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采油一厂锚定质量效益推动发展转型
■ 杨建晖
今年以来,西北油田采油一厂锁定全年目标不动摇,抢产量、抢时效,全力保障生产平稳运行。今年前三季度完成产量96万吨,超产0.6万吨,经营指标态势良好,完成生产利润5.7亿元。在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开发油气田区块目标管理公报中,采油一厂在油田区块总利润、油田区块突出贡献区块两项指标中均斩获第二名的好成绩。

●西北油田采油一厂作业现场
  深化油藏认识透过“迷雾”挖潜
采油一厂管理着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底水砂岩油藏、河道砂岩性油藏等多种复杂类型油气藏。“每个开发方案都要聚焦解决制约油藏开发的根本矛盾,进一步明确措施、注采调整的潜力方向。”开发研究所负责人坦言。
目前,该厂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区单井注气总井数115口,单井平均4.2轮次,7轮次开始增油效果、开发效益逐渐下降。为此,该厂技术人员对57口低效注气井结合不同地质背景,优化注气,提升注气效率。同时排查新增单井注气潜力,扩宽单井注气阵地,前三季度年共实施单井注气34井次,增油7.17万吨。
针对河道砂油藏,该厂积极构建水驱效果评价体系,量化认识波及系数、洗油效率、含水、增油量等参数。针对能量问题引起的水驱效果差的井组,保障注够水,针对注入水水窜问题引起的水驱效果差的井组,均衡流场,控水窜。
托甫台区块是采油一厂效益排名第一的区块,也是重点呵护的“宝贝疙瘩”。该厂开发研究所对比分析同样地质、开发特征已见水单元,标定出见水采出程度以及储量结果从而预测单井合理采速。同时,托甫台区块建立压力预警机制,结合预测井泡点压力、压力梯度推算沥青沉积时井口压力,提前对油井进行刮管周期优化,保证油井正常生产。通过多项举措并行,托甫台区块河南日产油水平由年初的706吨上升至目前的900多吨,增油效果明显。
在低油价背景下,该厂持续推进底水砂岩稳油控水,最大限度挖潜井周潜力,围绕井控储量,大力实施?“短平快、低成本”开发技术对策,提升储量动用。
  加大新工艺应用储备增效“弹药”
在强化油藏潜力提升的基础上,采油一厂加大新工艺应有推广,储备增效“弹药”。在机采井系统效率提升领域,该厂碳纤维抽油杆应用3井次,系统效率平均提高16.2%;依托节能技术服务,引进高效节能电机,塔河2、4区奥陶高能耗稠油井,已更换30台。
同时,该厂开展新工艺试验,提高采收率技术探索攻关。针对碳酸盐岩多轮次注气效果变差的问题,采用高温冻胶封堵主要上水通道,充分释放顶部气驱油潜力。针对底水砂岩井间潜力难以动用的问题,试验CO2驱技术,利用CO2混相、膨胀、降粘、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等4个作用,大幅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启动井间剩余油,该项技术正在TK124H井组试验。目前,邻井已有含水波动迹象。
针对河道砂油藏注水效率低的问题,利用硫化钼纳米薄片将原油从岩石表面剥离,提高洗油效率,剥离后油水乳化,增大优势通道驱替阻力,扩大波及。利用多级分段的弱交联凝胶段塞,动态调整井间高渗条带流动阻力,改善注水驱替剖面,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两项技术已在现场投入试验,正在进行应用效果评价。
该厂还引入新技术、新工艺,稳步提升机采井系统效率。碳纤维抽油杆应用3井次,系统效率平均提高16.2%。树立机采健康管理理念,以八项指标健康为目标,通过严把源头设计关、突破技术瓶颈关、狠抓施工质量关、精细过程管理关,打造完善、健康的机采系统,延长检泵周期。
  强化措施评价点亮导航“灯塔”
7月17日,采油一厂措施效益评价平台上线运行,该平台能够有效结合财务数字化转型统一部署,达到措施前评价摸潜力、措施中跟踪抓异常、措施后考核算效益的效果,实现对增产性措施效果的全生命周期评价。
通过应用“措施效益在线评价工具”,采油一厂对三季度计划实施措施进行评价优化,压降高成本补孔改层、酸压、冻胶堵水工作量9井次,增加低成本大泵提液、冻胶转油基堵水工作量8井次,增油增加2510吨,减少措施增油1890吨,降本720万元。
采油一厂计划财务室负责人介绍,目前措施评价相关工作,主要通过线下EXCEL进行措施前评,同时,措施评价工作时标准不统一,措施类型、成本口径及评价模型均存在一定差异,措前评价主要使用历史经验法进行预估,阶段性人工处理更新历史同类参考数据,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且时效性较差。由于缺少信息化工具,措施评价数据没有形成积累,为后期的措施跟踪评价和前评参数修正带来困难。
措施效益评价平台运行后,结合财务数字化转型统一部署,固化措施评价模型,打造增产性措施全生命周期跟踪评价工具。建立事前算赢模型,支撑措施有效期、增油量、利润的预测评价;整合产量、作业费、递减率等数据,对有效期内措施进行动态评价,开展措施跟踪评价;对已投产增产性作业效果进行“回头看”,开展后评价,持续修正措前评价参数。
该平台将在现行增量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构建措前评价论证表,增加措前初产、递减率等参数,实现基于增油模型的增油量测算,改变增油量通过历史经验预测的粗放模式,构建措施储备库,实现措施排队优选。
当措施有效期结束后,系统自动对措施进行后评价,评价措施的实际增油量、有效期、措施效益及投入产出比等指标,并且与措施前评结果进行对比,对于差异较大的,进行深入分析落实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