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华东周刊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赵丽萍:静候花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柔仪/文

1.jpg

●杭州花之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丽萍  徐青青/摄

  你知道兰花的生命吗?

  有人说,兰无三年叶;也有人说,只要养护得当,兰花的寿命可长达10年。每一个生命周期,兰花都要经历抽苗、发叶、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花期来临前,它可以在蓬篙荆棘的丛林中静静地生,为绽放蓄力。花期到来时,它可以在无人喝彩的空谷里悄悄地香,馥郁了时光。

  宁静高雅、美好纯洁,这是杭州花之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丽萍喜爱兰花的原因。“3年前你们说要采访我,我说再等等吧,那个时候很多事情都还在筹备中。”赵丽萍笑着说,“现在不一样了,体量越做越大,样品更加丰富,而且我们还在探索全新的领域——文创产业。”

  3年,只为又一个花期。如果将时间的镜头拉远,在花之城30余年的发展历程里,3年并不算长,但它前进的每一步,都足够漂亮。在赵丽萍的讲述里,这3年她做了许多快乐而有新意的事。这3年,是对过往的一次总结,是面向未来的一次跨越,是花期来临前,一次沉寂的蓄力。

  ▲父与女

  赵丽萍与纺织的际遇缘于幼时。

  她回忆,小时候常常坐在木板凳上,跟着大人们一块儿挑花边。大人们有说有笑,手中的针线在纸上游走,“沙沙”声不绝于耳。钩、攀、绕、缠,赵丽萍一投入就是好几个小时。那时的她,年仅八九岁。

  萧山花边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万缕丝”,是浙江省著名传统手工艺品,以精美严谨的构图、清晰分明的层次、复杂多变的针法、洒脱飘逸的风格而闻名。萧山花边设计高级工艺美术师赵锡祥,是赵丽萍的叔公,也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得益于幼时的熏陶,赵丽萍对纺织有着不一样的情愫。

  30年前,萧山的纺织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原本从事木工的赵丽萍父亲,也投身于纺织大军之中。1987年,赵丽萍父亲开设了同兴布厂,正式转业。

  但彼时纺织行业竞争对手之多,市场之乱,让毫无经验又为人实诚的赵丽萍父亲吃了不少亏。“我爸爸刚入行那会儿,根本不懂机器,但他做事胆子大,一下子买了20台,结果都是烂机器!那时候的机器价格高啊,几万块一台。”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换了机器后,布厂重整旗鼓,继续在摸索中曲线前进。那时的赵丽萍高中刚毕业,白天在塑料厂上班,晚上就到布厂里帮忙,还得顾着一周两次的大学自考课程。尽管布厂接下来的日子有起有落,但在赵丽萍父亲的带领下,良好的口碑树立起来了,客户越来越多,一切都渐渐有了起色。

  可人心总比商场莫测。赵丽萍清晰地记得有一天,她下班回家,发现父亲一反往常,没有去厂里。他与母亲二人坐在家中,眉头紧锁,垂头丧气。原来,父亲又被骗了。

  那是赵丽萍父亲曾非常信任的一个客户,在一次货物交付后,卷着70万元跑路了。货款追不回,70万元就这样石沉大海。“那时候我的工资是一个月50块钱。70万元对我们家来说,意味着倾家荡产。”

  看着全家人心灰意冷的样子,身为长女的赵丽萍意识到肩上的责任。“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有我呢。”

  “还有我呢”,短短四个字,却承载了太多。

  时间停顿了几秒,语调向来轻快的赵丽萍居然哽咽了。“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我真的挺坚强的。我记得我父母都哭了,我爸拉着我的手跟我说,丽萍,有你这句话,我不会倒下的。”

