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德群
●田景(左)检查12—12计转站分水器流程。
8月11日,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三区副总监田景,在副科级试用期满考核中,以满票通过,这是对他一年来工作的肯定和褒奖。同时,他还被同事们誉为“双战双赢”(战役情、打好生产经营攻坚战,获得双赢)岗位“明星”。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管理区异常井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6井次,降低异常井处置费用170多万元,减少作业少影响产量1820余吨。同时,由他牵头总结出的“三性管理法”在全厂获得推广应用。因此,他被同事们称为控制异常井的“真把式”。
田景所在的采油管理区,管理着259口生产油井,均在塔河油田12区,该区块属于碳酸盐岩超稠油油藏,开采难度“世界少有,国内少有”。因此,管控异常油井出现,是油井日常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
“油井也像人一样,最怕‘生病’,一旦患病,既干不了活,还要花钱‘治病’。”田景经常给同事们这样说,意在让大家高度关注油井“健康”。
为有效控制油井异常及稠油井合理掺稀降粘生产,他经常带领技术人员给油井“过筛子”,掌握各类油井的“秉性”,继而进行分析攻关,经过两个月的探索研究,最终总结出了油水井“三性管理法”。 此项管理法,针对不同油井举升方式、能量、含水状态,在油水井日常管理中寻找“共性”、在动态分析中寻找“差异性”、在“一井一策”管理中寻找“特性”实行油水井分类管理、抓重点、挖潜力。
今年以来,该采油管理区通过应用“三性管理法”有效地控制了异常指标;日均掺稀优化均能完成月度配产需求。尤其,针对油水分异的油井进行了探索规律、验证规律,针对注水井和高含水间开井,见明水后含水变化分为可逆转和不可逆转,制定了相应的掺稀调整对策,有效地避免了井筒稠油堵塞和地面管线凝堵的出现。同时,注气井进行阶段管理,严格落实初期防气窜、中期提产能、后期稳生产,全过程动态监控调整,保证注气井安全平稳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