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工业互联网迎来落地加速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5.jpg

  炎炎烈日下,农民在田间辛苦劳作,施肥、浇水、查看作物长势,这是人们印象中传统的耕种方式。如今,更为精细、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已带来颠覆性改变。农田中布置的高倍率监控摄像头,能定时自动巡航拍摄形成高清影像;传感器全面监测温湿度、日照强度、风速风向、土壤状况和病虫害等数据;不同地块要浇多少水、不同作物要施多少肥,都能精准计算,既节省了资源又避免环境污染。

  这样的场景,得益于工业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海尔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为例,通过田间的监测站采集数据并建模指导生产,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平均亩产比当地其他土地高20%。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概念的火热,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受到更多重视。在加速工业技术改革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打破行业壁垒、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已日益凸显。

  带来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

  何为工业互联网?

  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布《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与机器的界限》白皮书,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此后,工业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经济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将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全面连接”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特性,应用场景广泛。

  比如在一个工厂里,从单个机器到生产线、车间再到全厂,工业互联网帮助生产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提升全流程生产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在一个产业链中,工业互联网可以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垂直电商等新模式,降低新产品开发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在做产品服务时,工业互联网能通过对设备、产品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优化等服务,并反馈优化产品设计,助力企业服务化转型。

  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应用于工程机械、钢铁、能源、交通、医疗等众多行业。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统计,目前全国各类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共有数百家,有一定区域影响力或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有50多家。2019年8月,工信部发布《2019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公示》,公布了入选的海尔COSMOPlat、树根互联根云、华为FusionPlant、阿里supET、东方国信Cloudiip等10家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应用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智能化生产方面,东方国信Cloudiip的炼铁云解决方案应用于全国210座高炉,实现降低冶炼成本20亿元/年。在网络化协同方面,阿里SupET平台对接了102家“淘工厂”计划排产系统,满足了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上亿个玩偶的订单交付需求。在个性化定制方面,海尔COSMOPlat平台帮助房车生产企业打造线上用户交互社群,部署研发协同、智慧生产等应用模块,使得产品成本下降7.3%,智能化房车的产品溢价达到63%。在服务化延伸方面,树根互联根云平台接入高价值工业设备超66万台,实现设备实时工况诊断、远程定位与运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工程师张译霖认为,工业互联网除了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还能帮助政府及时获取市场产业态势和发展需求,从而更准确地提供相关扶持政策,更好地把握市场平衡。对普通百姓来说,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推动智慧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的建设,并将满足人们对各类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比如,人们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汽车的设计阶段,根据自己的需求,配置汽车的功能组合和外观结构,获取汽车的生产进程,进行汽车质量追溯等。”

  “可以说,以泛在互联、全面感知、智能优化、安全稳固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带来了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工业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张译霖说。

  增长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指出,2018年、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5%、2.2%。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核算包括核心产业及融合带动影响,随着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拓展,2019年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占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比重已达74.8%,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作为“新基建”的核心要素,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相关扶持政策接连出台。

  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立足国情,面向未来,打造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使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走在国际前列,争取实现并跑乃至领跑。

  该《意见》指出,在2018—2020年三年起步阶段,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初步形成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到203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进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度应用并在优势行业形成创新引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技术产业体系以及融合应用等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6月和7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

  今年3月2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培植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并鼓励各地结合优势产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在装备、能源、矿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

  各地方也在努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发展。

  2018年6月,浙江省发布工业互联网战略,提出将率先推进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其中,阿里supET平台是“1+N”平台体系的核心,已基本形成了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和可复制推广的服务经验。

  在“新基建”的风口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被寄予厚望。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田野看来,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广覆盖、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正在加快建设,能力多样、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逐渐成型,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正加速构建。

  新冠肺炎疫情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张译霖指出,在抗击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极大提升了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处置效率,显示出工业互联网的内在优越性。“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投入资金建设工业互联网,以提升企业的业务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推动业务创新。”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同样认为,此次疫情防控让各地政府以及各行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工业互联网正迎来落地实践的加速期。

  (李贞 周杨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