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来,作为杭州跨湖楼酒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章金顺将美味融入湘湖情,打造出一道道珍馐美馔,让世界品尝到湘湖的味道。
■ 李 洁/文
●跨湖楼酒店集团董事长章金顺 徐青青/摄
湘湖的精致,湘湖的故事,湘湖的灵气,关于故乡湘湖,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章金顺都化入了人间风味中。
从千年情怀到舌尖之悦,从心灵小憩到品茗论道,从古韵到新意,从感官到味觉,从美景到美食,品味湘湖,跨湖楼总是不得不提。
32年来,作为杭州跨湖楼酒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章金顺将美味融入湘湖情,打造出一道道珍馐美馔,让世界品尝到湘湖的味道。
以匠心守初心。去年,在全国首个“926工匠日”,章金顺被评为“杭州工匠”。不久前,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又颁给了他。不止于食物本身,“将餐饮行业做到极致”,是他对事业的追求。章金顺说,“要让湘湖味道更有滋味,打造湘湖畔的百年老店。”
▲味蕾·慰藉
煎、炸、烹、炒、焖、炖、煮,要将任何一种烹饪手法做到极致,都非易事。
悸动味蕾的美食,需要道地的食材,恰当的火候,以及恰如其分的搭配,加上炉火纯青的手法,才得以由口入心,演化成历久弥新的慰藉。
在章金顺的记忆中,醋溜鱼头便是这道人间至味。他给这道菜贴了个标签,“接地气”。
那是属于家乡的味道。生长在湘湖畔,湖鲜美味串联起章金顺童年的美好记忆。在他印象中,遇上生日、节日,或者家里的喜事,每一个团圆的时刻,餐桌上都有这道平凡却温暖的醋溜鱼头。取材自湘湖普通的包头鱼,做法也不过是简单的煎炸、勾芡、小火慢炖,寻常的菜肴,在一代代人的流传之下,成为暖意的符号。
如今,章金顺把这份地道带到跨湖楼,从最熟悉的食材中寻得安详静逸,创造出阔别已久的纯朴滋味。在跨湖楼,醋溜鱼头告别餐饮业惯用的快烧,回到原汁原味:先把鱼头煎至两面金黄,再用其自己研发的烹饪手法,醋的比例,火的大小,都有讲究。“土菜的魅力在,它有家的味道,让人暖心。”
更多的湘湖韵味,以美食为媒,在跨湖楼呈现。坐落于湘湖对岸,沿着风情大道一路向前,在湘湖路上,那座颇具古韵、面湖临桥的楼宇便是跨湖楼。
跨湖楼主打吴越文化,这并不是为吸引眼球的附加之意。坐落于有着八千年跨湖桥历史文化的湘湖湖畔,与“世界第一舟——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及八千年跨湖桥毗邻,在这里,佳肴与湘湖的情谊早就浓得化不开来。
苏东坡有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而与西湖有姐妹之谊的湘湖,在远离喧嚣的同时,也孕育了美味。与湘湖有关的菜肴中,最有名的当属越王东坡鸡。它源自一则春秋末期的传说,“这其实是一道带有历史和创新的老菜,萧山本是越地,加上湘湖的跨湖桥文化以及勾践在此卧薪尝胆的渊源,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越王两字。”章金顺说。经过反复的烹饪调试,他发现杭州名菜东坡肉和萧山大种鸡结合,鸡肉吸取五花肉中的油脂后更加醇香,五花肉的油脂被吸收后香而不腻。如今这道菜已成为中国名菜。
一直以来,为更好地传承、传播湘湖文化,将美食与美景完美结合,章金顺查县志翻资料,拜访当地老人,结合自身多年掌厨经验,改良时下大众口味,组建了名厨专委会,研发出了不少“湘湖名菜”。三鲜暖锅,没有了原本猪骨汤的油腻,将健康、清口的饮食理念传递开来;农家腌笃鲜,用自制腌肉板鸭结合时令笋,可以说鲜得眉毛都掉下来,叫人回味无穷……依照时下大众口味,老醋凤爪、红汤甲鱼、干菜鳗粽、湘湖人家炖辽参等湘湖名菜,以及豆板糕、茶壶蒸糕等湘湖小吃相继在湖畔诞生。
章金顺曾经感叹:“有人说:‘游西湖,没有到过楼外楼用餐,就不算真正见识西湖的餐饮文化。’作为湘湖人,我们没有这样的骄傲,实属遗憾。我要打造湘湖边的‘楼外楼’。”
在此番情怀指引下,多年来,跨湖楼将最纯的“湘”味融入了款款菜肴中,既保留了原始的“土”、又不乏灵光闪烁的“新”,在这里,湘湖的美学与腹中的美味融会贯通,食色之外更有浓浓人文情怀。
▲处世·情怀
在湘湖边开办大型餐饮,章金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早在1987年,出于对故乡的依恋和美食的追求,在八千年历史的跨湖桥边,他的第一家小饭店开张,取名“跨湖桥酒店”。
2005年,伴随着湘湖开发建设,章金顺看准时机,把重心落在了湘湖。当时,没有人敢轻易在湘湖边做饭店,章金顺却很看好景区的市场。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他说:“心态比较好,湘湖情结比较深吧。”
“如何用美食传递湘湖文化?”笔者问他。
“景区要留住客人,餐饮是先头部队,景区需要优质的餐饮。餐饮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千年文明跨湖桥,百年美食跨湖楼,这是我们的目标。”
事实上,在成立跨湖楼之初,章金顺就坚定了打造百年老店的想法,于是,菜品与服务并重,创新与传承并举,如今,跨湖楼已成为杭州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餐饮企业之一。
荣誉与责任随之而来,在章金顺身上的头衔越来越多,中国烹饪大师、中国国际烹饪艺术大师、浙江省餐饮协会常务副会长、浙菜研究会的会长、萧山经济促进会会长、杭州市政协委员、萧山区政协常委、萧山区工商联副主席……曾有好友问章金顺,最看重哪个身份。他回答,“最看重的身份是店小二。因为做餐饮就是做服务。顾客来了,菜肴出品要好,收费价格要公道,服务质量也要好。”
