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的时代,真的不确定吗?”“我们必须要丢掉幻想,投入创新!”“我们的企业/企业家,怎么了?”“是时候摒弃‘小老板’思维了!”“进入浙江大学,你需要学会‘不赚钱’、尊重人性”……在9月12日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结束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结合当下所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数百名新生上了一堂难忘的课。
以下根据现场演讲录音整理,有删节。
今天我想给同学们讲讲创新,题目叫《面对演化与变革的唯一道路:创新》(Evolution or Revolution:Innovation!)。
对于我们学管理和研究管理的人来说,说每一句话都需要有相应的情景和条件,否则每一句话都是错的。所以在讲创新前,我首先要讲讲当下的情景。
▲今天,真的“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吗?
这些年,我们非常流行一句话——“今天这个时代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对此我总在反省:今天的时代,真的不确定吗?
很多人都说,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叫VUCA时代,也就一个充满Velocity(高速)、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Ambiguity(模糊性)的时代。
新冠肺炎发生以后,很多媒体都将其定义为“黑天鹅事件”,但新冠肺炎真的是“黑天鹅事件”吗?如果是这样,那历史上曾让全球17亿人中有10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至今没有科学记载的西班牙大流感,和这些年同样造成大量人感染并死亡的美国流感、非洲猪瘟,以及在亚洲每每发生的一系列病毒变异,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没有发生过吗?
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非常快,有高铁、有手机、有AI……但反过来想,自工业革命发生后的几百年时间里,我们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演进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从蒸汽机时代火车的发明到今天高铁的发明,这种高速的变化,真的不确定吗?
有人说,我们的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但如果你去看看亚马逊原始森林,看看自然界的生态,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从来就没简单过;有人说,我们当下生活在一个极具模糊性、因果关系不确定的时代,那我又想问大家:回顾历史,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因果关系是确定的吗?
显然,如果从整个历史观和人类学的视角去看,这个时代并非不确定,我们今天所苦恼的这些危机与变化,历史上也同样发生过。
这个时代变化的背后,其实是周而复始的演进与变革,正如我们每天学习工作、吃饭睡觉一样。而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在不确定中把握最基本的规律。
▲新发展格局下,我们必须要丢掉幻想,投入创新
如今,中美贸易战紧张升级,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言论与行为,很多人都在嘲笑他“不靠谱”。但实际上,他看似随心所欲地“满嘴跑火车”,说完后真的会去干。
所以大家不要放松警惕,更不要去期待11月选举拜登能打败特朗普当上总统,以为这样中美关系就会缓和,我们就舒服了。
不要再幻想了,谁当总统都一样!中美贸易战引发的“五眼联盟”全球排华将呈现常态化、长期化、复杂化的趋势,我们必须要丢掉幻想!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去批评或骂别人,而是回过头来自我反省: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多少企业和学生真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们浙江有多少企业家能够摒弃“老路”——依靠低成本价格竞争、低技术制造或模仿拷贝国外技术等,像任正非那样顽强地挑战“风车”?
面对时代所带来的重重变化,我们要意识到,原来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唯一能走的路,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而要变得强大的唯一道路是什么?是科技创新与管理。
回顾人类历史,近500年来出现过16次“超车”事件,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发生战争了,有的没有发生战争。但大家注意,在全球“老二”超越“老大”的过程中,其中有12次发生了“车祸(战争)”,9次“超车”成功;没有发生战争的,一次也没成功。
我们当然希望通过和平来超越,而超越的唯一武器就是管理与科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次新冠肺炎的“突袭”和特朗普的“反复”,让我们更早更清晰地明白: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能靠过去以低成本价格竞争、以一种非科技创新的模式去走“老路”了!我们唯一能走的路,是创新驱动发展,而不是坐等别人的“施舍”。
今天,我们可以打造万亿级的企业,一个网红带着小团队,就能创造几十亿、上百亿的现金流量,这些在30年前都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今天,企业已经社会化了,正如我之前所说,“我相信21世纪传统企业会消亡,未来的企业将是当下所涌现的生态组织、平台组织,他们正在把科层结构的组织丢到历史的垃圾桶里去”。
面对这样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做到“不创新,毋宁死”。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就一定会走向衰亡,这绝非危言耸听。
▲多元管理世界正加速到来,是时候摒弃“小老板”思维了!
那么当下我们的创新,到底处于怎样一种态势?新冠肺炎发生以后,加速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的变革,多元管理世界正在加速到来。
面对这次新冠肺炎,有很多人等着什么时候开学和上班,也有一些人正在改变与挑战。比如被授予“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快递小哥——汪勇。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管理事业的变化,正是由这样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小年轻在改变;今天已不再是100多年前泰勒式的管理,而是一个由资本世界与人类世界、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相结合的全新世界。这样的世界,需要我们一起去创新与改变,而不是梦想着别人给你恩惠与施舍。
我注意到,很多媒体都在说日本过去的二十年是“失去的二十年”,但实际上,日本并没有失去。你去看一下日本的企业在追求什么?内涵式发展、科技创新。日本正在走重大产业转型之路,传统产业不断淘汰,新产业包括芯片、医疗、机械和新能源都在厚积薄发。
而我们的企业呢?在追求某一个时刻的爆发式增长,追求盲目扩张,追求某一天能够上市,因为一上市就有钱了。最后,很多企业被割了“韭菜”。
再来看看我们的科技投入和研发投入,2019年华为一年的研发经费占到全部销售额的15%,大约1300亿。而这个投入额度,占了浙江所有企业研发投入总和的三分之二。
我们需要反省,浙江的创业精神是天生的,是一种基因,今天有太多浙江人在讲创业,这好不好?没有不好,但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每个人都是小老板,浙江能创新吗?如果无法创造千亿营收、百亿利润,你哪来的钱去投入科技创新?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作为国家精英,不要总想着毕业后做小老板赚快钱,而要利用好浙大这个拥有医学、农学、工学、信息、电子、化工、生物等多个优势学科的好平台,将这些学科的知识转化,毕业后组建团队、专注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去打造一个真正能够引领中国发展的高科技企业。
▲进入浙江大学,你需要学会“不赚钱”、尊重人性
我有一个加拿大朋友曾经跟我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魏院长,如果连在浙大管院读过书的企业家,都还在穿‘旧鞋’走新路,那么管理学院就是有责任的。”
对此,我也在反思: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到底有多少真的在利用科技改变世界、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所以今天在这里我想给在座的各位硕博同学、MBA同学提几点“希望”:
我希望你们进入浙江大学学习,能够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学会思考与创新,而不是投机取巧,只会模仿与拷贝;我希望你们学会共享、学会“不赚钱”——赚该赚的钱,不赚不该赚的钱;我希望你们学会作为一个人的修养、历史观、人文观、哲学观、个性观,而不是学会模仿别人的商业模式;我希望你们学会的不只是专业技能,还有思想与智慧,气度与人格……
作为一个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为己任的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要培养的是具有使命、责任、担当的人,是尊重人性的人。因为有了人性,你才能有人的格调,有了做人的格调,你才有人道。
所以同学们,如果未来在学习中你能领会人性,我会为你竖起大拇指;如果你学会了人格,我会认为你合格了;但如果你还有了人道,我一定会为你而骄傲!
而当下时代,人性、人格、人道的核心,对经济来说,对学管理的人来说,那就是创新。希望今天在座的同学,能够守着这份初心,在接下来的几年学习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做到真正无愧于“浙大人”这个称号!
(段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