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体化”推进顺北油气田提质增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洋 李弘艳

  7月26日,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空骄阳似火,在顺北55X井的井场前一幅车水马龙的景象,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准备酸压完井,这是西北油田加快顺北优质资源勘探开发的一幕场景。

  今年以来,顺北油气田以高质高效的增储上产、效益开发为目标,强化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和科研生产一体化运行,推进勘探开发工作提质增效。

  勘探开发一体化,优化生产增产创效

  今年,面对疫情和低油价的双重影响,西北油田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将目标锁定在位于气区的顺北4号和8号断裂带。科研人员开展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按照探井找突破,开发井滚动评价的思路,分别优选探井和开发井位目标,分步实施,大幅提升勘探开发效率。目前,部署在顺北4号断裂带上的两口探井均已开钻,开发井随即开始设计。

  同样的模式不仅运用于井位部署中,还体现在储量发现和油藏研究中。在2018年,顺北5号断裂带北段不仅提交了控制储量,还在当年完成了储量升级,成功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16万吨,为后续的高效合理动用储量奠定了基础。于是,在2018至2020年,长达84公里的顺北5号断裂带,便完成了油气发现到全面开发的历程,按照油气发现的程度,科研人员综合勘探开发成果,将三级储量进行统筹计算,大幅降低储量发现成本。

  地质研究是油藏分析的基础,这离不开油藏生产特征分析。科研人员结合生产动态,分析油藏特征,确定顺北地区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资源结构,深化了地质认识。同时,科研人员用地质认识指导动态开发,优化了开发方案,提升了单井产量。今年上半年,通过措施调整,累计增油3万吨。

  地质工程一体化,学科融合提速降本

  顺北地区钻井平均深度大于8000米,相当于从珠穆朗玛峰钻至山脚下。在钻井过程中,不同深度的地层因为岩石硬度、地层压力、裂缝发育程度的不同,存不同程度的钻井风险,尤其是顺北5号断裂带,因二叠系、志留系地层裂缝发育,给钻井设置了一道道“拦路虎”。

  为有效避免钻井风险,提高钻井速度,西北油田成立地质工程一体化联合攻关组,从井位部署到完井作业,开展钻井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研究。研究人员在井位论证过程中,开展地质特征分析和地层压力预测,预判工程风险,优化钻井轨迹,提示存在风险,从而指导钻井作业。

  在钻井过程中,科研人员严密关注钻井情况、研判存在风险,适时调整方案,确保处理及时意外情况,从而提质增效。

  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下,今年在顺北累计预判且有效避免钻井风险10余次,优化调整6口钻井的钻井方案,大幅缩短钻井周期。上半年,完钻的顺北71X井钻井周期仅132天,较邻井节约70天,创西北油田超8000米深钻井最快记录。

  科研生产一体化,深度融合聚力攻坚

  顺北55X井酸压完井的实施,与石勘院的邓尚博士科研团队所做出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钻井过程中,邓尚团队的断裂研究成果得以验证,并且通过地层应力分析,帮助顺北科研团队判断裂缝发育方向,完成了完井方案的编制。

  今年以来,勘探开发研究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生产科研深度融合。邓尚不仅在石勘院任职,并且在勘探开发研究院顺北项目部担任技术总监,负责多个生产科研项目。两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合并办公,发挥科研院所的优势,将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任务中,集中力量攻坚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难题,形成了科研生产一体化运作模式。在“五一”前期的顺北71X井完井过程中,两家单位的科研团队一起编制大型酸压方案,支撑了该井实现油气突破。

  同时,勘探开发研究院形成“前站后院”的科研生产一体化攻关模式,在一线的科研团队支撑采油气厂增储上产。在“百日攻坚创效”期间,顺北科研团队和采油四厂技术人员一起,开展产建方案优化、单井措施调整等工作,平均日增油近300吨,实现了科研生产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