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与探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无障碍环境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现有8500多万残疾人,60岁以上人口约2.31亿人,还有大量的伤病人、儿童、孕妇,随着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无障碍设施建设成为完善现代化城市功能的迫切需要。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程度还相对较为落后,存在一定差距。

  一、成都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

  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内凡有条件的街道已基本实现了盲道和无障碍设施的满覆盖。在2019年实施的三环路改造工程、一环路改造工程,在建的6条地铁线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都是按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施工。2019年起,对有条件的老旧院落进行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包括增设电梯、扶手、陡坡等。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工作,形成了“政府引导、社区主导、业主主体、各方支持、保障安全”的建设模式。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取得电梯使用登记证投入运行162台,全市受益群众5000余户。

  二、成都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消协联合中国残联发布的《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无障碍设施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近年来,成都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与国际大都市相比还有着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设施设计不合理,影响使用体验和效果。

  部分场所无障碍设施设计存在不足,无法起到保障特殊群体便捷出行的作用。如无障碍出入口设计不合理、坡道的坡度较陡、站台和车厢之间的缝隙或落差较大,残疾人无法独立使用轮椅通行。

  (二)部分设施被占用,影响实际功能的发挥。

  无障碍设施被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机动车辆和自行车占用盲道、部分场所无障碍卫生间用来堆放储存杂物等情况较为普遍。

  (三)缺乏空间关联性,没有进行整体化设计。

  在商场、地铁、医院等大型公共空间还缺乏整体化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一部分设计存在设施少,距离远,耗时长,标示不明显等问题。同时与外部空间的无障碍设施也缺乏关联性设计,存在间断的问题。

  (四)社会认识度不高,普通人群关注度较低。

  普通人群对无障碍环境的观念还是较弱,对无障碍设施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普遍较低,对其作用和使用方法了解较少。

  三、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无障碍设施建设要经过科学论证,合理设计,制定以人为本的建设标准和验收标准。通过建立无障碍出行体验意见反馈直达通道,了解各类人群出行需求,促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坚持无障碍设施按标准要求建设,与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二)加大对无障碍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对无障碍设施的保护意识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同时把城市无障碍设施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对破坏和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三)主管城市建设的职能部门做好城市整体无障碍环境规划设计,形成一套整体化、人性化的、标示明显、连接畅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方案。对于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管理,需要多部门联动,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运维和监管工作。

  (四)通过社区定期举办专题活动、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对交通、旅游、教育等公共服务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等措施,提高市民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了解,增加对功能障碍人群的关爱,在生活中自觉维护无障碍设施,为出行不便者提供指引和帮助,促进城市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和使用。

  (成都市残联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