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潇枭
稳经济一揽子宏观政策中,浓墨重彩的财政政策有望加快落地。
6月8日,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在京召开,分析研判当前财政收支形势,研究布置下一阶段财政工作。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作工作报告,财政部党组成员出席会议,各省(区、市)财政厅(局)长,以及财政部驻各地监管局局长等参加会议。
刘昆表示,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预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4.79万亿元。从支出规模上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是空前的,并且考虑了下半年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财政政策和资金尽快见到实效,发挥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今年政府债券资金达到8.5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6万亿元。如此大幅度增加政府债券规模,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也是当前形势下的一项特殊安排。”刘昆指出。
记者从会上获悉,力度空前的财政资金将加快落地,其中2万亿元新增财政资金将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直接惠企利民。财政资金要提高使用效益,除了加快下达,还全程跟踪监控。
释放积极信号,做好四个对冲
为了对冲疫情影响,我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安排尤其多。全国两会因疫情推迟到5月下旬召开,完成全年预期经济目标,仅剩下7个月时间,稳经济政策需要加快见效。
6月8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无疑是全国财政系统的动员大会。
刘昆表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是发出一个“信号”,做好四个“对冲”。
“适当提高赤字率,明确发出积极信号。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将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积极对冲疫情造成的减收增支影响,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刘昆表示。
欧美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也不遑多让。记者加总发现,2020年赤字规模约3.76万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政府债券规模达到8.51万亿元。与此同时,通过盘活财政结转结余资金、从预算稳定基金调入资金等,筹措了约3万亿元。这些资金加总超过11万亿元,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空前。
四个对冲具体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影响。
2万亿直达资金正抓紧下达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增加财政赤字、发行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这些资金要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些资金将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
刘昆表示,为了支持做好基层保障工作,中央财政已经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各地要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最困难的地方、最急需的领域。省级财政部门要把更多的财力下沉到基层,优化省内财力分布格局,提高财力均衡水平,决不能截留挪用中央直达资金。这是今年财政工作的一条红线。
据介绍,5月28日下午,全国两会闭幕的当天,财政部就完成了中央部门预算批复工作,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正在抓紧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