  如旧时的默片,灰色,是赵丽萍那段日子的主色调。她回想不起踏入纺织行业是哪一年了,但父亲的这一句“我不会倒下”,像钉子一样楔在她的心坎上。

  有人在风中迷失了方向,有人在风中挺起了胸膛。赵丽萍一家,无疑是后者。

  之后,赵丽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布厂,三姐妹齐心,更加事无巨细地帮助父亲。下车间织布、挑灯做账、外出跑业务,大大小小的公司事务赵丽萍都亲力亲为。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晚上做账,没有计算器和电脑,都是笔算。就算有一分钱的差池,账平不了,我也会花一整个晚上找出问题所在。”慢慢地,赵丽萍学会了会计,学会了织布,学会了如何与员工沟通,学会了统筹全局,把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说起奋斗的日子,赵丽萍的语气找回了活泼。“那个时候我很酷哒!别看我个子小小瘦瘦的,出去跑业务我都是骑摩托车去的哩!”

  时光流转至2002年,在一家人的经营下,布厂规模不断扩大,公司进行了结构调整,正式更名为“花之城”,赵丽萍开始逐步接手企业。她说,取名为“花之城”,没有复杂的想法。“当时,我们想把企业做精做强,将主业转向了花边。花是花边制作的一大元素,而我们又在浙江(中国)花木城附近,是萧山千千万万企业的一家,城市的一角,便叫‘花之城’了。”

  很快,公司步入了正轨。赵丽萍力求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从织布机、梭织机到剑杆机,不断升级设备。为了制作更加新颖精致的花边,赵丽萍还引进了平绣机、金片绣机、盘带三合一机等机器。

  如今,花之城已从萧山一隅走向了世界。多年来,花之城的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与阿拉伯、阿富汗等中东国家保持着密切稳定的商业关系。

  赵丽萍说:“踏实做事,诚信做人,是一种本能。这些年,我们就是靠着本能,一步一步实实在在走过来的。”

  是啊,跌入低谷又如何?只要有韧劲和拼劲,低谷里也能开出繁茂的花来。

  ▲文化与传承

  踏入花之城的展厅,瞬间被形形色色的款式和色彩迷了眼。

  针线交织之间,国色牡丹在这里盛放,风雪梅花在这里傲立,朱雀凤凰在此栖息,还有充满异域风情的金丝银线、富丽堂皇的丝绸缎布……

  每种款式,赵丽萍都参与设计。在她看来,每个产品都有着不尽一致的内涵与感情。正因为每个产品倾注的心血都是独一无二的,赵丽萍会在第一时间为产品设计申请专利保护,仅今年上半年就申请了20个。

  每位客户来到花之城,赵丽萍都会按照客户的喜好、当地的特色提供不同的样品。久而久之,老客户只需要一通电话,提出需求,赵丽萍便能明白对方想要什么,设计出客户理想的花型,并按时交货。

  信誉与经验的累积,让花之城平稳地度过了疫情时期。赵丽萍解释道,“我们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疫情期间部分产品无法出口,订单取消,难度确实很大。但比较幸运的是,老客户都非常信任我们,即使线下不见面,他们也完全相信我们的设计和品质,所以不存在客源流失的问题。再加上今年阿拉伯等中东国家需求量倍增,从开年到现在,我们已经做了10来万米,这个数据相当不错了”。

  近3年来,除了稳固花之城基业的发展,赵丽萍在做的另一件事,则是文创产业。更具体地说,她想把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用手工与机器相结合的绣花工艺,融入到工艺品、绣画、喜服、汉服中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领域相关利好政策频出,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2013年到2017年,短短5年时间,在政策、市场、资本多轮驱动下,本身自带高附加值属性的文创设计,为中国经济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供了新的出路和模式选择。文创设计发展正迎来时代风口,产业规模不断扩张,融合力度不断加大。

  赵丽萍敏锐地感知到了市场的风向。为抓住风口,赵丽萍在3年内精挑细选了10余名全国顶尖设计师,并加大资金投入。仅去年一年,就投入了800万元。

  除了软实力,赵丽萍还在硬实力上下功夫。比如,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办公效率;与机械厂合作,定制花之城专属的机器。2018年,花之城成功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纺织,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主打的技术是手工与机器相结合。像这种定制机器,不但可以满足个性化生产需求,比如绣花的精度和走向、色彩的多样性等,甚至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比纯手工更美。但是手工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比如设计手稿,只有我们亲手作画,作品才会有温度。”

