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贵元 评论员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在一些地方,司空见惯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又开始抬头。各类会议有增无减,几乎天天开会,有的会议白天没开完,晚上接着开,甚至连“双休日”也变成了“会议日”;通知文件也越发越多,而且如同“雪片飞来”,个别“上午发通知、下午要情况”,逼得基层团团转,忙得不知所措,无奈只好编造情况来应付;检查督导越来越频繁,尤其是督导企业复工复产几乎“天天到位”,送走一拨又来一拨,基层企业迎来送往“不断线”,根本没有“消停日”。对此,好多基层企业干部苦不堪言地说:“我们盼减负,实际上和不减一个样!”“我们盼松绑”,实际上又加固了“紧箍咒”,不仅整天淹没在“文山会海”里,还要打起精神疲于应酬,这样没完没了地‘忙活’,实在难以招架、不堪负重!”基层“亚历山大”,在相当一些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愈演愈烈。
尽管如此,上边“闹人荒”也喊得挺凶。虽然机构改革了,职能优化了,但有的单位和部门,却经常以“工作千头万绪干不完,缺人少手干不了”为理由,动不动就张口向基层和企业要人来帮忙,有的讲好帮一段时间就回去,可是到期后,还要被上级机关“延期借调”。但笔者发现,有的单位和部门,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事实上,这些年来,上级机关从基层企业借调人员几乎成了屡见不鲜的事情,因为被借调的人员,有很多都是“基层骨干”,到上边机关后,有基层那股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的劲头,适应机关环境快,进入工作角色快,有的还成了工作硬手和骨干。而上级机关的同志往往这样认为,从下边借调上来的人员,一般都很听话,让干啥就干啥,基本没有“刁歪”的现象,起码还可以打打水、擦擦地、跑跑腿、看看家、办点琐事等。这就形成了一股“不借白不借、多一个是一个”的“借调风”,尽管按照有关规定也时常搞些“清退”,但仍然有好多来自基层的借调人员“回不去”。这里可以一针见血地挑明:有的机关并非缺人,就是打着“工作忙、任务重、人手不够用”的幌子,依仗职权肆意向基层企业伸手借人,其实是“懒政”思想作祟。
那么,造成“基层压力大、上边闹人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形式主义在泛滥,官僚主义瞎折腾。其结果是:工作打乱仗、实际不落实、工作效率低、质量上不去,整天瞎忙活,基层干受累,而且还消耗和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实在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医治上述“通病”有没有“良药”?依笔者之见:一是要站在从严治党、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高度,坚定不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办通知要求和规定,做到常抓不懈、一抓到底,防止形式主义兴风作浪和蔓延。二是坚持以上率下,从领导和领导机关做起,带头治理“文山会海”;反对“上边有病、下边吃药”、对基层企业一味“打压”、嘴上喊“减负”,实际在“加码”的非正常现象。三是严格会议审批制度,坚决抑制“领导脑门一热就开会”“大笔一挥发通知”的权力冲动和“任性行为”。四是对缺乏针对性和精准度的“走马灯”式的检查督导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调研活动以及虚张声势的“假暗访”,要好好清理整顿一番,可建立专门“监督机构”,发现上述问题,要立即禁止和纠正,该追责的追责,该问责的问责,该通报的通报,该曝光的曝光,也可破例实施“一票否决”。五是对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擅自借调基层人员的,视为“人为”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来处理。
总之一句话,只要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就会使“基层压力大、上边闹人荒”难题迎刃而解,呈现一派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秩序井然、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