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明
一花引来众人赏,蜂采花蜜益安康。《企业家日报》2020年7月1日发表《“136”安全管理模式广受关注与欢迎》以后在全国引起好评。该文发表的当天网易新闻、手机网易网就快速转载,第二天人民论坛网优化发表,稍后亿点网转载,中工网(全国总工会主管网站)媒体以汉语繁体、简体两种字形予以转发,7月5日,永济市科学技术协会公众号转发。许多专家读过后受到启发受益匪浅,山西工人报资深记者葛葆庆发送阅后感:“警钟长鸣如雷响,玉垒妙文意味长。塔形图画安如山,安全模式坚若钢。”
创新成果 来之不易
《“136”安全管理模式广受关注与欢迎》一文主要介绍了山西省晋能集团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晋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彪首先倡导创建该安全管理模式,全体员工积极努力历经多年实践,全面系统概括,科学指导生产取得了优异的安全生产成绩。李国彪概括地说:“‘136’安全管理模式是根植于安全生产实际,系统组成、整体推进、跨越式提升的一个模式设计,它与已有的安全理论不同,是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系统思想是其灵魂,基础、能力、体系、文化是其肢体,其中,‘1’是安全文化,是安全大厦之魂;‘3’是基层建设、基础管理、基本素质‘三基建设’,是安全大厦之基;‘6’是组织、责任、制度、技术、管理、监督‘六大体系’,是安全大厦之柱。‘灵魂、基础、支柱’共同构成了‘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大厦。”这是落实推广安全文化工作的里程碑及创新成果。晋能集团去年取得了安全生产的好成绩,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实,全年营业收入1058亿元,利润总额41.8亿元,安全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企业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职工收入同步提高,在山西省国资委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被评为A级,煤炭产量突破9000万吨,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得益于“136”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专家首肯 一呼百应
文章发表的当天,河北唐山的安全文化专家葛志文阅读该文电子版后早上7点多就发送微信:“拜读文献,深受启发。要与其他企业分享经验。早安!”时隔几周他欣喜未减又发送微信:“136”安全管理模式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成效显著的新模式。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王德学对山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成果很重视,他欣然写道::“安全文化铸灵魂,红线意识扎根深。文明行为成自觉,久久为功定乾坤。”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三晋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李玉明写道:“《“136”安全管理模式广受关注与欢迎》一文值得一读。回顾我90多年的人生历程,感到晋能集团的‘136’安全管理模式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一是填补了三晋文化研究会研究的空白,使三晋文化研究会研究的内容更宽广;二是它的实用性很好,能为山西省委提出的‘四为四高两同步’(即山西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贯彻落实提供一种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方法;三是我出国参观考察过,我还没有发现其他地方有这种模式,它的创新性很明显。”
春雨润物 共同受益
卢静老师写道:“‘136’安全管理模式也像一场春雨,滋养得安全生产土壤丰厚,草木葱郁。”山西省煤矿工会李思茂写道:“136”安全管理模式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是对晋能集团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总结概括和提炼升华,其必将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各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山西省商务厅王岫写道:“‘136’安全管理模式产生于晋能集团,运用于企业管理,影响在各行各业,服务于社会进步,体现了国企管理者的智慧,反映了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在商贸流通、市场保供 、稳外资稳外贸面临疫情挑战的特殊时刻,更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商务工作者认真学习。”山西伦理学会秘书长 、山西大学副教授刘美玲读了文章很有感触写道:“‘136’安全模式的提出与运用是山西煤炭行业落实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企业的一项具体成果,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是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对于安全生产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与研究。”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会长、临汾日报原总编辑、高级记者王庚星写道:读了文章后,“只要我们像李国彪董事长那样,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那么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是完全可以巩固的,同时感谢《厂长经理报》在改版为《企业家日报》之后,能够一直关注企业家,成为企业家的朋友,难能可贵。该篇文章写出了‘136’模式的产生、实践、效果以及社会的评价,真实地描绘出晋能集团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创新,具有指导性可读性,并且具有操作性,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临汾市尧都区应急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茹新锋写道:“通过《企业家日报》介绍晋能集团‘136’安全管理模式的文章,阅读后让我启发很大,该管理模式是开放的、包容的、动态的可操作性的与岗位员工能相互直通的体系,们是接地气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根本途径。”三晋文化研究会企业文化中心专家吴华写道:“作为一位文艺专家,有责任有义务把‘136’安全管理模式创作成情景剧、曲艺、小品、歌曲的艺术形式,深入到基层推广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进一步懂得幸福是从安全中得到的!”山西省委编办王立世、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刘赫男、网易山西运营中心黄晶、太钢集团王绍君、太重集团马静、汾酒集团郭建龙、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原总工程师马积福、人文山西”李尚鸿、孝义市马明高、阳泉市矿区荆升文、临汾尧都区威顿水泥厂安全员邓金海、尧都区应急管理局基层站长曾庆中等都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与建议。