2019年,中国饭店协会授牌成立了“章金顺中国烹饪大师工作室”。在获评杭州工匠之后,跨湖楼又成立了工匠工作室,在其中,章金顺会亲自传授两方面的课程,一是酒店管理,二是菜品研发。地址位置、菜品品质、服务质量,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打造百年老店不可或缺的要素。
为此,跨湖楼成立了服务专门会,对服务提升做出系统的要求和管理。例如,制定了“5、3、1”服务标准,“5”指5米微笑,“3”指3米问候,“1”指1米服务。又比如VIP的定制服务,通过提前预约,为顾客准备精致的茶点,记下客人的口味,带给顾客宾至如归的用餐体验。
他和笔者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铭:“多换思想,少换人;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看似直白的表达,恰恰是最好的企业管理之道。在跨湖楼,管理层大多从基层员工培养而来,在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团队活力。此外,在员工间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准则:不赌博、不抽烟、不喝酒。“作为餐饮人,时刻保持清醒的最佳状态很重要。”章金顺说。
同时他知道,打造百年老店不能靠单打独斗,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在16年前,股权激励的方式,在中国还未流行之时,章金顺便早已开始采用。如今的跨湖楼酒店集团,可以说每一个管理者都是公司的合伙人,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达到一定工龄、一定职务,就可以成为合伙人。”
这些年,杭州跨湖楼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取得了国家五钻级酒家示范店、中华餐饮名店、浙江省五星级餐馆等多项重量级荣誉,成为了湘湖餐饮文化的最佳代表,旗下酒店各具特色,或临湖而居,或深处闹市,到今年,酒店数将达到10家。
总结管理之道,章金顺说,“换位思考。”站在顾客的角度提供服务,站在员工的角度统筹发展,用情怀打造百年老店。
▲心意·新意
面对世间美食,汪曾祺曾如是感言,“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
做餐饮,章金顺认为同样要敢于尝试。“要有韧性、有恒心,要专心投入,但不可固步自封;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与年轻人的消费观接轨,并不断升级经营理念。”眼下一场疫情,加速了章金顺创新的脚步。
市两会后,作为政协委员代表,章金顺参加了《我们圆桌会》的录制,当期的主题是《疫情之下,杭州如何进一步促消费》,“自救”是章金顺给出的答案。
1月28日,跨湖楼8家门店全部按下了暂停键,一季度的营业额只达到往年的30%。除了营收上的损失,租金、人工等也是一笔大开支。“以2月份为例,员工工资750万元,社保公积金60余万元,房租加能耗300万元。”
“我1987年开始做餐饮,从来没遇到今年这样的情况。”章金顺直言,这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走老路子不行了,不能吃老本了。”
过了元宵节,章金顺和集团管理人员合计了一下,首次决定试水线上外卖。连夜在公众号开通了外卖服务。团餐配送、套餐配送、生鲜配送、点心配送,利用现有资源。章金顺带着1000多名员工风风火火地搞起了线上生意。
在这次“被迫”的线上试水中,跨湖楼的一款大肉包更是一跃成为“网红”。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近6000个,仅湘湖小隐一家店最多的时候一天卖了2000多个。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看着红红火火的外卖生意,深耕重餐饮多年的章金顺意识到,是时候转型了。
拥抱变法,顺应潮流。在章金顺的计划中,跨湖楼的“转型”分两步走:成立科技公司,开展线上配送业务是其一。进军新领域,做日料连锁是其二。
在外卖市场激战焦灼的当下,章金顺觉得,想在既有市场中突围很难,必须走差异化路线。团餐配送,走高端,“与大公司合作,为员工提供专用饭盒。有跨湖楼做背书,可以保证菜肴品质和卫生安全。”套餐配送是跨湖楼的另一独有优势,顾客可以根据需求,在网上选择菜品并指定厨师,把大厨请到家中,现场烹饪精致的美食。
另一方面,筹备已久的川页日本料理即将开业,这家店将交由小儿子来打理。章金顺早有做连锁餐饮的打算,但想将高档中餐做成连锁非常难——管理标准与菜品不易统一。选择日料,章金顺正是看中了其中的流程化。为此,章金顺和儿子兵分两路,把杭州、上海周边的日料尝了遍,还多次去日本考察。
与现有的日式料理相比,川页的优势在哪儿?章金顺把目光放在了食材和服务上。利用跨湖楼集团在全球采购食材的优势,川页日料将为客人提供最新鲜的高档海鲜。同时,在客人到店的第一时间送上精致的茶点,把最受欢迎的菜品主动推荐给客人。
人生忽如寄,美食不可辜。章金顺的新计划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同时疫情对酒店业的影响在慢慢消散。5月假期,暮春之下繁花盛开,游客踏春而来,湘湖熙熙攘攘。5月1日这一天,跨湖楼的上座率达到100%,不少顾客是拿着湘湖管委会派发的消费券来的。尽管忙碌,但这也是章金顺今年最“放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