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浅谈成都“锦里”景区人气旺盛 与仿古建筑艺术传承之间的关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许占帝 李子瑄

  中国古建筑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是古代伟大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为我们现代文明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当今世界古建筑断代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尔等吾辈都应该警醒起来,把祖国古代建筑这块“瑰宝”传承和发扬光大,才不愧生活在东方文明古国的中国。否则祖国的“瑰宝”将会何去何从?值得我辈深思——

  在今天面对古建筑艺术传承危机的形势下,祖国到处在新建仿古建筑、恢复古代建筑遗迹,其目的是为了将古代建筑艺术传承下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有理由不去好好把握机会吗!

  据相关文旅市场调查机构统计,武侯祠博物馆“锦里”的人气是成都市周边景点中最旺的,平均日流量大约在10万人左右。归其原因在于三方面,其一:成都市政府的大力打造;其二: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合理、全面的经营管理;其三:打造的仿古建筑的高度建筑水平,是人气旺盛的关键和灵魂。

  仅以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锦里”(含景观园林)仿古建筑二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为例;其为砖木石结构,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工程造价约5000万。

  在这里,主要浅谈仿古建筑是关键和灵魂。“锦里”仿古建筑,用史料的考证(历史文化的衬垫),来确定材料的选择、风格的定格、工艺手法、使用性质。如1#院采用纯楠木结构,台明建筑。两层主楼四合院配合后花园小四合院,在主楼四合院与辅楼四合院之间配设了一座六角亭半亭,让1#院建筑形制形成多元化相融合的景象;双院落加半亭形成了一座使用性能完整的仿古建筑,从而使其在整个仿古建筑气势、功能中鹤立鸡群,相得益彰。

  在这栋仿古建筑中采用了三开间单层悬山“龙门”建筑,小青瓦屋面, 1尺6寸6高 *1尺宽捶灰泥塑仿古镂空明间正脊,明间正脊上塑有4尺2寸宽 *6尺高莲座花篮中堆,明间、两端和次间正脊端头均捶灰泥塑鳌鱼吐水图案。龙门前设8尺(1丈3)宽“八字”小桥跨过门前9尺宽小溪,桥上两边各设3尺3高4根望柱,望柱上依次设狮、象、麒麟、貔貅神兽。望柱之间用上、下两道铁链相连。龙门明间中檩下设6尺6*9尺9镜面大门,大门中设有直径4寸半铜质兽头及3寸3铜质含环、门头设有一对直径3寸3木质“寿”纹门簪。明间出双挑,上挑吊柱置于下挑座兽背上。进门后是可拆卸式格扇门做成的屏封,将通道分左右前往;屏封格扇门两面均雕刻“蝠”“鹿”“寿”“囍”“梅”“兰”“竹”“菊”图案和图案中心位置龟背纹字框(框中配图案相应繁体字)。四合木质内走廊均作风窗、挂落,并于柱间设有三国人物木质雕刻围板。

  主四合院两边双层厢房檐高2丈2,上下均有木质回廊,上层回廊柱间设有尺半仿古风窗和3尺半仿古花窗,下为3尺3高木质装板。小青瓦双坡屋面,马鞍形屋脊,9寸*6寸仿古青砖按照一斗一眠式砌筑“观音兜”式、硬山式虎头山墙。右厢房后檐设有室外纯木结构悬空楼梯。

  主四合院双层正厅檐高2丈2,正脊高3丈6,上下均有木质回廊,小青瓦双坡屋面,2尺2高 *1尺宽捶灰泥塑双层仿古正脊,正脊上捶灰泥塑6尺宽*9高宝瓶中堆,用铁链拉结于前坡两只“蝙蝠”和后坡“神兽”。硬山防火墙上作2尺2高 *1尺宽素筒瓦顶垂脊,并于垂脊头子上塑 “蝙蝠”等图案。在前坡回廊上再起四坡歇山顶屋面,马鞍形正脊,1尺7高*1尺宽单层捶灰泥塑垂脊,并于垂脊头子上塑“丹凤朝阳”图案,于戗脊上塑 “龙头吐水”形成爪角翼角。木质内走廊一层柱间均作风窗、挂落,并于柱间设有三国人物木质雕刻围板。二层均做尺半高仿古风窗和3尺半仿古花窗,下为3尺3高木质装板。

  柱四合院与后花园间双层纯木结构六角亭半亭,素筒瓦屋盖,屋顶塑“葫芦串”宝顶,六条戗脊均为1尺7高*1尺宽单层捶灰泥塑脊,脊上均塑“龙头吐水”形成爪角翼角。半亭柱间均做尺半高仿古风窗和3尺半仿古花窗,下为3尺3高木质装板。

  后花园正房建筑形式同住四合院左右厢房,不在赘述。后花园三方折回式回廊设于内外相通的水池上,四合木质内走廊均作风窗、挂落,并于柱间设有 “美人靠”。

  后花园设有木结构门厅,檐高1丈2,悬山式结构,并于中檩下设5尺4寸5*6尺1单镜面大门。大门中设有直径3寸半铜质兽头及2寸2铜质含环。门厅内外各设4步石质台阶。

  该仿古建筑楼层均用木地板铺地,住四合院天井用尺半见方青石板铺设,后花园除去水池的天井以用尺半见方青石板铺设。内天井均设排水暗沟,排出建筑物外。外均为9寸*6寸仿古青砖按照一斗一眠式砌筑。

  在整个木结构施工中除了大木结构制作外;防虫、防腐、防火是关键,要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油饰处理以为重要。捶灰泥塑脊饰必须按照建筑物面阔和进深、脊高等因素因地制宜,以确保比例协调。

  同时,整个木结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传统手工艺要求施工,在梁架大木施工和门窗装饰施工中没有用一颗铁钉和射钉,全部用传统的榫卯完成。

  在该工程中绝大部分是选用过去的古旧门窗,故在门窗图案的选配使用上是十分考究的。在这一个问题上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现场比对,掌握了门窗的安装图案配用方法和制作工艺手法。

  对此,整个“锦里”的建筑物施工技术管理中,不但运用了古代的传统大木构架结构还运用了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古代木结构相配合的工艺和手法。在景观园林上主要是运用了“活水环绕、川流不息”来衬托整个锦里的灵气和秀巧。简言之,在我们“锦里”的施工技术管理中深深体会到,理解和掌握川西民居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是打造好“锦里”的关键。

  “锦里”的仿古建筑均为独特的川西民居风格,建筑形结构式灵活多样,且巧思多变的设计手法,使其仿古建筑院落形成了几条各不相同的街道,汇成了一道道美轮美奂的绝佳风景。绝大多数游客是冲着这些古建筑院落风景不远万里而来。之所以说仿古建筑是该处的灵魂,是因为“锦里”她不仅有形式多样的仿古建筑院落、且这些仿古建筑院落汇成的仿古街区时而连绵又时而不乏跳跃,给人的想象空间十分微妙,让人仿佛就真的步入了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某个繁华的场镇街道。看着清澈、环绕、跌宕的溪水和悠闲游来游去的锦鲤、天鹅,听着潺潺溪流和鹅叫、鸟鸣,真的让人心景豁然平静、开朗起来。这在仿古建筑的工艺上是十分考究的,不然很容易让游客突然“醒来”。故我们在施工中特别讲究仿古建筑的仿真性,杜绝现代装饰来混淆视听。

  最后,通过打造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锦里”仿古建筑工艺实践工作的累积体会,在现代文旅仿古建筑文化市场中,如何着力把握好我国传统建筑工艺传承与发展之路,尔等吾辈承上启下、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