推荐转载 众星捧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西省外许多专家干部亦予以积极评价。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安全文化研究所所长董成文写道:“对晋能集团‘136’安全管理模式的理解:1个安全文化——以较高的站位来抓安全管理,用文化引领企业安全。3基——保证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初心。6大体系——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安全管理,必将事半功倍。”《中国应急管理》杂志执行主编张广泉写道:读了《“136”安全管理模式广受关注与欢迎》一文,感受有三:其一,晋能集团‘136’安全管理模式,符合应急管理部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上的既定方针;其二,各地监管部门要尊重企业的原创性;其三,我们希望晋能集团用好“136”安全管理模式,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一位身居首都北京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高端专家把该稿推荐给全国总工会主管的中工网网站,很快就在网站转发出来,希望晋能集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模式,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煤炭安全生产的“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在北京上学的山西高平籍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大三学生焦书毓写道:“《“136”安全管理模式广受关注与欢迎》一文读后感受颇深,值得大家去认真研读。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在肩。在大学校园里,安全管理的‘136’模式也同样适用。”
山东省安全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江涛教授写道:“136”安全管理模式有高、深、广、全和长远等几个特点,该模式凝聚了晋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彪同志扎根煤炭能源系统工作近四十年的感悟和实践,体现了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先进理念,来源于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商和共建,这种自下而上、以上率下的安全管理模式必将内化于心,并且在集团安全管理共治的基础上实现共享。江西省新余市安全专家胡道丰写道:“‘136’之和正好为10,寓意‘十全十美’,谐音乃‘实’,安全需要以‘实’为本。”甘肃省定西市渭武高速公路项目安全专家程睿写道:“读了《“136”安全管理模式广受关注与欢迎》一文,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项目管理,浅谈如何利用好‘136’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广东深圳安全专家周维写道:“通过《“136”安全管理模式广受关注与欢迎》文章,得知煤炭系统产生的‘136’安全管理模式在系统内部运转非常好,深感欣慰。……这是所有安全业界的同行所羡慕的。我的想法是否可以把这个模式通过修正、改善并结合沿海企业的相关特点做出新的创新,成果应用到深圳的相关高危行业中,促使沿海的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的产业结构,使之二次腾飞,成为公有制央企、国企的重要补充,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出力!”河北工程大学教授刘永亮、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安监办副主任凌玉清、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策划人陈彦玲、福建漳州安全专家陈辉和、河北沧州专家赵德强、江苏省如皋市安全专家宗文海、广东鸿程石化副总经理黄友金等亦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与建议,江苏的专家石磊用图画表示感受与建议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文化传承 重在创新
文化传承,重在创新。《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后代李铠博士(现居陕西西安)写道:我祖籍山西新绛,山西晋能集团“136”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问世,不但是山西煤炭行业的福音,更是全国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面红旗在新时代迎风飘扬,这都得益于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彪与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员工历时数年,成就了中国煤炭生产领域近代百年以来自创、自研、自编的一部“安全生产科学全方位管理模式”的“安全生产宝典”,是新时代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大成果,实乃为是“晋能人”向山西省,向煤矿系统,向全国,向党中央,向习主席交出的一份优异的安全生产答卷。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晋能集团“136”安全管理模式在安全生产上的创新取得优异工作成绩,就是习总书记光辉论点的生动体现。晋能集团的创新成果就是对祖国对党和政府的最好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