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晓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商标也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断加剧,侵权手段不断增多。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6月17日消息,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对多年来商标行政保护的有益经验与做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提炼总结,为商标执法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提供具体操作指引。《标准》共三十八条,对商标的使用、同一种商品、类似商品、相同商标、近似商标、容易混淆、销售免责、权利冲突、中止适用、权利人辨认等内容进行了细化规定。
商标的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容器、服务场所以及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以识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行为。判断是否为商标的使用应当综合考虑使用人的主观意图、使用方式、宣传方式、行业惯例、消费者认知等因素。
同一种商品是指涉嫌侵权人实际生产销售的商品名称与他人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名称相同的商品,或者二者商品名称不同但在功能、用途、主要原料、生产部门、消费对象、销售渠道等方面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相关公众一般认为是同种商品。
该标准明确了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是指涉嫌侵权的商标与他人注册商标相比较,文字商标的字形、读音、含义近似,或者图形商标的构图、着色、外形近似,或者文字图形组合商标的整体排列组合方式和外形近似,或者立体商标的三维标志的形状和外形近似,或者颜色组合商标的颜色或者组合近似,或者声音商标的听觉感知或者整体音乐形象近似等。
商标是品牌中的标志和名称部分,便于消费者识别,凝聚了厂家的时间、金钱、人力、物力等,代表着产品质量和厂家信誉,是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砝码。而有的生产者或经营者拿着大品牌的商标给自家的冒牌伪劣产品做护航,从中获取利润,触及了法律界限。同样一款产品,品牌商售卖上千元,傍名牌产品仅售百元,对商标持有人的牌形象及市场信誉造成不可小视的伤害,同时也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导致大品牌被越带越坏,小牌子越做越烂。
商标是企业发展的利器,是企业品牌的保护。据最高检网站消息,2019年,检察机关批捕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侵犯商标权类犯罪3925件6648人,起诉4919件9979人;批捕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等侵犯著作权类犯罪266件480人,起诉226件503人。
一种商品要打开销路,除保证质量的可靠性外,还要通过商标进行广告宣传,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企业还需持续用力,深耕细作把商标维护好、经营好,进而把品牌打造好、培育好,使消费者以快捷的途径认识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