,但是又害怕干不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强说,“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正常我们的产品误差都是在2-3mm,现在要提高到1mm以内,能不能干好?压力确实很大。”

  “从外部打破是压力,从内部打破就是生机,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干好。”山能重装各级领导调研中的一次次鼓励打气,给乾泰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增加了突破的信心和决心。

  “遇到困难就退缩,公司只会越来越亏,一定要抓住这次翻身的机会,不仅要干,而且还要干好,把每一件产品都干成精品。”就这样,塔高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晓波带领乾泰公司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铸造成型加工工艺,受砂型、铸砂质量和周围环境温度等影响较大,稍有一处不合适都会对产品质量、尺寸和外观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过程不可逆,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产生废品。李强带领技术人员连续2个月、每天24小时盯靠在车间现场,尺寸不达标,就一遍一遍地调整砂型尺寸,外表质量不过关,就一遍遍地调整工艺,就这样在一次次试验中积累数据总结经验。

  “当时拿着产品真就当自己的孩子,为了保证质量,晚上天冷我们就在车间给工件盖了个小屋。”乾泰公司总工程师张凯说,“可是,不是每次努力都能换回好的结果,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依然没达到精品要求。”

  “闭门造车不行,必须要走出去学习。”经过考察,李强便带着技术人员直奔宁夏,抱着学不成坚决不回来的决心,在一次次试验和对标学习中,乾泰公司终于顺利突破了技术瓶颈,圆满完成了华能集团产品生产任务。

  “从1600℃到零下10℃,高温高热数据积累并不容易。”谈起当时的困难劲儿,张凯深有体会地说,正是有了各级领导干部长期盯靠在现场的工作精神和华能设备无数次试验建立的大数据“资源池”,才有了产品“质”的突变。近年来,乾泰公司先后解决了“冒口毒瘤”、铸件加工余量大、工件表面质量差等多个难题,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也给市场带来了无限空间。

  “原来质量差,产品转不出去,生产单位不接收。现在,我们不仅能很好地服务集团内部单位,还与华能集团、三一重工、天明集团、日照万通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量和产值同比去年翻了一番。”李强高兴地说,“今年,我们又投资1300万元,给车间配置了全套除尘设备,生产加工不再受地方环保限制,生产优势更加凸显。”

  精打细算“提效益”

  “现在我们通过调整生产班次,采取避峰填谷用电模式,电费由每度0.87元降到了0.67元,每月能节省电费20余万元,一年下来就能省出200多万,这200万可就是我的纯利润……”在乾泰公司会议室,李强跟记者算起了他的成本账。

  乾泰公司以铸、锻造、热处理为主,是能耗大户。为了有效降低用电成本,他们积极争取地方有关政策,采取调整生产班次,避峰填谷用电和集中连续开炉等方式,不断降低用电能耗,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省资金200余万元。

  “只要善于发现和创新,岗位处处都是利润源。”山能重装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龙泉在去塔高乾泰公司调研时说。

  乾泰公司始终牢固树立“省下的就是赚到的”理念,把成本管控作为企业实现扭亏增盈的关键一环,从设备、生产工艺、原材料、辅材以及生产各环节入手,持续挖潜增效降成本,精打细算过日子,实现年节约净利润300余万元,经济效益节节高。

  走进乾泰公司铸造车间,两台连接着粗管道的黄色设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塔高乾泰公司总经理周颖介绍,这个被叫做“自来砂”的设备,是该公司铸造砂库出砂总开关,就像水龙头,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随时接砂。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铸砂是产品铸造过程中必备的可循环利用辅材,价格昂贵,原来管理不集中,在车间内到处散落,生产现场脏乱差。为减少浪费,有效回收利用资源,该公司借助厂房地理优势,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砂库,铸造用砂可以通过专用设备自动输送到各使用车间,达到了节约、环保、高效的目的。

  在乾泰公司机加工车间,该公司总经理周颖指着工件架上的铸锻模具说,“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原来是靠外委加工,一个模具要10多万元,现在一年也能节省不少钱。”在成本管控中,乾泰公司注重向生产过程要成本,通过设计模具工装、改进生产工艺、改进炉衬材料等,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为企业实现扭亏增盈不断增加“筹码”。

  谈起下一步工作,李强指着正在安装调试中的高4米宽3米长4米的5台红色大型加工设备说,“这是我们新上的热处理加工中心,预计将于10月底正式投用,这个设备可实现产品加热、转移、冷却等所有流程一键操作,超时超温自动报警;热处理过程中自动舱门设计能有效降低能耗损失,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真正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现在工作环境明显好了,企业盈利高,我们的工资也跟着上来了,感觉更有奔头了。”热处理车间一名职工自豪地说。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产品生产特点,对生产过程进行不断优化设计,实施集约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力争使利润实现更大突破,真正让职工体面工作,尊严生活。”李强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