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想要有所成就,拼的不是刚进社会的那几年,几年时间还不够,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定长远的战略,要比别人熬更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出一些使我们能长久战斗的素质,所以这里就得出了我的第一个结论:要打持久战。
打持久战,看的不是谁装备好,谁现存的实力强,而是弱势的一方靠主观的努力逐渐改善客观的条件,在时间的积淀下逐渐超过对手,以获得最终的胜利。而这些主观的努力,需要一些内在的素质和良好的习惯来维持,这些素质和习惯,又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来获得,它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一旦形成就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非一般事物所能消灭,这些才是我们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关键。另外,我认为人要获得发展,最有效的方式是克服自身现有的问题,克服的问题越大,我们获得的成长也越大。一个大问题的克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这就是修身。
假如一个人身体素质可能较差,那么就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精神面貌、学习持久力,看到这一点后就把锻炼身体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并加以改善,就能够在学习力上很大地发展自己,这不是知识的量上的发展,而是学习方法和格局的发展,是学习力在本质上的提升,在时间积淀下它将产生的好处必然会是惊人的。以一个领域为突破点,在这个领域的学习能力提高后,再反馈于其他领域的学习,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以整体的提升促进局部能力的巨大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更大的学习力。
大学之道,亦以修身为本,而修身以立志为本。无志者,天才可归于庸碌;有志者,垄亩亦可飞鸿鹄。
长远发展的道路最重要的是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读书本身不是目的,它最终需要回归现实,与实践结合才能把书读活,我们只是借助书中的观点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书籍本身。
在实践中需要跟多种多样的人打交道,会遇到各种紧急或不紧急的情况,在与这些原先并没有遇到过的人和事的接触当中,在解决人与人、人与事情的矛盾的过程当中,我们会积累非常多的斗争经验,这是读书这种安逸、静思的活动中无法获得的。所谓的斗争经验,就是在斗争中取得的经验,我们日常所说的斗争是矛盾的集中爆发,在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过程中,当然更容易深入到问题的深处,从而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规律,这对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我们对社会、对人性的认知,并以这种认识来指导以后的实践是非常有益的。简单地说就是在问题中学习,会比安逸地无目的地学习更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张啸 本科)
编后语:其实,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意识,这关乎一个品牌的长远发展。正如本文作者所言,“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定长远的战略,要比别人熬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