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践行心力管理 黑松林把企业办成员工放心的地方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生活小康,无疑是中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让所有员工快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公司董事长刘鹏凯的积极推动下,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有效实施心力管理,推出“物质激励+赋能激活”方案,在准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每年提升员工工资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员工能力建设,帮助员工成长,做到既“物质脱贫”又“能力脱贫”“精神脱贫”,确保即“输血”又“造血”。

  早在十年前的2010年,为提升员工工资水平,保障员工体面生活,黑松林公司出台薪酬倍增计划,承诺未来五年每年加薪幅度不低于15%,力争员工工资五年翻一番。公司董事长刘鹏凯为此专门亲笔签署承诺书,并在企业醒目位置张贴出来。让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2015年,黑松林公司兑现了员工“五年工资翻一番”的承诺。此后的几年,员工月工资每年以“200-500元”不等的幅度每年增长。

  外部大环境对员工薪酬的影响莫过于物价的上涨。为了抑制物价上涨给员工收入造成的缩水,黑松林公司在年度基薪保障性调整的基础上,以爱为根,实施了“123员工关爱计划”,即每个月给员工10斤食用油、20斤大米、30个鸡蛋的实物补助,以平抑物价上涨给员工带来的影响;黑松林还采取了激励性增薪策略,设立了年度“激励基金”政策,凡工龄满1年以上的员工,由考评小组按照A、B、C、D四个等级,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年终都可以享受激励基金,对企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还可以提高激励基金等级。

  此外,黑松林公司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员工退休后可在企业同工同酬工作;营销员、驾驶员一个月只要出差满18天,每天就可享受到一定数额的家属津贴。稳定的工作和工资作为员工生活的物质保障可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要。但更高的境界和更高层次的需求,是使员工体会到自身的工作意义,看到企业发展的光明前景,把自我实现与企业愿景统一起来,努力在企业的发展中建功立业。

  为帮助员工成长成才,黑松林搭建“员工成长平台”,提出了“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责任者,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是传道士”的自我成长自我管理新目标,赋能激活,让员工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来,提升员工在新常态下的责任认知和自治能力。

  黑松林公司积极尝试让员工参与管理,将常规灌装的包装桶、纸箱等辅助材料改由操作工来管理,不专设监管岗位,而是通过“库存耗用流转卡”“生产通知单”控制耗用。这样一来,操作工“当家作主”,承担了仓库管理员的部分职责,现有的仓库管理员则转型为仓库物资管理员,每天只需对相关流转卡和库存物资进行核对稽查,将常规的以管物为主改变为以组织、协调、控制、服务为主,管物又管人。

  黑松林公司还结合化工企业的特殊性,打破边界,依据工艺流程,持续改进创新,在生产一线开展“节点自治”的有效探索,将原有与生产相关的部门进行颠覆式“再造”。优化6个平行节点,每“节点”设1名节点管理员(简称“点长”),明确推行“点长负责制”。各节点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实现“三自一包”,三自即:“自我管理、自主考核、自己当家”;一包:包任务、质量、消耗、安全、环保、节能、7S。“节点自治”让员工基于自己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自己把握、自己判断、自己决策、自己管理、自己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在满足精神层面需求的基础上,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潜能量激发出来,让员工自主成长,自己向前走,成为自己和公司的主人。

  在努力增加员工收入和提升员工能力的同时,黑松林公司还积极开展“塑心工程“建设”,帮助员工“精神脱贫”。刘鹏凯认为,塑心,就是塑造出员工的进取之心、友爱之心、敬业之心、奉献之心。黑松林公司通过示范、纠错、灌输、自净和养成等五种方法,用企业独有的价值观、传统和特色,帮助员工培养自我意识,感受他人意识,重视环境差异,体察对方所思所想所感,一层一层启动同理心的开关,改变自我,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理念,从而培养出志向远大、境界高尚、技术精湛的优秀员工队伍。(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