  “作品”——谈及文创产业时,赵丽萍总是如此措词。或许在她看来,布料和针线本无意义,但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当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在一起,便有了艺术的价值。

  赵丽萍向笔者透露,通过3年的打磨与沉淀,花之城已经出品了不少佳作。量身定制的喜服业务全面铺开,绣画和汉服作品的公开发布会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她说:“做这件事我觉得很幸福,因为我在做一件美的东西。”

  今后,赵丽萍将在文创产业上有更加深入的拓展。她有一个美好的设想:打造一个VR园区,与绣品相结合。园区内的山山水水都是逼真的绣画,不同朝代的百姓穿梭画里,飞鸟与鱼徜徉其间。一旦置身其中,游客的五感六觉都会被调动起来。

  感官体验之外,知识传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游客只需要对着绣品扫一扫,便能得知每个元素背后的“秘密”——朝代背景、人物简介、动植物百科,甚至还包括引申的古诗词。

  赵丽萍向笔者强调:“有文化,才能走得更远。”她所说的文化,不仅是花之城真诚守信的企业文化,更是根植于产品设计理念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文化,才有传承;有传承,才有未来。

  ▲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如果说,工作中的赵丽萍是幸福的,那这几年让她更幸福的,是和女儿一起工作。

  赵丽萍其实很意外。她没有想过,两年前长女赵璐男从海外留学归来,愿意跟着自己干。一是因为女儿已经拿到了国内三家知名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再者是,一直以来,她都对女儿心怀愧疚。

  花之城最艰难的那几年,赵丽萍大女儿正在上小学。“那时我全身心投入在企业,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她小时候有很多演出,我记得我只去过一次。为了给她更好的学习环境,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给她办了转学,她的老师我只见过一面。但是她初高中的成绩很少让家人担心,去国外上大学的申请、笔试、面试这些手续,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完成的。”

  或许是基因如此,或许是潜移默化,赵璐男的坚强独立,和同样是长女的母亲赵丽萍如出一辙。

  6年的国外求学生涯,让本就独立的赵璐男更加成熟、更懂感恩。“从璐男跨入公司那天起,她就说,妈妈,我跟着你干!那时我已经在着手规划文创产业了,跟她一沟通,我发现她马上能跳脱出固定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艺术有很高的热情。从去年开始,她学易经国学、汉服知识等传统文化,我有问题还得问她呢!”赵丽萍脸上洋溢着自豪。

  前不久,赵丽萍和女儿一块儿出去游学了一阵子。一堂心理学课上,老师抛出了一个主题,让大家分享儿时与母亲之间最难以忘怀的一件事。

  轮到赵璐男的时候,她思考了很久。但最终,她只用一句淡淡的“没有”,打破了沉默。

  “‘没有。’璐男就是这样说的。她说妈妈没日没夜地都在厂里,印象中没有跟妈妈一起做过特别难忘的事情。她就记得一句话,是每次吃饭的时候,她奶奶喊她,‘璐男,吃饭啦!’”

  回忆是带刺的,赵丽萍再次哽咽了。她的声音带着些许沙哑,平静的语气中压抑着激动。“璐男当时说完就哭了。她感觉童年没有美好的回忆,因为我没有陪伴她,我很愧疚……”

  时光让人变得脆弱且坚强。杭城八月39度的高温,却蒸发不完赵丽萍的眼泪。

  “好在现在一切都好。您看,女儿回到您身边了,又是工作上最得力的助手,您应该觉得开心,为什么会哭呢?”笔者问。

  “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太幸福了!”

  正如赵丽萍所说,她是幸福的。她并不是没有遗憾,她只是不会被遗憾束缚;她也并不是没有苦难,她只是不会被苦难左右。

  人生苦短,难免要在泥泞中跋涉,在风雨中摇摆。但赵丽萍的内心装着四季,那里潮湿且温润,有阳光晨露,有春风细雨。在花开花落的无常里,她保持着真我的快乐,以最美的姿态,静候每一个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